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新区:锻造科技创新“强磁场”激活园区发展“主引擎”
近年来,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昆明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宗旨,牢牢把握“高”“新”发展定位,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六个春城”建设,深入开展产业蓄势提能、招引质效提振、创新驱动提级、营商环境提升等八个行动,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之力,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23.3亿元,同比增长6%。
持续做强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两大载体,推动优质资源在高新区聚合、聚变,加快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创新生态系统。
建强创新平台载体。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对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吸引创新要素快速聚集,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苗圃”。截至今年10月,园区内已建成国家级研发机构2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3个、众创空间13个,落地云南特色植物提取、贵金属、大观、疫苗4个云南实验室。园区先后获得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等称号。
集聚高端科创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探索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体系。目前,园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2.2万人、高层次人才3200人、高技能人才500人。人才集聚效应加快释放,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创业云南”创业指导专家等荣誉获得者共22名,贵金属集团、北方夜视等5支团队分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着力开辟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获评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蕞佳案例。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把解决“卡脖子”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引导企业聚焦主导产业加大科研投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其中,“稀贵金属溅射靶材及关联微电子器件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等6个项目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云南贵金属实验室高纯超薄金带技术等3项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云南大观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生物防治的主推技术和典型成功案例向全球推介;思安生物在国内率先合成头部代发光底物AMPPD,成为国内唯一全产业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研发和生产厂家。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园区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园区内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坚持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园区新一轮发展的“脊梁”。
强化重点产业竞争力。坚持“延链配套、集群发展”思路,紧扣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补“链点”、强“链条”、稳“链主”,引入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创新平台,政校企协作共建昆明闻泰数字产业学院,区内聚集了全省80%的信息产业知名企业。主导产业规模和能级稳步提升,2023年营业收入占全区的比重达82.5%。昆明高新区获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稀贵金属、生物医药)、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云南省优势型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获评“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
强化重点企业支撑力。坚持外引内培“两手抓”,2023年新签约扬子江药业、星达铜业等项目28个,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三类500强”项目1个,引进产业到位资金123.05亿元。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推动骨干企业做强做优、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扩容提质,南天信息、沃森生物等9户企业入选云南省重点产业领军企业,昊邦制药、中科鑫圆等14户企业荣获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先后培育上市企业12家,上市企业数量占全省的26%。
强化重大项目带动力。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塑造产业新优势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备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滚动实施“五个一批”,有序推进闻泰产业园、创新疫苗研发及产业化、电力新材料装备等95个在建项目以及中南高科智创产业园、新能源超微细铜线年,高新区累计完成产业投资42.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5.7%。
强化区域影响辐射力。开展“主动对接RCEP、促进开放平台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三年行动,引导骨干企业组建主导产业“走出去”联盟,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国际市场布局。昆药集团、沃森生物、贝泰妮等企业在境外累计设立8家研发机构。2023年,园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0亿元、占昆明市的23%。与五华科技产业园、安宁工业园区、七甸产业园区以及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等共享创新服务资源,持续强化产业互补和联动发展。
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园区吸引力、竞争力明显增强。
双创环境“一盘棋”优化。构建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2023年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6户、增长33.3%,高新技术企业118户、增长17.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户、增长20%。盘活优势资源,做好云南省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招引工作,新增精准医学、云南喀斯玛科技等16家企业,在孵企业总量达65家,其中32家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完善服务体系,举办“2024昆明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协办“创客中国”云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创业活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营商环境“一揽子”改进。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开展“营商环境会客厅”“一把手走流程”“局长坐诊接诉”等活动,推动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一次办”,试行“首席政策官”制度,推行“e办通”等自助服务,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100%。简化科创奖补、产业扶持流程,兑现惠企资金2.03亿元。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与云南省金控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7家企业加入云南省科技创新基金联合体(第二批)、4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授信,34名金融特派员“进园区”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9月,89家企业获得“昆易贷”贷款2.36亿元,24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3.7亿元。
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上线“昆明市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发行全国首单稀贵金属新材料知识产权保险。参与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与总规模2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商标业务昆明受理窗口、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站、省版权服务工作站、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工作站,吸引3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昆明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园区获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
绿色低碳“一体化”发展。制定绿色发展配套政策和方案37个,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装备等,加快特色产业聚集、循环化改造,目前有9家绿色工厂、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及云南省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绿美园区”。(张茂菲、高小进、金颖、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供稿)(推广)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