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央媒看河南丨“三链同构、农食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漯河之道

admin8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21

  2023年04月10日 来源:农民日报

  在河南,有这样一个地方,每天都有数以吨计的休闲面制品、肉制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双汇火腿肠、卫龙辣条、南街村方便面、喜盈盈华夫饼……这些耳熟能详的食品有一个共同的故乡——漯河。

  食品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民餐桌,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介绍:“近年来,漯河市依托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中国食品名城’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发展模式,食品产业规模已达2000亿元,占全省1/6、全国1/60,成为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企业持续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筑牢“农食融合”之基

  阳春三月,走进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村外田间翠绿的麦苗生机勃勃,地头白色薄膜里辣椒苗茁壮成长;村里辣椒市场车水马龙,前来售卖辣椒的村民络绎不绝,市场里随处可见辣椒堆成的红色小山。

  “我们村的耕地快实现‘万元田’的目标了。全村2800多亩耕地都是‘麦椒套种’,辣椒亩产600多斤、小麦亩产900多斤。今年辣椒行情好,每斤达13元,今年1亩地的产值快有1万元了。”梁岗村党支部书记胡学民自豪地说,“村民不仅自己种辣椒,闲暇时还到周边收辣椒。我们村的辣椒交易市场每年交易量达三四万吨,大部分直接销往漯河当地的食品企业。”

  近年来,漯河市围绕农业食品企业原料供应需求,实施“龙头企业+标准化种养基地”模式,加快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着力打造优质小麦、大豆、花生、小辣椒等八大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提升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

  2022年,漯河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2.56万亩,优质小辣椒常年保持在40万亩以上,生猪年出栏300万头以上,猪肉产量23万吨;漯河市现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64.8万亩,建成郾城生猪、召陵******等一批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着力把农田、养殖场打造成为食品产业的“头部车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打造,极大地提高农产品对食品工业的适配性,众多食品企业纷纷落户。“颐海海底捞40万吨调味品生产项目能够落户临颍,看中的就是我们县的优质辣椒种植基地。我们的辣椒品质好、产量高,不仅可以满足南街村等本地食品企业所需,还是老干妈、海底捞等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毛广军说。

  坚持全链条发展,做好加工增值文章

  随着现代化液压翻板装备自动运转,车辆掀起39°的斜角,车上的小麦汹涌倾泻下来,在设备的操控下不同等级的小麦进入相应的原粮仓。随后,工作人员在电脑控制台设定好数据,配麦器根据面粉生产需要,自动抓取分配不同等级的小麦。生产车间里磨粉机嗡嗡作响,成品库内智能化码垛机把一袋袋面粉码放整整齐齐……走进河南省漯河市舞莲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多道加工程序,蕞终制成面粉。

  “企业经过技术改革,车间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小麦从出仓到加工成面粉,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无尘全封闭全自动,满负荷作业日产面粉达600吨。”舞莲面粉负责人杨帅介绍,“通过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公司一方面与20多家合作社合作,通过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引导他们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另一方面,根据漯河当地众多食品企业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面粉,提高企业效益。经过小麦深加工,不但延长了农产品产业链,还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杨帅所提到的小麦产业化联合体,是近年来漯河市以食品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农科院和育种专家等深度合作,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和优粮优价联结模式。目前,漯河市已建成的7个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和1个玉米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2家、食品企业32家,联合体种植户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在联合体内部买种子、农药和植保服务,不仅质量有保障,价格还比市场上便宜。我们合作社依托联合体,以托管、半托管、加盟合作形式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商品粮基地1万亩和玉米基地1.5万余亩,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农机植保服务-商品回收企业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条每个环节的各企业、农户都获得了良好、稳定的收益。”郾城区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向阳颇为自得道。

  近年来,漯河全市粮食产量连年稳步增加,粮食年深加工能力达60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5:1。食品产业作为漯河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如今,漯河食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形成了以双汇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卫龙、南街村等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可口可乐、统一等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高旗生物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其中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转型跨越,创新者胜。2月1日,新年伊始,食品产业领域的知名科学家、科研团队和企业家们齐聚漯河,召开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共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共谋创新跨越发展。

  漯河举全市之力打造的中原食品实验室,围绕食品产业六大发展方向,组建了13个创新团队,中心实验室专属1.2万平方米的新研发大楼建成投用,配套园区拥有21条中试生产线万平方米孵化中心投入使用……

