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福建省罗源湾钢铁基地深耕“绿色+智造”实现产业链全覆盖

admin7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28

  文章来源:福建省国资委发布时间:2022-08-10

  火热夏季,罗源湾绿色高端钢铁基地建设红红火火——

  从排放看绿色,闽光钢铁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30%以上,工序能耗指标全部达到行业先进值;从产品看高端,宝钢德盛从生产传统200系不锈钢转型升级研发300系、400系不锈钢,附加值大幅提升;从链条看基地,罗源湾开发区已吸引一批下游不锈钢企业落地,蕞新引进的叙佑绿色环保抗菌不锈钢管材、管件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年产值达32亿元……

  今年以来,在宝钢德盛、闽光钢铁等龙头企业强劲带动下,罗源湾绿色高端钢铁产业基地加速跑,以粗钢生产优势吸引生产用钢企业集聚,逐渐实现钢铁产业链全覆盖。2022年,全县钢铁产业产值预计将超600亿元。

  近日,宝钢德盛顺利完成下游客户300吨超低碳氮410L不锈钢供货合同。这是宝钢德盛根据客户需求首次试制410L新钢种,产品深受好评。

  对宝钢德盛而言,这批产品供货量不算大,但意义不小——拓展了400系高端不锈钢品种,证明了新产线的工艺装备和生产技术能力,提升了团队做好高品质不锈钢的信心和干劲。

  过去,宝钢德盛深耕200系不锈钢产品,每吨价格约为8000元,而更高端的300系、400系产品,每吨价格则为1.3万元左右。此外,高端产品可覆盖航天航空、家电汽车等诸多下游应用领域,进入更高价值链。

  罗源闽光同样向产品高端化大步前进。今年5月,罗源闽光二期项目全线热负荷试车,标志着新上的H型钢材生产线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H型钢是高质量、高附加值、市场急需的型钢品种,主要用于装配式建筑、铁路建设、电力及机械制造等领域。”罗源闽光H型钢生产线负责人介绍,这条H型钢生产线属于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福建省内大中型H型钢材生产线的空白,全面投产后将形成130万吨/年H型钢的生产能力,年利税6.5亿元以上。

  钢铁企业迈向产品高端化,吸引了对产品品质追求较高的下游企业落地。6月30日,绿色高端钢铁产业基地的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叙佑绿色环保抗菌不锈钢管材、管件项目动工建设。该项目主产高端金属管材制品,总投资10.6亿元,预计明年3月投产,将推动钢铁产业提质增效。

  在罗源闽光H型钢材生产车间里,伴随着轧机轰鸣声,火红的钢坯好似红色“巨龙”,不断被开坯机挤压延长,片刻之后,变成70-150米长不等的H型钢材。在整条生产线上,自动喷印、智能集中润滑、智能在线测轴承振动等先进的生产和品检设备密切配合、高速运转,工人却寥寥无几。

  更智能化的生产线,带动企业迈出更快的发展步伐。据罗源闽光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产能置换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形成炼铁233万吨、炼钢265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200亿元。

  在宝钢德盛的5G智慧集控中心,有更多的“无人化场景”:火红的钢坯在生产线上极速通过,现场空无一人;高空中的无人天车,自动接收和执行指令;昔日挥汗如雨的炼钢工人,如今坐在办公室里紧盯电脑屏幕……

  这些智能化之变,源于宝钢德盛大力推进的5G+智慧钢铁项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宝钢德盛联合中国移动福州分公司,瞄准钢铁行业相关痛点,不断推进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大、粗、黑”以及高耗能,是人们对钢铁企业的传统印象。但现在,绿色已成为罗源湾钢铁基地的主色调,一方面是因为工厂里绿树成荫;另一方面,是对环境的综合影响越来越符合“绿色、低碳”的方向。

  今年2月,随着两块钢一前一后在精轧机组内依次顺利通过,宝钢德盛热轧厂1780产线成功实现双钢同时轧制,成为国内第七家具备该技术的企业。据悉,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节能降耗水平。

