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发布日期:2022-07-21 14:59
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保住企业生产,稳住中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事关千千万万中小微企业,事关我国经济基本面大局,也事关全球各个经济体的共同利益。连日来,我国疫情防控有序有力推进,各地各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传递出努力稳预期的积极信号。当下,稳链举措进展如何?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突破?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
《中国金融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状如何?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是什么?
程实:自2022年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各部委均陆续出台具体举措,全力降低疫情防控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与冲击。我们通过观察高频数据发现,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目前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已经相较4月初有了较大程度的边际改善。从生产层面看,汽车轮胎半钢胎、高炉、PTA(精对苯二甲酸)等各产业链开工率均在触底后重回上行轨道,根据我们计算,复工复产率均已达到90%以上。从物流层面看,虽然整体恢复情况不及工业生产,但积极变化已现。一方面,公路运输景气度上升,5月初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7日移动平均)恢复至90以上,虽然较去年同期水平大约仍在七成左右,但复苏态势明显向好。分地区来看,上海周边的浙江、江苏货运流量指数显著回升,表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长三角地区公路物流也在逐步畅通。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督促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应开尽开”的原则之下,高速公路收费站随意关停现象大幅缓解,截至5月1日,全国关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仅剩5个,相较4月10日减少673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6个,较4月10日减少358个。另一方面,公路运输压力逐渐传导至港口。中港协数据显示,4月中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减少5.2%,其中长江枢纽港口吞吐量同比减少10.2%,集装箱同比减少9.9%。由于港口码头大都已采用自动化出货流程,3月下旬和4月上旬集装箱吞吐量并未因疫情防控受到显著冲击。然而,物流运输各环节环环相扣,货物在运往港口途中受阻,港口吞吐量的滞后影响渐次显现。要从根源上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柔韧性与灵活度,推动生产、物流、融资等各环节智能化转型。
《中国金融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指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哪些实惠?
程实: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针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提供多项金融支持,其中包括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融资,加大对货车司机、网店店主等灵活就业主体的经营性贷款支持等。以上举措从两个方面为相关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实惠。头部,增加了特殊时期中小微企业的缓冲时间。为防止中小微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永久退出市场,各金融机构对暂时偿还困难的企业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以帮助它们顺利渡过难关。第二,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抗冲击能力。央行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有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由微观个体出发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中国金融家》:今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地都在深入推进复工复产。但产业链供应链中也有一些“堵点、断点”,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程实:从宏观层面看,在针对性政策的加持之下,无论是生产还是物流都相较4月初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产业链供应链在微观层面的堵点、断点仍旧存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头部是陆路运输的“蕞后一公里”问题。由于公路运输具有人流密集、密切接触和难以追踪的特性,其在疫情防控中的难度要远大于海运和航运,也成为此次疫情防控中蕞大的隐患之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隔离管控措施实行过程中,公路运输的恢复速度不是线性递增的,上述已经恢复到七成水平或是一个潜在瓶颈期。简单来说,货物能够逐步恢复高效地运送到物流园、分拣中心及仓库等集中指定位置,但较难畅通无阻地走完“蕞后一公里”或“蕞后几十公里”。相较之下,对于工厂而言,只要能够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那么迅速实现九成以上的复工复产率并不困难。物流与生产的非同步恢复导致库存积压情况严重,体现为4月PMI中产成品存货指数从48.9上升至50.3,而原材料库存指数则进一步由47.3下行至46.5。
第二则是产业链盘根错节的外溢影响。过去30年来,以汽车、电子为代表的产业链庞大且复杂,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固有的分工协作模式,也由此加剧了产业链在面对疫情冲击时的脆弱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虽然大多企业会对零部件设有备用供应商,但当集聚了大量芯片和零部件企业的长三角地区出现系统性供应问题时,原有生产模式的断供风险无法避免。
要在短期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还是需要疫情得到控制,随着管控措施的逐步放开,堵点、断点将自然迎刃而解。其他辅助方式则包括,一方面,加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车辆通行证互认,优先安排快递员与货车司机返岗并提供补贴;另一方面,考虑进一步扩大复工复产“白名单”,囊括更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此外,疫情的突发考验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产业链多点布局以及物流运输自动化的必要性。推动供应链上的各环节企业产能数据开放共享,不仅有助于企业灵活调配产能,常态化缩短供货时间,也有助于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情形下从低风险地区快速响应调货,从而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中国金融家》: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方向是什么?
程实:此次中国人民银行重提“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意在发挥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响应、生态共享等多方面价值,辐射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的长尾金融需求。无论是从短期应对突发事件还是从中长期提升产能效率的角度来看,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供应链金融作为与之耦合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亟须发力打造契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资金链服务,基于真实的交易信息提供授信以提高融资效率,以“产融结合”模式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稳定性。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456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