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发挥双重优势让产业链供应链更“韧”性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解读丨发挥双重优势 让产业链供应链更“韧”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其中明确“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仍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完成的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应大力加强政企协作,增加有效科研投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中获得稳固的优势。
产业链供应链由“大而全”向“大而强”跃迁
“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业界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补短板和锻长板并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中商智库理论研究部主任彭波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总体态势是由“大而全”向“大而强”跃迁,发展水平不断升级。中国的产业跃升,对于发达国家具有双重影响:一是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二是激烈竞争,相互替代。受其内部政治影响,部分发达国家近年来不断采取措施,对中国的产业升级进行围堵,但也明确地意识到跟中国经济“脱钩”是不可能的。面对围堵,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在跃迁的过程当中虽然遭遇到一定的阻力,但是总体趋势不会动摇。而且,西方对中国的围堵会强化中国产业自主的意识,鼓励中国增强科研投入,进一步夯实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基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厚明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目前在量子通信、5G通信设备、电力装备、高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具有先发优势,轻工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在上述产业领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相对较强。但是,我国目前在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关键设备、工业软件等方面存在发展短板,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高企。此外,受人工成本上涨、资源环境压力、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等因素影响,国内制造业加工组装环节正在加速外迁,未来可能会扩展到关键零部件,甚至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条式外迁。“面对当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并呈现本地化、多元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仍是我们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的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形成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局面
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上中下游企业,都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那么,企业如何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
彭波表示,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指明了中国企业未来的主要发力方向。
“近年来,中国企业锐意进取,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当前,创新成为确保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企业应大力加强政企协作,增加有效科研投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中获得稳固的优势。”彭波说。
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飞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善的产业链通常由少量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以及众多围绕在龙头企业上下游、资产规模较小但在某些细分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中小企业共同组成。因此,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需要培育少量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及一大批专业化优势明显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龙头企业可强化技术创新和集中力量攻关,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科技中小企业则可重点推进“全产业链持续创新能力建设”,特别是要推动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产业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当前应重点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局面,以有效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效协作能力。”张厚明说。
发挥体制和市场双重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特别是疫情冲击下,部分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上下游供应链的生产畅通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纪飞峰建议,我国可以发挥体制和市场的双重优势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重大核心技术方面,从人才、市场、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组织全国资源持续投入、集中攻关。同时,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科技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科技企业,攻克细分领域的技术难题。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税收、资金、知识产权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优先使用国产化设备和产品;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例如开展研发贷款、投贷联动等新业务,提高科技贷款不良容忍度,以匹配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资金需求;建设并维护好科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包括股权投资市场、股票市场等,为我国的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张厚明建议,一是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重点加强制造业产业链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对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二是加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赋能产业链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继续完善和实施“链长制”。
●焦点丨央企重组再提速 物流“国家队”正式成立
●解读丨提气!今年中国经济将超预期增速全球领先
●关注丨黄河连续22年不断流 水利部做对了什么
●商道经纬丨2022年中国逐步摆脱疫情影响 股市将整体抬升
●视点丨视听作品版权保护亟待提升
监 制 丨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