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金科再造“金科”

admin5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27

  发布会的现场被一片金色笼罩。金科地产联席总裁方明富西装笔挺走上演讲台。他在这里郑重宣布了金科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目标:2025年,4500亿。

  掷地有声,方明富的眼睛里有“信心”二字。

  12月15日,金科股份正式发布“四位一体、生态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五年战略,即精耕地产主业,做强智慧服务,做优科技产业,做实商旅康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产业链生态圈。

  年复合增长率15%以上,并力争冲击蕞高目标,是金科跨过千亿门槛后的又一次超越。

  2018年,金科成功越过千亿,2019年实现销售金额1860亿。2020年,金科将销售目标定在了2200亿。前11个月,金科已实现1954亿元的销售额,位居克而瑞销售榜第16位,目标已近在咫尺。

  公司发展的核心要义在哪儿?方明富给出了答案:创新驱动。通过创新能力的构建,创新文化和创新成长的培养,将创新打造成金科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在业务形态上,即从单赛道到多赛道,从地产开发到现在的智慧服务、科技产业、商旅、康养以及产业生态系统的转变,从单一的盈利模式到现在多元的多赛道的盈利模式的转变。

  5年体量翻倍,是金科在平衡业务、规模、利润和负债等多方面因素之后,预期可以达到的动态平衡。

  下一个五年,金科将重点聚焦城市升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基础上,稳步提升优质资产的规模。其中,地产相关的多元化业务销售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优质资产规模达到300-500亿元,实现代建业务规模300亿元,智慧服务业务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基于经济、人口和政策的角度,金科预计房地产市场在2030年会达到至少18万亿的规模,而房地产行业正由规模化竞争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下一步,精耕地产要怎么做?在金科的产品规划中,业务结构始终要匹配人群结构,未来5年,刚需首改的比例会仍然会占据大多数。

  “未来企业所有的竞争核心逻辑其实都是产品,大家的消费需求更多是要住好房子。”金科瞄准了产品创新,并将会在重庆和上海成立两个创新研究基地。通过战略治理能力、市场研究和产品研发模式等方面系统构建金科的创新机制,从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方明富着重提到了周转效率这一点。2025年,金科的周转效率型产品占比将达到70%,品质利润型占30%。在好的基础上要做快,提升民生地产的运营效率。

  作为金科的另一重要板块,金科服务(在今年11月成功登陆港交所。截至12月15号,每股收于54.75港元,相较于44.7港元/股的发行价上涨了约22.5%。对于金科服务的未来,投资者给出了现阶段的答案。

  从整体规划上来说,产品力和服务力依然会是金科发展的主要方向。

  “仅仅是某一点做好,很难有持续的生命力。只有做到精细化管理,在方方面面都执行到位,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的生命力”,方明富认为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投资能力也极其重要,金科的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构建。

  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下,作为一家规模型企业,金科更应该要从单向冠军向全民冠军过渡。

  “每一个业务板块都跟其他业务板块有关联性,不是单一的或者独立与其他板块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形成闭环,形成螺旋式的上升,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效率才能得到保证。”方明富这样阐释四位一体的内在含义。

  未来,金科将形成“地产+”和地产主业相互协同的良好发展局面,“地产+”即产业、商业、商场、旅游及智慧服务,对地产板块起到促进作用,实现生态闭合和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

  在发布会上,方明富提到了科技对于各行各业的改变,他认为,科技也是房地产未来获得竞争的核心能力之一。

  “从过去的以地招商,逐渐步入到物业租售,慢慢的有了产业的服务和运营,在政策导向方面已经呈现出了重大利好。”金科产业集团董事长杨刚认为,产业地产的发展迎来了运营服务时代,5年内的规模会超过800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科股份将战略升级为“四位一体生态系统”,将科技企业纳产业系统入。

  目前,金科已在全国13省22市布局了25个产业园区,在建、在运营园区18个,已签约、待建设项目7个,从区域标杆到区域深耕,逐步进行全国化布局。入园企业和战略合作企业已经超过了3000家,入园企业的年产值超过了2000亿元。

  在投资、建设、招商、运营之外,金科产业园从服务端进行接入,联动金科服务,从服务端进入了60个产业园区。通过5年的运营,金科希望这个版块能有200亿以上的年销售额,同时有100亿以上的新增资产持有规模。

