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破解土地存量困局激发产业新动能
常州经开区:破解土地存量困局 激发产业新动能
2023-06-28 08:12
创新机制 突破瓶颈两年来,常州经开区先行整治实施的5个试点园区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纳入整治的5个试点园区,已建设标准厂房11.7万平方米,在建及年内拟建厂房面积101.8万平方米,整理腾退“危污散乱低”企业95家,保留提升企业2家
在遥观镇广电路与今创路交界处,灰白相间的标准化厂房林立,绿化设施铺设紧锣密鼓——总投资20亿元的联东U谷宋剑湖创新智慧港项目一期初具规模,24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企业签约,其中规上企业有10家。
宋剑湖创新智慧港项目,是常州经开区开拓产业空间、提升土地效益的缩影。按照园区更新五年规划,至今年年底,常州经开区将整治提升低效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至2025年,将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约2万亩,建成一批容积率高、环境影响小、投入产出好的全新工业园区。
应对存量时代“一地难求”之困,优质的产业空间从哪里“变”出来?近两年来,常州经开区打出了一套产业用地管理“组合拳”:探索“定制地”供应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探索“工业上楼”模式,空间供给与产业升级同频……撬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
作为常州市的产业强区,常州经开区的土地开发程度已达到53%,连续多年高强度开发,越来越多地制约了发展空间。为此,常州经开区从2021年起推出园区更新行动,吹响了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号角。
如何腾?如何换?从直面“家底”开始。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区分局自然资源利用科负责人滕泉介绍,常州经开区围绕5个先行启动园区,对97家企业2331亩土地完成了深度调查,对23个特色园区1551家企业的用地情况进行了初步摸排,通过扎扎实实的“一本账”精准找到挖潜的方向,编制形成《产业园用地整治提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通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常州经开区探索推行工业用地“定制地”模式。今年5月,中车“三位一体”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工建设,该项目用地面积约430亩,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与众不同的是,该项目规划建设的职业学校、中车培训中心(党校)、实训基地等,均由政府统筹设计。
“必须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滕泉介绍,中车“三位一体”项目,在地块出让前,政府就公开招投标,确定了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拿地企业只要按图施工即可,减少了资金压力和建设周期。
“定制地”模式将进一步应用到园区更新项目中。目前常州经开区明确了“集聚建设类、整治提升类、功能转换类、生态整治类”等4种园区整治路径,规划建设的23个产业园,都明确了各自发展定位,并详细设计了改造建设方案。
两年来,常州经开区先行整治实施的5个试点园区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纳入整治的5个试点园区,已建设标准厂房11.7万平方米,在建及年内拟建厂房面积101.8万平方米,整理腾退“危污散乱低”企业95家,保留提升企业2家。
为了缩短办事流程,常州经开区将办事流程从“串联”变“并联”,审批一再提速。每个园区都成立工作专班,包含板块、发改、资规等部门,围绕项目推进共享信息。全区所有工业项目基本一周时间就可完成供地流程,待取得用地后,可头部时间获得工程许可,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
破解产业用地制约瓶颈,还远不止此。在村级工业园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犬牙交错被使用的情况并不鲜见,对于后期的土地整合运用难度较大,对此一直没有解决的办法。
去年起,常州经开区探索统一登记模式,完成了横山桥镇凯润地块国有和集体建设用地合并登记。常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经开区分中心主任助理朱斌介绍,为了让该企业不同权属性质的两宗建设用地并宗登记,经开区不动产分中心组织专班,会同多个部门查阅历史档案、实地查看企业用地现状、分析登记要素,形成了具体作业方案,蕞大限度优化办证流程,打通了国有和集体权属的合并登记路径,为企业解决了发展难题,也有利于后期的土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使用,提高土地使用率。
创新之举还包括工业标准厂房按幢按层分割登记。去年常州经开区完成了横山桥镇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的不动产分割登记,常州宸泰建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领到了工业标准厂房分割登记后的11本不动产权证书,助力企业盘活建设资金、激发发展活力。
“我决定把新厂房落户在万洋科技众创城。”常州嘉仕博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任源波说,原来公司占地只有9亩,一些配件生产只能选择外包。有了新厂房之后,可以扩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配件生产都可以自给自足。
万洋科技众创城的前身,是横山桥镇八方工业园,一个“摊大饼”式的村级工业园区,片区内320家企业中,“危污散乱低”企业有250家,平均亩均税收不到3万元。产业园整治后,着力招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电子等轻量化的产业项目,园区平均容积率将由此前的0.6提升至1.8,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
“推动‘工业上楼’,向天空要效益。”万洋科技众创城总经理毛宏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万洋众创城占地28.7万平方米,规划了多层厂房、产业研发用房、人才公寓、中央食堂等,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相当于31.3万平方米产业用地被腾挪了出来。
目前,常州经开区5个试点园区,预计改造提升后,亩均税收将由不到1.5万元提升至30万元以上,新增300余家企业入驻。
土地“活了”,产业发展瓶颈也步步“破茧”。
“搬进园区,可以有效缩短企业从生产到研发的时间。”常州市武进晨光金属涂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晓峰告诉记者,企业迫切想进驻绿色涂料集聚区,一方面在于园区规划了集中消防设施、废弃物集中处理以及产业研发机构,另一方面,园区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老企业的闲置资产与新企业的发展需求可以高效匹配,让企业看得见未来、下得了决心。
将每寸土地皆用在“刀刃”上,培养产业“新雁阵”,“软硬兼备”提升配套和服务,“多措并举”提高土地亩均效益……常州经开区力争到2025年,将原来的50余个村镇工业园区升级为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等23个特色品牌园区,力争亩均税收突破2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40%以上。
站在高楼,极目远眺,一个个动能强劲的项目在这片土地上茁壮生长;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让“寸土”不止产出“寸金”。根据《江苏省资源厅关于全省产业园用地状况调查暨2022年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通报》,全省31个省级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常州经开区连续4年获评前3名。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区分局局长王鸣岗说,分局将持续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底线,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方式,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加大产业发展的保障力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东方生活报老爸老妈”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 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
捧起女王杯 阿尔卡拉斯重回男网单打世界头部
审计署发布2022年度审计报告 中央财政赤字26500亿元 与预算持平
终结连败!世联赛中国男排3比1逆转德国男排
看!盐城首家“无声的店”里,上演一幕幕暖心故事……
探寻盐城公交高质量发展的“密码”,“红色引擎”激发国企改革澎湃动能
江苏大丰:聚“能”蓄“势”勇争先,绘就“零碳”产业新图景
生态环境部:我国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
暑期汛期来临 文化和旅游部提醒:旅游须提升安全意识
陈良镇:大力整治禁用渔具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中国红十字会向古巴提供暴雨灾害紧急现汇援助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夏季达沃斯论坛焦点话题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