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研究』金融机构IT投入剧增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

admin7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23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研究』金融机构IT投入剧增,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

  当前,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加速向深水区迈进,从局部突破走向全面开展,从通用领域走向细分领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链逐渐由重视前端应用向前、中、后端并重发展,呈现出服务智能化、业务场景化、渠道一体化、平台开放化和融合深度化等特点,日益聚焦在以场景金融为核心的建设和经营中。赛迪顾问数字转型研究中心预测,2022年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将呈现以下七大趋势。

  趋势一:金融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新技术应用呈现倍增效应。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金融行业对IT的投入不断加大。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银行、保险与证券行业等总体IT投入达到2517亿元,再次创下近十年来的增幅新高。与此同时,银行与保险机构的信息科技人员接近15万人,同比增长了17%,有力支撑和促进了数字金融体系的建设。2022年,中国金融行业对IT的投入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占营收或利润的比重仍将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不断迭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底层IT技术的相互融合更加明显,底层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取代各项技术的单点突破,新技术应用成效将呈现出倍增效应。

  趋势二:从线上化向经营服务的数字化发展,构建线上与线下的全数字化经营模式。当前,中国金融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比较集中的表现在数字化经营方面,利用数据模型分析客户,进行客户营销和客户维护。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线上化,线上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IT投入的主战场。虽然目前金融机构都纷纷加强了线上化,但是仍然有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线上化还停留在产品的线年,中国金融机构将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线上化业务范围和服务边界, 建立线上线下渠道无缝融合的客户经营模式,更加重视线上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经营服务全周期的数字化。

  趋势四:数字化转型从零售业务转向对公业务,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加快发展数字化离不开各行业的数字化协同,更需要加快银行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数字化”。对公业务中的交易银行是公司金融向轻型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天生具有生态化、场景化、综合化、智能化的特征,能够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整合资源、输出服务、提升黏性以及实现价值。例如,银行数字化转型大都是从零售业务开始,对公业务由于其非标性,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能否“非标转标”是对公业务转型的关键。2022年,对公金融服务模式将加速实施线上化、开放化,将金融嵌入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流程中,将决策逻辑建立在产业链数据之上,适应大型企业金融服务内生化、小型企业经营运作轻资产化的趋势。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将更多地嵌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成为孵化产业平台的重要支撑力量。

  趋势五:数字人民币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重塑支付市场格局的步伐加快。从2020年10月起,数字人民币已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开展多轮公测,在安全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公开测试势在必行,以便在条件成熟时正式发行数字人民币,进一步优化货币和支付体系。2022年,作为官方背景的新型支付工具,数字人民币重塑支付市场格局的步伐加快,将改变互联网巨头占据支付市场垄断地位的局面,支付市场走向多元化。同时,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态,银行业将面临一次数字化转型的全方位考验,银行不得不重新梳理数字化转型路径,扩展更多数字化业务场景。

  趋势六:进一步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在推动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使得风险的形态、路径和安全边界发生了变化,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更为突出并且日趋复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实施,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标定了合规准绳,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设定了合规底线年,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风险防控水平,不断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制定安全制度,清晰界定与外部合作机构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客户信息安全等问题上的管理边界,明确合作各方的风险责任划分,加强对接口的管理。

  趋势七: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创新向纵深演进。近年来,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力度持续加快,金融信息技术创新生态实验室的成立等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加快了金融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步伐。2022年,中国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将加速向纵深演进,中国金融行业IT基础架构的分布式转型将会持续加快推进,中国金融行业将围绕信息技术创新为重点,全面展开从IT架构到应用解决方案的转型与升级,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将更加稳健与安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6454.html

标签: 产业链金融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金融视角解析供应链金融三种模式和发展趋势

金融视角解析供应链金融三种模式和发展趋势

  供应链金融服务已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热潮,成为不少产业转型的新方向,B2B企业如何做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在升级换代的同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迎来发展黄金时期。   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两个属性,由于对两个属性不同的侧重,市场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位也不同。一起来看看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 ,会是什么样子?   供应链金融不是新名词,但其具体运作模...

产业链金融中信用保证基金的设计研究-以杭州六大产业为例

产业链金融中信用保证基金的设计研究-以杭州六大产业为例

  产业链金融中信用保证基金的设计研究-以杭州六大产业为例     产业链金融中信用保证基金的设计研究以杭州六大产业为例                  杭...

创新产业链金融佛山农商银行助攻“金科产”融合发展

创新产业链金融佛山农商银行助攻“金科产”融合发展

  为加快推动佛山本地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对接,2020年3月31日,佛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山农商银行”)与佛山(禅城)企业创新投融资协会孵化的头部家大数据科技公司举行了签约仪式。   根据签约内容,佛山农商银行在后续合作中会为佛山(禅城)企业创新投融资协会孵化的大数据科技公司,提供...

产业链金融-详解

产业链金融-详解

  • 1 什么是产业链金融 • 2 产业链金融的特点 • 3 产业链金融的种类 • 4 产业链金融的案例   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 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 式。   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风险考 量从授信主体向整个链条转变将资...

“产业链金融服务20版”启动

“产业链金融服务20版”启动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产业链金融服务2.0版”启动   本报讯(记者刘英潮)记者从本市近日召开的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一季度总结部署会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市金融局、天津市工信局正式启动“产业链金融服务2.0版”,对前阶段“同台打擂”考核排名靠前的...

黑龙江兽医大数据+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及业界首创的龙牧贷正式上线

黑龙江兽医大数据+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及业界首创的龙牧贷正式上线

  黑龙江兽医大数据+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及业界首创的“龙牧贷”正式上线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强省建设部署,有效解决养殖场(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7月23日,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合作搭建的兽医大数据+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及业界首创的贷款产品“龙牧贷”上线投入使用,首期产品面向生猪养殖场(户),...

基于信托视角的产业链金融研究

基于信托视角的产业链金融研究

  信托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的市场机会   科学合理地选择产业链,是信托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的起点。在目前信托公司已参与的产业链中,按企业竞争关系和产业发展阶段,可以简单分为低竞争产业、高竞争产业和新兴产业。本文将结合信托公司展业经验,对六个具体产业链的市场机会进行分析,为信托公司探索上述产业链或其他同类型产业链的业务机遇提供参考。   (1)产业链现状...

人行西安分行牵头建立“行长+链长”机制提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质量

人行西安分行牵头建立“行长+链长”机制提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质量

  本网讯 记者雷和平 通讯员孟洁报道 为进一步做好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工作,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延链强链补链,人行西安分行、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行长+链长”机制 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陕西省9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牵头负责全省9条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各牵头金融机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