  据杨刚介绍,金科基本上已经打造出了一个集投资、开发、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产业平台,实现了区域经济行业领军企业的共生共荣,相互促进。

  “今天的生意是围绕产业,或者说产业+住宅,做大销售规模、土储规模、利润规模,为现金流、业绩提供保障。明天的生意则是要打造好资产经营的能力,自然经济的能力,聚焦在产业链,不仅将自己的园区做好,并进行输出,而且这可能是我们的主要发展方式。”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9067.html

标签: 产业链闭环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构建IP产业链的闭环

构建IP产业链的闭环

  IP产业链闭环的能力, 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几年,我认为IP(知识产权)正处在一 个更新换代的阶段,已经有一批公司被淘汰。 但我们也发现,IP对于产业链的要求很高,能 找到稳定变现方式的IP凤毛麟角。创始人要能 从前端生产、运营,到后端变现,进行强有力 的把控,才可能在产业链上有所突破。   在背后,它和整个资本环境的变化有关。 去年下半年之...

产业链“闭环考核”显实效——鄂州招商引资借“机”升温

产业链“闭环考核”显实效——鄂州招商引资借“机”升温

  12月17日,面貌一新的鄂州花湖机场航站楼和货运站。据介绍,目前鄂州花湖机场的主体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已经完成与校飞相关的跑道工程、灯光工程、通信工程、导航工程、监视工程以及气象工程的竣工预验收工作,预计年底建成校飞,明年年中有望实现投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何旭峰 摄)   中国首座航空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即将迈入校飞验收,距离2022年上半...

全产业链闭环打造生猪产业发展“襄阳模式”!

全产业链闭环打造生猪产业发展“襄阳模式”!

  作为生猪养殖大市,我市生猪养殖量长期领跑全省,以襄阳正大、老河口牧原、新希望等企业为引领,全市规模养殖场超过2300个,生猪存栏326万头。为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两年,我市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积极推动生猪产业从饲养为主向饲养、屠宰、精深加工的转变,着力布局完善“从农场到餐桌”种、养、加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全力打造生猪产业发展“襄阳模式”。...

构建大樱桃全产业链闭环助力“烟台仙果”辐射全国

构建大樱桃全产业链闭环助力“烟台仙果”辐射全国

  “品过世界鲜,更爱烟台红”2022烟台市大樱桃高质量发展主题报道暨全国媒体“云”推介采访团,走进烟台顺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副总李玉彬首先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目前由顺泰植保运营的张格庄、东厅大樱桃产地交易市场交易量今年将突破2500万斤,销售额突破2亿元。   “2017年,带着深耕20多年农资市场经验与渠道,烟台顺泰植保正式进军大樱桃产业。...

京津冀科创产业链闭环求解

京津冀科创产业链闭环求解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京津冀科创产业链闭环求解   2020年11月29日,******北京市委发布了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对京津冀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

半导体国产替代的“黄金时代”康佳能否扛起“下半场”大旗?

半导体国产替代的“黄金时代”康佳能否扛起“下半场”大旗?

  经历了“过山车”式震荡的一年后,本土半导体迈入“下半场”。   相比于一年前的热火朝天,如今的半导体行业降温了不少。   受制于全球经济整体下行,消费电子业务需求持续放缓,市场中“一芯难求”的状况基本得到缓解。   而利好的是,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本土市场自主品牌比例也大幅上涨,自动驾驶、汽车...

打造“共富产业链”践行“双碳闭环”解码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打造“共富产业链”践行“双碳闭环”解码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百年大计,只有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才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飞鹤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9月6日晚,“向善而行 共生未来——2020中国飞鹤可持续发展报告云发布”现场,原国务院参事、两届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高度肯定飞鹤的“共生”实践。   原国务院参事、两届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点评飞鹤   本次云端盛会,任玉岭携有养创始...

构建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式”生态圈

构建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式”生态圈

  深度布局新能源产业,精耕细作新能源生态,从资源禀赋到产业发展规模,我市已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新能源产业闭环,正在努力打造“新能源之都”。   在全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风电、氢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成为2060年前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坚力量。在城市经济和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的格局正在成型。无论是在新能源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