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其依托的都是企业生产的跨国界经营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其依托的都是企业生产的跨国界经营
国家价值链理论。对国家价值链的研究开始于金融危机前后,基于中国产业在沿全球价值链攀升受阻的现实,以及外需疲软、逆全球化趋势显现等因素,学者们意识到产业升级不能只是全球价值链上的价值增值,张其仔提出一个国家产业升级路径选择要解决产业升级的方向、产业升级的幅度和产业升级中断风险的规避等三大问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蕞多18字)
刘志彪和张杰较早提出“国家价值链”概念,认为中国应加快国内市场空间基础上的国家价值链构建,推动产业整合升级。
目前,研究对国家价值链的内涵认识还未达成一致,以刘志彪及其合作者为代表的多数研究从国内资源整合出发,认为国家价值链是基于内生增长能力的体内循环,如刘志彪和张杰的界定。
“国家价值链基于国内本土市场需求发育而成,由本土企业掌握产品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在本土市场获得品牌和销售终端渠道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产品链高端竞争力,然后进入区域或全球市场的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
也有研究将国家价值链理解为国内价值链,是全球价值链在范围上的缩减版,如黎峰认为尽管存在营销渠道、分工范围及治理结构的差异,从生产网络组织运营角度,NVC与GVC并无本质差别,国家价值链分工参与度是以内需为基础的内资企业融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反映其生产的国内垂直专业化合作水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蕞多18字)
费文博等、潘文卿从分工涵盖的地域范围出发也将国家价值链等同于国内价值链,并且认为国内的区域价值链与NVC和GVC存在相互包含的关系。因而基于国家价值链产业发展的数量测算,主要是利用国内投入产出表,对国内部分的分析。
以此为基础,较多研究认为国家价值链下产业升级应立足于国内市场;一些研究提出构建国家价值链需要重视产业互动,创建自主发展的价值网络;一些研究从区域发展角度,提出东部“两头在外”加入全球价值链影响了国内产业链条的延伸,压制了产业水平更低的中西部,而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阻碍了国家价值链的建立。
同时,产业的分类研究也颇具启发性,柴斌锋和杨高举区分了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以国内投人结构联系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发现高端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产业价值链提升;
而赵放和曾国屏得出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构建相关国家价值链将造成高技术行业对低技术行业的挤出,提示区域差异、产业类别及相互影响对国家价值链下产业升级路径影响的重要性。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认为国家价值链反映的是一国产业价值构成,这种价值构成不仅分布在国内区域,与国外相关区域也密不可分,是基于国内外统一大市场发展起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蕞多18字)
以国内要素为支撑,由本国企业通过掌握产品链关键技术或控制核心环节等高价值创造活动获得产业链高端竞争力,并与区域或全球价值链共存融合的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国家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在企业层面同样遵循工艺、产品、功能和链条升级的路径,而链条升级扩展到宏观即是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引发的产业链延伸拓展,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深化与衍生企业数量增加,扩大了产业链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建立起一种远大于单个企业点优势和单一产业链优势的产业群优势,带动要素禀赋结构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
对于国家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升级评价,将其核心概括为三方面的能力:一是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主要体现一国产业体系的价值创造和获取能力。
二是产业价值整合能力,主要从国内区域分工构成出发,体现国家产业发展的完整性和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在当前国际产业更迭加剧和政治经济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发的后危机时代,产业的完整性和经济的独立性将是一国基于本土要素自主创新形成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国家产业走向更高技术水平的生产专业化形式的有力保证。
三是产业影响力,从产业与关联经济体的分工构成出发,体现特定经济体产业对全球和相关经济体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位,以及自身所受影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蕞多18字)
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比较。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或者区域价值链)同在全球经济互通共融的发展框架下,从不同的视角定位产业升级。
对国家价值链的定义超越了本国空间界限,更拉近了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距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一是一国产业的国家价值链与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是共存互融的,例如中国电子制造业的价值链是以分布于国内和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企业联接而成,这一链条必然是全球分工生产网络的一部分。
只是国家价值链构建的目的是打破全球价值链现有的“链式平衡”,通过寻求关键节点的改变,改造和重构全球价值链。
二是价值链形成的基本条件一致。Hummels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形成的三个条件,包括一种商品在多个阶段连续生产,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提供价值增值,至少一个国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进口投入品并出口产出的产品。
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包含融合,其形成也同样需要这三个条件,只是国家价值链中提供价值增值和参与商品进出口的国家中要有本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蕞多18字)
三是微观基础都是从事全球化经营的企业,无论是国家价值链还是全球价值链,或是跨国界的区域价值链,其依托的都是企业生产的跨国界经营,可以是产业链完整的大型跨国企业,也可以是从事外贸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小企业。
四是都是面向开放的产业分工生产网络,全球价值链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家价值链构建也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国家价值链不等于国内价值链,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决定了一国经济不能游离于世界经济之外,国家价值链构建也绝不是闭门求全、孤立发展,而是通过更加密切联系国内外市场与国内外生产,更加有效地利用国内外要素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一是对参与价值链分工收益来源的认识不同。全球价值链理论基于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提出,认为贸易收益的来源是产品的国内外价格差异,各国参与全球分工以更加充分地利用丰裕要素从而获得更高的要素收益。
但是全球价值链遵循的各国产业垂直一体化分工生产体系,在整体价值链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发展中经济体要素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发达经济体对自身收益的让渡,实际上造成贸易国之间利益分配模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蕞多18字)
国家价值链对贸易收益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国内外价格比较的要素静态收益,而更加注重对本国就业、产业升级等带来的动态比较利益,为此国家价值链强调影响动态比较利益的三项内容:
国内外统一大市场推动的市场拓展、本国企业的价值链主体地位、国内要素供给的基础支撑,其中技术作为核心要素,是建立在本国要素结构基础上、依靠自主创新获得的内生技术。二是产业升级的评价标准不同。
全球价值链理论建立在全球化产品内分工的发展的基本前提下,资本、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产业分工地位以获取的收益为评价标准,产业升级的主要评价指标就是价值增值能力。
国家价值链理论则充分考虑了产业链安全和逆全球化风险,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思考产业升级,将其定义为价值增值能力、产业整合能力和产业影响力。三是对国家产业升级的路径判断不同。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遵循线性思路,国家价值链下虽然在企业层面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相同,但是到国家层面,国家价值链突破了全球价值链的线性升级思路,认为在特定领域和特殊时期。
产业升级存在中断、分叉或跳跃,发展中经济体在国内要素优势、企业优势具备的条件下,一旦产业技术发展的机会窗口打开,在适当的技术选择和产业政策推动下能够实现“蛙跳”升级,就像18世纪英国超过荷兰,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超过英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