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全国四分之一 长三角GDP一季报的变与不变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夏丹
虽然去年同期的低基数让2021年的“开门红”并无太多悬念,但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一极,长三角究竟能“红”到什么程度,依然为人所期待。
自安徽率先发布“首季红”数据后,江苏紧随其后,近日,浙江和上海选在同一天发布“首季报”。至此,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齐齐亮相。
总体来看,长三角开局良好,且恢复性增长势头较猛。透过GDP数字,让我们一起探索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复燃密码。
长三角首季开局良好
一季度的红红火火虽在意料之中,却也着实不易。
回眸去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三省一市GDP同比增速全部负增长。彼时,上海同比下降6.7%,安徽、浙江和江苏则分别下降6.5%、5.6%和5%。但下降程度均低于全国水平6.8%。
时隔一年,浙江同比增速全国排名第三、江苏第四、安徽第五。尤其浙江、江苏,在经济大省中,增速分列全国头部、第二位,且均保持了19%以上的增速。——体量大、回升快,经济活力显著。
此外,今年一季报有一个明显特征,在公布一季度同比增速时,公布了两年平均增速。相较过去一年的特殊情况,两年平均增速其实更有观察的含金量。
进一步比对三省一市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数据,涌金君发现,三省一市2021年GDP总量纷纷超过2019年同期。
就拿浙江来说,2019年一季度全省GDP总量为13084亿元,今年同期已经恢复到16347亿元,两年净增3200多亿元。——你看,不但填补了去年少掉的,还有“净赚”。
梳理三年数据,2019年一季度,三省一市GDP合计5.13万亿元,2020年一季度合计为4.98万亿元,均保持全国同期GDP24.1%的占比。
今年一季度,长三角GDP合计6.12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的24.6%,表明长三角经济恢复态势较好,且对全国的经济贡献有所增加。
在长三角内部,这几天,不少细心的安徽人还发现,安徽一季度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上海,从上海手中接棒全国第十。自去年省会合肥跻身万亿GDP俱乐部之后,这次反超又给了安徽经济发展更多鼓舞。
你追我赶、齐头并进,总的来说,长三角四兄弟在2021年开局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长三角的“定盘星”是它
长三角各地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来自哪?
在2021年浙江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分析:工业经济是一季度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对浙江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46.7%。
再看其他兄弟省份的情况,工业经济在这一季度无疑发挥了“定盘星”的作用:
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4.5%,两年平均增长5.2%,高于疫情前近年来增长水平。
再看江苏,今年一季度,制造大省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6%。即便受去年疫情“拖累”,江苏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依然高达11%,明显快于正常年份的同期增速。
还有安徽,剔除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安徽规上工业两年平均增幅为9.4%,比2019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
疫情爆发时,工业企业曾一度陷入大面积停工停产、缺工少供应的“绝境”。如今在经济回暖过程中,工业经济又“绝地反击”,做出了更大贡献。这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这与长三角制造业底子厚实直接相关。长三角地区素来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又形成各有千秋的发展格局。
如上海的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江苏的装备制造、计算机及电子信息;浙江的数字经济和安徽的家电、汽车和电子信息等。
这些主导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从而在疫情稍缓后能迅速反弹,甚至弹得更高。
以浙江的数字经济为例,即便是在疫情蕞严重的去年一季度,浙江数字经济依然保持了正增长,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在抗疫中脱颖而出,浙江产的抗疫装备——红外测温设备,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今年一季度,浙江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一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1%,即便是与正常年份的2019年同期相比,增速也高达51.1%。
其次,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优化,成为支撑各地工业回稳向好的关键因素。
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认为,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江苏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等江苏经济压舱石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注入了强劲信心。
“经济结构的优化体现了‘高技术’‘高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转型预期的初步兑现,这是江苏省矢志不渝抓创新集群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他说。
再看上海,今年一季度,上海的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服务器和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8倍、1.2倍、67.3%和47.0%,供给质量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强化了高端产业的引领作用。
可以说,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有力支撑,成就了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复燃和高质量增长。
在前不久工信部公布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中,江苏有6个、浙江3个、上海2个,安徽1个。整个长三角区域共计12个,约占全国的半壁江山,远多于京津冀和粤港澳地区。
抓住有效投资牛鼻子
不一般的“首季报”是去年答卷的延续,更是未来考卷的开端。逐步走出疫情负面影响的长三角,下一步怎么寻求经济增长动力?
抓有效投资,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布局,成为各地不谋而合的选择。
查阅2021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涌金君注意到,166项正式项目中,科技产业类项目多达59项。
光听听今年计划建成的这几个项目名称就“不明觉厉”——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特斯拉超级工厂一期、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上汽大众MEB工厂建设等。
计划新开工的8个项目也很“高大上”:民用飞机航电系统集成平台、上海天岳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信达生物上海总部暨全球研发中心、中国生物抗体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国盛生物医药产业园等。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先导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开年,上海就上了一批强链稳链的链主项目。
兄弟省份江苏也没歇着。今年一季度,江苏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达7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5个,其中3月当月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就多达61个。
已连续多年举办重大项目开工的浙江,今年3月正式开工了总投资达5823亿元的361个重大项目。其中,高新技术与产业工程项目205个,占比56.8%。
安徽更是一口气公布了多达7800多项,投资额近1.5万亿元的2021年中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产业项目是重中之重。
抓住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成为各地拉长长板、补齐短板、优化产业结构、强韧产业链的不二法门。
以浙江为例,205个高新技术与产业工程项目,全面覆盖浙江十大标志性产业链,链主项目特点鲜明。
在江苏,一批核心技术攻关、解决进口替代的新项目被纳入清单,142个产业项目中,与当地30条优势产业链直接相关的强链固链延链项目占比超过50%。
从中不难发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两大部署,在长三角各地纷纷落地落实。
越是逆境中,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越能爆发出超强的反弹力。——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发力点,无一不围绕这一圆心。
制造业是长三角的底色和优势,走向先进制造业是长三角的使命与担当。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