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成云南新的经济引擎链主企业正发挥“领头羊”作用
近期,云南省印发的《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支持新材料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指出,到2024年,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8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实现3倍增长。
目前,昆明和玉溪入列的几个不同园区内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正发挥着孵化器、引领研发创新、带动产业化发展等功能和“领头羊”作用。
堪比孵化器 成果转化助推产业链完善发展
据介绍,2021年整个高新区产业园区的工业生产总值约为260亿元,是云南省首个产值过千亿的园区。依托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昆明高新区在有色金属、稀贵金属新材料领域,已先后集聚以云铜股份、贵研铂业、云南锗业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30多家骨干企业,引入了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冶金集团技术中心等6个国家级、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机构,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000余项,获授权技术专利300余项。
“我们的新材料比重在昆明市新材料总产值占比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2021年,高新区产业园区的新材料产值实现261.7亿元,占整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26.6%,约占昆明市新材料产值的50%。整个的产业产值和规模方面在云南省都属于一个领先位置。”昆明高新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谭超文介绍到。
(昆明高新区产业园区实景 昆明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供图)
截至目前,位于马金铺的昆明高新区产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已发展形成了集采、选、冶、精深加工和研发应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延伸了产业上下游价值链,在锡、铂、锗等稀贵金属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个产业从基础材料到高端原料、高层材料、特殊功能材料、催化材料、信息材料、化学生物材料,到制品与器件的产业关系,对于产业发展已经有一个明确的路径。
“我们主要依托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贵金属集团)和云南锗业这2家龙头企业,作为新材料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开展新材料产业的强链、补链、扩链,进而带动整个产业园区的新材料产业化发展。”昆明高新区经济发展部部长张伟表示,高新区产业园区的集群效应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主要依托两家链头企业上下级的产业链和关键技术攻关,通过企业自身的孵化和创新能力来体现。
作为其中一家链头企业云南贵金属集团在高新区产业园入园3个项目,并在筹划二期建设,有210亩的产业发展用地,作为它下一步生产装联材料、电子浆料、能源化工材料、催化材料、功能材料的一个完整产业化基地。
即云南贵金属集团相当于一个大型孵化器,可以通过不断成立其相关的成熟的成果转化项目,再进行孵化,形成产业化,一步步将其自身发展为一个整体产业链,并依据它的成果转化能力逐步完善起来。
目前,云南贵金属集团在高新区东区的项目占地约210亩,分两期建设实施,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现已完成投资4.98亿元。项目于2021年8月完成一期项目主体竣工验收工作,今年7月完成试生产后开始正式投产。
(云南贵金属集团回收材料铸造的头部炉产品)
另一家链头企业云南锗业的主攻方向则是向高端材料方面发展。“从头部代锗材料制作,到能做第二代半导体的磷化铟和砷化镓,现在正往第三代半导体的氮化镓和碳化硅方面做布局,不断提升企业整个新材料的产业能级和产业上下游的技术,尤其是研发出作为芯片的主要衬底材料后,企业发展实力进入了全球的核心竞争力范畴。”张伟介绍到,其生产的产品还囊括了可以运用于航空航天材料、军工材料等一些特殊材料用途。
这两家行业龙头企业都有清晰的发展路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着链主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
引领研发创新 “得技术者得天下”
此外,云南贵金属集团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的新成果,成效明显。
“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再也不用炒菜式的去搞实验,而是先设计,再去验证,利用大数据进行匹配,评估,能够让我们更快的去发现新材料,使得研发周期减半,研发成本减半,这也是新材料基因工程的一个战略目标。”云南省贵金属集团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库首席研究员张爱敏博士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已经开发20多种新材料,实现了4000多万销售额。其贵金属基因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量已经达到1400多万条,在国际上也是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并降低了研发成本。
她表示,“依据云南省基因工程数据库的发展,未来我们将通过这种大数据的驱动,去进行材料的设计研发和性能的发现,颠覆了目前经验式、炒菜式的研发模式,在国际上被认为是颠覆性技术。”
据了解,2022年,按照昆明市蕞新的“4+4+3”产业划分标准,昆明高新区共有新材料企业15家(含云铜和云锗3家企业),1至6月,共实现产值128.9亿元(含3家电子专用材料企业,不含冶金),同比增长5%。
打破技术封锁 自主研发引领产业发展
位于玉溪市红塔区的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蓝晶),也是一家以自主研发技术推动新材料相关产业发展的典型。
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LED上游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包括晶体生长设备的开发,蓝宝石晶体的生长、加工、销售,LED蓝宝石衬底的研发、生产、销售,自有产品及原材料的进出口,是目前国内规模蕞大的光电子LED半导体照明衬底片生产及研发企业之一。其生产的蓝宝石材料应用广泛,主要涉及LED衬底、消费电子等领域。
“从2002年开始了自主研发,去年产值达到5.28亿元。而我们蕞大的贡献,就是2009年自主研发专利‘坩埚下降法’为国家的LED产业实现了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法,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不论是产业的技术,还是产业的贡献,均走在前列。”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郭家云介绍到。
(“坩埚下降法”在生产车间使用)
据介绍,早在2016年该企业就荣获“小巨人企业”殊荣,在市场上十分有影响力。相比其他同行,云南蓝晶技术优势明显,原创性研发成功单晶生长关键生产设备(MCGE型多用途单晶生长装备)和晶体生长技术(坩埚下降法)属全球独创晶体生长技术,打破了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技术上垄断,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掌握晶体生长和专用晶体装备制造技术的企业。
目前,该企业的主要产品4英寸LED蓝宝石衬底片下游运用已实现了向手机及穿戴消费品、植物照明、汽车照明等用途领域的扩张,该产品年产量可达一千万片以上,拿下全国蓝宝石产业总产值30%的份额,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浙江、安徽等。
“从晶棒到晶片,我们整条线的全产业链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去年投入1921万元研发费用,不断探索更新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现在已获得38项专利,其中:6项为发明专利,另外还有12项专利在申请中。”郭家云说。
截至2021年12月,云南蓝晶总资产达12.9亿元,2021年实现产值5.2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亿元,同比增长41.42%,4英寸衬底片销量1046万片,较上年同期增加268万片,同比增长34.45%。研发投入1921.3万元,税收2325万元。解决就业1600余人,其中85%为本地职工,近30%为少数民族职工。(董殿苗)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