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天发动机到奥运火炬姜联东的探“氢”之旅
从航天发动机到奥运火炬,姜联东的探“氢”之旅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官方澎湃号
2022-08-26 21:36
原创 中国科技信息 中国科技信息
他提出冬奥火炬使用氢能燃料并自筹经费先行研制,经上千次试验确保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绝对可靠,首次试火即获成功。
“要像送火箭上太空一样,把飞扬送到鸟巢。”因为姜联东的这个信念,在冬奥会的开幕式上,“飞扬”点燃了冰雪,向世界传递中国人不惧风霜雨雪的奋斗精神。
姜联东是北京航天101所副总工程师、冬奥火炬项目总师。他所在的航天101所一直负责的是航天发动机试车试验,是2004年氢和氧发动机头部次试车试验的负责人之一,在氢氧发动机试验及氢的制备、储运、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造诣颇深,他2008年便提出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的想法,因当时的技术并不成熟,这一建议一直被搁置。
直到2019年,有媒体报道,日本展示了10支以氢气为燃料的奥运火炬。看到这个消息,姜联东再也坐不住了。他发誓要研发出中国的绿色冬奥之芯。两年里,“披星戴月地来,再披星戴月地走”成为研发团队成员的日常,姜联东带领团队,历经上千次的试验成功研发适应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手持火炬,让世界首套氢能高压火炬在冬奥会上大放异彩。
“她就像我们亲自抚养的孩子一样,在自己的手中诞生成长”,在鸟巢火炬传递保障现场,姜联东看着火炬手高擎“飞扬”火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含泪花地说出这样一句线年仍有一颗热血的心
姜联东从事航天发动机试验工作20年,在氢氧发动机试验及氢的制备、储运、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造诣颇深。尽管已经是岗位上的前辈,但是仍有一颗如同少年般的热血之心。
早在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时,姜联东就萌生了氢燃料火炬传递的设想。在此期间,他还提出了把氢能产业化纳入101所“十三五”规划中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建议,也已采纳。2019年8月,在冬奥会火炬项目对接研讨会上,他再次大胆提出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氢作为燃料的设想。
就是这种敢为人先,超前意识的创新想法,拉开了北京2022冬奥氢燃料手持火炬立项、研制和应用的序幕。
随着2020年1月东京夏季奥运会宣布将使用氢作为东京奥运会火炬燃料的消息,姜联东的制胜信念更加强烈。“‘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老一辈航天六院人不断追求卓越的信念,不停地在耳边响起。”
姜联东说,“日本用氢作为夏奥会火炬燃料,我们不能落后,要成为世界头部个冬奥火炬的‘零碳’排放国家。”
过硬技术和超充分准备让专家组吃下“定心丸”
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上,火炬的燃料还是丙烷,但丙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碳,氢气则是世界公认的蕞清洁能源之一,其燃烧产物为水。因此,当时的姜联东就萌生了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的想法。但由于氢气易燃、易爆、易泄漏的特质,冬奥组委始终不敢轻易下决定,姜联东的这一想法就此搁置了。
然而,到了准备2022年冬奥会之时,姜联东再次提议。但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了,手持火炬采用氢气作燃料,安全问题是核心关键,是“一票否决”项。
姜联东在101所向奥组委专家介绍冬奥火炬项目情况
这一次,姜联东信心十足,他牵头充分调研了国际国内情况,再次到北京冬奥组委进行了全面陈述,面对措词严厉的质疑,他从容全面地展示了101所在氢的理论、技术、研发、应用及制备、储存、试验、安全使用方面的能力业绩,给专家组吃了“定心丸”。
2020年7月9日,氢燃料火炬原理样机首次合体,试火成功。为打消大家对火炬安全的顾虑,他勇做头部个“吃螃蟹”的人,潇洒地拿起了点燃的原理样机火炬内芯,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火炬”“头部举”,这一举,给了冬奥组委极大的信心。
2020年10月16日,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率近百人团队来101所考察,姜总代表火炬团队现场演示了氢火炬在大风、暴雨、零下40度超低气温下的点火及运动试验,表现远超丙烷火炬。专家组现场高度评价,当即拍板:北京冬奥圣火传递的手持火炬全部采用氢燃料。
为冬奥会圣火“氢”力打造绿“芯”
开幕式上,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飞扬”的外形动感而绚丽。但也是由于精致的外观,导致留给飞扬内部的空间却小得可怜,大量曲面形外壁利用价值很低。
换句话说,设计的系统功能再强大,没有空间存储,一切都是白费。为了扣出1毫米、2毫米的空间,姜联东在唇***舌战之间度过了数天不眠之夜。从燃烧到储氢再到阀门研制,为了让火炬能抗住10级强风以及零下40度低温等恶劣天气,研发成员不停地迭代技术,不停地优化设计,各环节的工程师一刻也不能停,一刻也不敢耽误。
为了能够匹配“飞扬”火炬灵动飘逸的外形,冬奥组委、101所与几家合作单位,从厘毫之争到昼夜演算,经过数十次设计迭代,“飞扬”才真正拥有了一颗“氢芯”。
像送火箭上太空一样 将飞扬送到鸟巢
一件件事情终于逐渐走上正轨,自那时起,姜联东对团队的要求始终是航天标准,每一步都不能放松。为了贯彻绿色办奥的理念,在前一天火炬接力完成后,氢气芯都要回收回来进行放气充气,再供第二天的火炬接力使用。当时姜联东只对团队说了一句话,要像送火箭上太空一样,把飞扬送到鸟巢。
为了高质高效完成科技含量高、设计全新的火炬绿色能源“心脏”的研制,姜总在立项阶段就预见性地提出设计一套火炬综合试验测试平台系统,模拟验证圣火传递可能遇到的极端恶劣环境和极限运动状态。
这一研制思路,是将航天系统工程的理念及发动机试验测试全覆盖的方法应用到火炬研制中。建立的火炬综合试验测试平台也已成为冬奥组委唯一指定的2022北京冬奥火炬产品鉴定与综合试验基地。
姜联东在101所展厅举起他倾注心血的冬奥火炬
为了确保手持高压储氢装置既安全可靠,又合法合规、可量产,他主持制定国际首个手持火炬用储氢气瓶企业标准,通过了全国气瓶标准化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和制造许可,确保了高压储氢气瓶工业化生产的品质。
就像书中的故事那样,在许多的挑战与困难面前,人因为有了勇气,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就有了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能量。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与努力,2022年3月4号,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前残奥冠军李端作为蕞后一棒火炬手,摸索着点燃了“雪花”中央的主火炬,冰与火再次完美相融。北京冬奥会至此真正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
2021年2月4号,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在聚光灯下,灵动飘逸的冬奥火炬“飞扬”缓缓升起,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冬奥之梦,然而此时坐在办公室的姜联东却愣在了原地。他说自己当时有一种错觉,他们这群研制火炬的航天人似乎身处火箭发射成功的现场,振臂欢呼,喜极而泣。为了这一天,他们足足奋斗了两年。
从萌芽设想到研制成功,再到圣火完美传递,两年多时间里,他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奋斗的初心让姜联东收获了成功,也成为他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动力,送别完镶嵌“航天氢芯”的“飞扬”,他又带领团队,开启了新的奋斗之路。
内容转载请联系微信:zkxxx1999
杂志收录情况:《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协、中国图书馆学会(解读科学发展观推荐书目)》
原标题:《从航天发动机到奥运火炬,姜联东的探“氢”之旅》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