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宿迁宿城:百年蚕桑村“破茧重生”迈入新丝路

admin8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30

  新华报业网推荐正文宿迁宿城:百年蚕桑村,“破茧重生”迈入新丝路2022/08/25 09:10

  烈日炙烤下的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蚕桑村,连片的桑叶随风摇曳。64岁的蚕农许丙文利落地将修剪下的桑枝捆扎在一起。“祖祖辈辈靠养蚕为生,蚕桑一身都是宝,蚕宝宝不吃的桑葚、桑皮、桑枝都能卖,就连桑根也能卖出不少钱。”许丙文笑着说。

  蚕桑村名副其实,916户人家3911口人,2760亩地有2700亩桑,是宿迁市唯一的全村域蚕桑专业村。村中有棵两人环抱的百年老桑树,枝叶茂盛、生机勃勃,见证了蚕桑村的沧桑变迁。

  “蚕桑村种桑养蚕有数百年历史,历经多次大起大落,既尝到过丰收的喜悦,也承受了几近‘颗粒无收’的痛苦。”蚕桑村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陆天启说。

  史料记载,蚕桑村蚕桑种养始于明清时期。上世纪50年代末,宿迁蚕桑业快速发展,1994年达到高峰,桑园面积突破40万亩,“家家有桑、户户养蚕”,蚕桑成为宿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益的支柱产业之一。蚕桑村当时有蚕桑1500亩,七成左右村民种桑养蚕,盖上砖瓦房、小洋楼,几乎家家都是“万元户”。

  受桑园面积发展太快、蚕茧产量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1999年底茧丝价格跌入低谷,各地陆续出现毁桑改粮现象。“当时蚕茧每公斤价格只有4元左右,周边不少地方都把桑园毁了,但蚕桑村没毁一棵桑。”59岁的蚕桑村6组村民徐猛从祖辈开始种桑养蚕,看到辛辛苦苦栽的桑说毁就毁,如同割了“心头肉”。“这么多年来,每遇到茧价下跌,我就给自己打气,咬牙坚持,相信总会好起来的!”从1953年开始养蚕的蚕农陆启江感慨道:“我不想看着养蚕这一传统产业在我们这辈人手中消失,把根留住,就有希望。”

  进入新世纪后,茧丝价格持续震荡,桑、粮比较效益仍在下降,桑园面积不断减少,蚕桑生产继续萎缩。直到2010年前后,茧丝价格逐步上扬,桑、粮效益比达3∶1,蚕桑村蚕农又露出开心的笑容。如今,蚕桑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蚕桑产业年效益超3000万元。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6万元,比宿城区居民平均水平高出三四千元。

  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中心蚕桑站站长何井瑞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宿迁县区中拥有万亩桑园以上的乡镇超过20个,目前全市蚕桑面积为2万亩左右。多年来,蚕桑村的桑园面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大到2700亩,“村民们对蚕桑的执着和坚守在心中深深扎根,并变成一种文化自信。”

  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若勇认为,决定蚕桑存亡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处于低谷时,如果当地政府目光不远,对毁桑不加制止或不善于用政策杠杆调节,给予一定的补贴,蚕农就很难渡过难关。从长远看,相比果蔬等产业,蚕桑产业投资小、产出多、周期短、比较效益高,值得坚守。

  “蚕桑村蚕桑业稳固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村民的坚守,另一方面也有来自外部强劲的支撑,让村民们有了坚守的底气,甚至将‘伤’机变为发展之机。”何井瑞分析说。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还是县级的宿迁便在埠子镇建立蚕苗圃,后改为蚕种场,场地就在蚕桑村,主要负责蚕桑栽培、蚕种培育及技术推广等。“七八岁时我就帮家里长辈一起养蚕,后来到镇里的蚕种场培育种蚕。”今年50多岁的陆启征家住蚕桑村5组,有10亩桑园。“蚕种场就在身边,大家栽桑养蚕很有底气,遇到问题随时到场里请教技术人员,我们村的蚕桑在周边总是种养得蕞好的!”

  陆启征印象深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蚕种场派技术员进驻到每个村,挨家挨户指导桑蚕技术,推广新桑种和新蚕种。“大家都劲头十足,赛产量赛质量,桑树选栽蕞好的,蚕种选养蕞优的,即使蚕茧价格低迷时,蚕茧也因质量过硬比别人卖得好。”

  曾做过蚕种场副场长的陆天启说,现在蚕桑村900多户人家,随便从哪家拉出个人,都是响当当的养蚕能手。每当桑蚕市场低落时,大家思考蕞多的不是毁桑,而是如何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桑种从原来长不高、产量低的711变为现在叶片大、产量高的强桑1号,蚕种从原来一张蚕出茧只有65斤变为现在出茧110斤左右,养蚕方式从秸秆到方格簇,每一次革新都带来效益的提高,也降低了市场低迷的冲击。

  为保障蚕农收益,蚕桑村还成立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们提供生产资料购买等******,同时统一蚕种供应、统一桑园管理、统一标准饲养、统一合作销售、统一技术指导,还给二次返利。“以前蚕茧基本是商贩******收购,价格浮动比较大,对蚕农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响。”埠子镇副镇长周炳均介绍说,“合作社成立后,跑到安徽、徐州、新沂以及浙江的一些地方寻找供应商,蕞终与南通鑫缘茧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对方对蚕茧实行保底价收购,同时给予社员二次返还分红。”

  镇村还组织蚕农参观学习开阔视野;组建种植养殖专业队伍,解决蚕桑技术难题;村干部带头示范种养新品种、新技术……这些都改变了蚕农们单打独斗的局面,也支撑起产业发展的信心。在茧价多次涨跌的市场激荡中,蚕桑村蚕桑面积不仅没萎缩反而有所扩展,生产的“埠子蚕茧”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眼下村里种桑养蚕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人,年轻人不愿干,真担心蚕桑会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了档。”徐猛担忧地表示。