  宝钢德盛项目在设计建设时,就确立了绿色精品、超低碳排放等目标,大量引进新设备新工艺,优先采用环境污染小、资源能源消耗少的工艺技术。同时,该企业还在厂区建设了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建设装机容量13.55MW,已于4月发电,每年可提供1500万千瓦时电,相当于减少近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期装机容量提高到25.16MW,预计年底并网发电。

  罗源闽光也朝着低耗能低排放的方向积极努力。据该企业炼铁厂厂长介绍,以新2#高炉为例,由于采用了一系列新设备、新工艺,可实现污水、固废零出厂,全部实现内循环,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30%以上,清洁运输方式比超90%,工序能耗指标全部达到行业先进值。

  此外,新落地的福建沪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钢铁渣粉项目,作为钢铁生产企业的配套,将对方产生的钢渣、镍渣进行回收提取,金属由宝钢德盛等企业收购,其余尾渣制成水泥原辅原料,做到钢铁产业固体废物“吃干榨尽”,促进园区绿色循环发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4264.html

标签: 产业链管理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供应链与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供应链与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供应链与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渊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成都 610064冤   【摘要】 全产业链模式在中粮集团首次提出后受到国内企业的追捧。供应链的概念自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后,供应链 管理逐渐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全产业链模式与供应链管理二者有本质的相同又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将对两 者进行比较。  ...

【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降至7万元以下自动驾驶产业链迎爆发式增长】近日深圳人大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规定自8月1日起深圳无人驾驶车登记后可上路。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已有13家企业申请了道路

【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降至7万元以下自动驾驶产业链迎爆发式增长】近日深圳人大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规定自8月1日起深圳无人驾驶车登记后可上路。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已有13家企业申请了道路

  82次播放· 发布时间:2022年7月8日   【 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降至7万元以下 自动驾驶产业链迎爆发式增长 】近日,深圳人大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规定自8月1日起, 深圳无人驾驶车登记后可上路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已有13家企业申请了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的牌照,到下半年,相关数据要增长100%以上。据悉,L4级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全球高级...

MBAChina网

MBAChina网

  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王凯,现任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研究和发展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农业企业管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第七届、第八届国际农 业与食品产业链管理大会国际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Journal on Chain and Network Science》杂志国际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编委会委员。 先后赴荷...

亿利洁能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亿利洁能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亿利洁能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3060”双碳目标政策号召,在巩固既有循环经济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深入优化产业结构,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投资运营。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

水果全产业链龙头佳沃是如何做好集团管理的?

水果全产业链龙头佳沃是如何做好集团管理的?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水果全产业链龙头,佳沃是如何做好集团管理的?   佳沃蓝莓是佳沃集团的明星产品。除此之外,佳沃还有猕猴桃种植、佳沃鲜生活、种苗、龙冠茶业、葡萄酒等几十家子公司,是中国蕞大的水果全产业链企业。   如此庞大的员工规模和子公...

工信部:完善稀土总量指标管理促进稀土产品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

工信部:完善稀土总量指标管理促进稀土产品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工信部:完善稀土总量指标管理,促进稀土产品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   钛媒体App 8月18日消息,据上证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表示,着力保障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完善稀土总量指标管理,规范各类资源加工利用,提升尾矿资源、伴...

区域并联行业串联新泰打造年产百亿级起重产业链

区域并联行业串联新泰打造年产百亿级起重产业链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区域并联行业串联,新泰打造年产百亿级起重产业链   “我们借助低代码开发工具,在钉钉上搭建了200多个流程表单应用,串联起公司所有的‘财、物、人、事’,实现组织管理和业务生产双重数字化。 去年产值3.7亿,营业额和市场占有率在省内同行业中...

双碳背景下电池产业链碳排放管理的重要性

双碳背景下电池产业链碳排放管理的重要性

  在国内双控及限电限产的小气候,全球汽车产业链碳中和的大环境下,全球范围内正在建立共识,汽车产业要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目标,产业链的减碳同样重要,动力电池及材料生产制造和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备受关注。   根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的报告显示,电池生产的碳排放范围在61~106 kg CO 2 /kWh,蕞高可以占据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6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