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新氧科技深入布局产业链上游加速推动医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admin7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28

  在疫情挑战和消费疲软的双重压力下,新氧科技仍呈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8月16日,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美医疗服务平台新氧科技公布蕞新未经审计财务业绩,2022年第2季度,新氧科技总收入为3.091亿元(4610万美元),环比增长3%。虽然本季度医美机构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新氧平台上的付费医疗机构数继续保持上扬趋势,达5735家,同比增长17.1%。

  业绩的稳健增长与盈利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氧科技对医美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洞察和医美产业链的持续深耕,通过对上游品牌的收购、深入合作代理等方式,数字化赋能推进医美消费的正品生态布局。

  轻医美抗衰崛起滋生乱象 亟需构筑良性健康生态

  据Frost&Sullivan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非手术项目服务量占比达75.5%,到2025年预计将达88%,非手术项目总人次将进一步增至36.6百万人次,轻医美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另据《2021中国医美抗衰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光电类与注射类项目在非手术类轻医美总市场规模中占据了较高的比重,分别高达42.80%与42.50%,其中大部分是光子嫩肤与水光针等医美抗衰类项目。

  医美抗衰项目药品与器械的生产与销售需要获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尽管国家严查医美行业针剂与设备的造假走私问题,但市场上仍存在一定的假货、水货针剂与光电设备,亟需合法合规服务、正品保障。

  以光电项目为例,因其创伤小、恢复快、适合皮肤日常管理等优势,深受消费者追捧,复购率极高。然而,由于医美光电设备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国家对设备流通严格管控,厂商与经销商只能售卖给合法的医美机构,且价格高昂,因此,一些非法经营的“黑医美”机构90%以上选择假货或者走私的水货。甚至有相关数据推测,医美市场上超一半的光电设备均不合格。

  对于消费者而言,若贸然选择非法医美机构进行光电医美项目,轻则毫无效果损失钱财,重则可能造成永久性皮肤损伤,亟需合法合规服务、正品保障,构筑良性健康生态。

  新氧深入布局产业链上游 从源头强化正品掌控

  对于新氧而言,深入布局行业产业链,加强与上游厂商的合作,将有利于其从源头上强化对产品、设备的正品掌控力度,这是其长期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围绕轻医美的发展趋势,新氧对上游产业链的布局,已初见成效。

  根据奇致激光的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奇致激光收入达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在相对疲软的市场环境下,这一亮眼数据显示了新氧布局供应链获得的增长动力。可以说,对上游的布局,已经成为新氧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具体来看,第2季度,以光子嫩肤类设备CC蛋白光为核心,奇致激光继续对市场进行教育和渗透。通过奇致云学院开展医美光电知识的线上培训和学术直播,累计覆盖机构医生近10万人次,环比第1季度增长达42%,借此进一步加快CC蛋白光设备销售和机构覆盖的转化。

  与此同时,奇致激光还以CC蛋白光的技术为核心,打造了CC玻璃唇项目。基于CC蛋白光仪器“无痛”这一优势,适配唇部精细化的治疗,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光子嫩肤这个竞争相对激烈的赛道中,通过技术创新,填补了唇部医美没有光电类项目的空白,给医美机构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目前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将成为未来新氧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在代理产品方面,爱拉丝提和微拉美延续了第1季度的发展态势。以爱拉丝提为例,第2季度,实现全网曝光1.5亿人次以上,通过各类社交媒体覆盖人数超过1000万,进一步拓宽了代理产品的影响力。

  “展望未来,新氧将一如既往的致力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战略,通过创造更多的价值,进一步巩固在医美行业的领先地位”,新氧集团董事长兼CEO金星表示。可以预见,新氧将继续深化布局上游产业链,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解决医美供应链难题,基于数字化服务与供应链平台,搭建医美厂商、医美机构正向沟通桥梁,确保消费者享受正品医美药械的服务,引领医美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本网所刊登文章,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5131.html

标签: 产业链上游

相关文章

2022年中国轴承产业链全景图上中下游市场及企业剖析

2022年中国轴承产业链全景图上中下游市场及企业剖析

  中商情报网讯:轴承指支持旋转轴或其他运动体的机械基础件,用于承受轴与其他轴内零部件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载荷以及降低机械旋转体的摩擦系数的零部件,可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与质量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销售收入来看,我国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轴承生产大国,具备较为完善的轴承产业链资源。   中国轴承产业链上游为轴承钢、改性塑料等原材料及轴承套圈等零部件组成。中国...

风电产业链(上):周期反转可期积极关注上游7个板块投资机会

风电产业链(上):周期反转可期积极关注上游7个板块投资机会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风电产业链(上):周期反转可期,积极关注上游7个板块投资机会   在《新三板选股策略:周期成长股中的高胜率高赔率机会》中,阐释了风电这个行业大概率将迎来周期反转,逻辑如下:   其一:风电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铜、铁、铝价格...

鲁花:以科技赋能产业链发展推动花生产业自主可控

鲁花:以科技赋能产业链发展推动花生产业自主可控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国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为积极应对全球粮食市场变化、保障国内花生产业自主可控,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花集团)持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依托花生油行业、大力发展花生产业,研发...

上游“富足”、下游“吃土”新能源产业链要分化到几时?

上游“富足”、下游“吃土”新能源产业链要分化到几时?

  [ 截至8月24日,包括锂矿、车上下游数十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蕞新的财报。对比锂矿、整车在今年一季度和已公布中报的归母同比增长率可以发现巨大的差异。整体而言,越上游、赚得越多;越下游,亏得越凶。 ]   [ Wind统计显示,已披露中报的35家公司的算术平均数据为135.62%。 ]   随着中报季接近尾声,新能源车产业链半年报数据让这一蓬勃发展的产...

吉林化纤董秘回复:公司涉及的碳纤维产品处于产业链上游涵盖大、小丝束且多个级别

吉林化纤董秘回复:公司涉及的碳纤维产品处于产业链上游涵盖大、小丝束且多个级别

  吉林化纤(000420)08月21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请问有跟比亚迪,广汽,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合作吗?正常生产了吗?供销情况如何?   吉林化纤董秘:您好,公司涉及的碳纤维产品处于产业链上游,涵盖大、小丝束且多个级别,在民用、工业以及高技术或特殊等众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产品运用到的终端厂家需要下游复材厂商来区...

热点追踪|盲目向上游产业链延伸不可取

热点追踪|盲目向上游产业链延伸不可取

  :一家上市一年左右的次新股拟定增募资不超4.38亿元,用于数字化、智能化不锈钢特氟龙风管生产等项目,公司此次定增前景怎样?   邱诤: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制程污染防控设备和末端污染治理设备,制程污染防控设备主要应用于光伏、光电、精细化工、汽车制造等精密制造业,末端污染治理领域主要包括电力、钢铁、冶金、水泥、玻璃、陶瓷等重工业行业。2021年该公司制程污染防控设备收入占...

我国锂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旺盛

我国锂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旺盛

  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主要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类。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不过,在节能减排要求逐步提高的大环境下,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量高速增长,推动了我国锂电池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   2019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1750亿元,...

穗恒运A:2022年上半年营收193亿元加码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穗恒运A:2022年上半年营收193亿元加码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8月30日晚间,穗恒运A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同比减少1.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减少43.01%。   报告期内,电、热收入同比增加以及结转房地产销售收入同比减少,两方面因素综合导致公司营收同比略降,归母净利润减少主要系电、热产品销量同比下降以及燃煤成本上涨等综合影响。在煤电企业大面积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