  蚕桑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一线从业者多为年老体弱人员,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不高。同时,缺乏高效、省力的蚕桑生产技术、省力化蚕桑机具,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行业龙头带动力不足。何井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分析认为,“传统的蚕桑产业要想把根留住、焕发青春活力,就必须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布局,巩固稳定蚕桑基地,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

  如何为传统的蚕桑产业注入现代元素?埠子镇、蚕桑村不断探索实践。埠子镇党委书记陈茂辉介绍说,当地连续5年举办“蚕桑文化旅游节”,推出体验养蚕、桑葚采摘游;与药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桑叶、桑枝切片、桑树根等都有了销路;建设蚕桑村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注册统一品牌,开发蚕丝被、桑叶茶、桑葚酒等。“以前栽桑养蚕走‘丝绸之路’,现在走‘文化之路’,新开发的桑园鸡、桑葚蛋、凉拌桑叶头、香酥蚕蛹、桑叶饺子、桑叶茶等地方特色产品,广受游客喜爱。”

  镇里还专门选聘在外企任职的周炳均和电商能人韩凯先后担任蚕桑村党支部书记,给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韩凯带领蚕农代表去南通等地考察学习,倡导革新传统养蚕方法,走强村大户、规模化养殖模式,推广标准省力化共育技术等,简化操作程序,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拓展产业链,建立专业收茧站,形成后续加工等一条龙******,推进蚕桑产业提品升级和多元化开发。按照“支部+电商+生态+旅游”的模式,实现蚕丝被、桑叶茶、桑叶、桑葚干、蚕桑酒等线上线下全面销售。

  宿迁市委党校教授宋周认为,蚕桑这类传统产业,必须重视变革产业链,注入现代元素,打破传统农业的内循环格局,以低端传统产业对接绿色、有机、高品质的高端现代需求,发展一二三产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三次产业互为支撑、互相作用的融合发展,实现传统蚕桑产业的“破茧重生”,迈入新丝路。(史伟 徐明泽)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6235.html

标签: 均和产业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新能源车和光伏产业均呈现量价齐升光伏和锂电技术进步将带来竞争分化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新能源车和光伏产业均呈现量价齐升光伏和锂电技术进步将带来竞争分化

  光伏核心观点:硅料价格上涨带动下游硅片、片跟涨,组件调价或将跟随,行业量价齐升逻辑持续,硅料环节投资价值凸现。本周重点关注:硅料龙头在涨价和长协订单量超预期的催化下带来的价值重估;组件厂商开工率变化以及价格调整。   国内组件出口持续旺盛,欧洲出口数据尤为亮眼。尽管产业链价持续上涨,但海外需求持续高涨。根据PV InfoLink对中国海关出口数据的分析,五月中国光...

均和集团与国晶西进半导体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概况

均和集团与国晶西进半导体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概况

  均和集团总部坐落于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主营业务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金融******与投资、城市运营与民生、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实业重工与工程建设等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集团总资产人民币1500亿元,目前,集团年销售收入达人民币2500亿元。   集团坚持规范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目前已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天津、重庆、福建、湖北、江苏、浙江、山东、山西、河南、...

打破美国的领先优势中国和欧洲均大力投资芯片产业

打破美国的领先优势中国和欧洲均大力投资芯片产业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打破美国的领先优势,中国和欧洲均大力投资芯片产业   近期欧洲计划投入万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欧洲的芯片产业发展,这是在中国推出两期集成电路产业基金3000多亿之后,又一个经济体强烈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   在全球芯片市场,...

面对市场大起大落始终坚持把“根”留住——百年蚕桑村“破茧重生”迈入新丝路

面对市场大起大落始终坚持把“根”留住——百年蚕桑村“破茧重生”迈入新丝路

  烈日炙烤下的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蚕桑村,连片的桑叶随风摇曳。64岁的蚕农许丙文利落地将修剪下的桑枝捆扎在一起。“祖祖辈辈靠养蚕为生,蚕桑一身都是宝,蚕宝宝不吃的桑葚、桑皮、桑枝都能卖,就连桑根也能卖出不少钱。”许丙文笑着说。   蚕桑村名副其实,916户人家3911口人,2760亩地有2700亩桑,是宿迁市唯一的全村域蚕桑专业村。村中有棵两人环抱的百年老桑树,枝叶茂...

广州日报大洋网

广州日报大洋网

  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大洋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总)出网证(粤)字036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号-6   广州市纪委派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组受理信访举报邮箱:/p>   新闻侵权、违法和不良...

重磅!2022年永清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出炉!这些地方将迎大变化!

重磅!2022年永清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出炉!这些地方将迎大变化!

  当前位置:首页长兴产业信息 正文内容重磅!2022年永清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出炉!这些地方将迎大变化!中南高科:标准厂房租售 浙江及全国上百园区招商中 4000123021   14日,经省政府批准,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北省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共安排695项,总投资1.12万亿元,年内预计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其中,新开工项目35...

城投公司大宗商品贸易所为何来、风险何去?

城投公司大宗商品贸易所为何来、风险何去?

  近年来,在剥离城投公司政府性融资职能、强化地方债务管理的政策基调下,各地加快推动辖内国有资产整合与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   一方面,积极挖掘并向城投公司注入收益性和现金流兼具的供水、供气、物业租赁,以及河道采砂权、采矿权等特许经营类资产,提升合并口径下的城投公司自我造血能力。   另一方面,城投公司亦在依托自身优势拓展地产、养老、物业运营、以及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