  “180余名科研人员组建了粮食加工、肉制品与预制菜等科研团队,围绕未来食品产业六大研究方向,努力破解食品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为河南乃至全国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漯河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大威介绍,中原食品实验室将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实行“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对企业精准把脉,帮助解决技术痛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依托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里,学生们正在忙着操作设备,利用中原食品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试生产,为转化做准备。肉制品中试生产线、乳制品中试生产线、发酵饮料中试生产线……中原实验室行政部负责人张艳介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目前拥有21条中试生产线个一流研发团队,成功转化135项成果。2022年,该基地先后为双汇、卫龙食品、三剑客、联泰、恒瑞淀粉、豫鼎源食品等337家企业提供中试、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技术服务收入达1.577亿元。

  走进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红色、白色、绿色……五彩斑斓的玻璃瓶映入眼帘,里面装着各种植物提取色素。

  “我们从辣椒、姜黄、栀子等农产品中,研发提取涵盖天然色素的全色系产品、天然功能性原料。”中大恒源人力资源总监许恒介绍,作为国内蕞早从事植物提取天然色素企业之一,中大恒源拥有60多项自主核心发明专利,还主导或参与16项天然色素标准和48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是国内外上百家知名企业的优选供应商。

  近年来,漯河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创新之城建设,多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深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国家级、省级食品类研发平台已达84家,食品企业每年研发新产品达300个以上。

  厚植发展优势,漯河市食品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新的一年,漯河市将认真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生产与食品产业适配性为导向,谋划发展未来食品产业。”秦保强说,“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提高农业特色产业质效,助力漯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食品名城,走出一条具有漯河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记者 张培奇 王帅杰 范亚旭)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2369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提升产业链水平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提升产业链水平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我省乡村产业振兴开局良好,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不稳固、乡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乡村产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统筹规划不够等,要补齐这些短板,必须积极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以“三大体系”助推产业发展。构建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成立县乡村三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机构,先后召开3次会议研究谋划推进措施,明确目标任务,部署工作举措。构建立体高效的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分类推进方案等政策文件,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政策依据。构建“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落实县级领...

广西龙胜:着力培育地标农产品产业集群

广西龙胜:着力培育地标农产品产业集群

  “龙胜凤鸡香醇,龙胜翠鸭细嫩,龙脊辣椒开胃提神,龙胜红糯‘一家蒸饭百家香’。”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不仅有著名的龙脊梯田,当地所拥有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远近闻名。   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高度重视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推进地理标志培育和品牌建设工作,通过“地理标志+旅游”“地理标志+绿色有机”等模式,持续培育地标农产品产业集群,不断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

打造农业品牌推动糯玉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打造农业品牌推动糯玉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这两年,新疆巩留县围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形成了“企业+基地+订单”的发展模式,实现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8月15日,巩留县九河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糯玉米加工厂院子里,工人们正忙着从运输车辆上卸玉米,剥叶、去柄、分拣等,有序开展各个环节。走进玉米加工车间内,机器发出的“轰隆”声不绝于耳。在玉...

2022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格局与发展政策

2022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格局与发展政策

  今年以来,国内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对生鲜物资需求增长、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使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中的商品部分,通过买卖的形式实现从农业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一系列环节。   2022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格...

金融赋能特色产业发展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农行喀什分行支持万寿菊特色产业链发展纪实

金融赋能特色产业发展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农行喀什分行支持万寿菊特色产业链发展纪实

  农行新疆分行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深耕细作,不断加大农业市场主体和项目培育,聚力当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加大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推动乡村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稳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根基,在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中,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乡村振兴共生共荣。   农行喀什分行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

农业农村部:推动建设富硒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验基地

农业农村部:推动建设富硒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验基地

  【农业农村部:推动建设富硒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验基地】8月24日,农业农村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153号表示,将推动建设富硒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验基地,加强标准集成应用和科普宣传。支持有关部门加强富硒农产品认证工作,培育和打造富硒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北京商报)   8月24日,农业农村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1...

强势打call!“粤菜师傅+中山好食材”串起美食产业链

强势打call!“粤菜师傅+中山好食材”串起美食产业链

  陈皮、香葱、鲮鱼的馥郁香气在空气中徐徐散发,吸引了一大群观众聚集,“很香很鲜,味道很特别!”   近日,中山市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大会举行。活动以中山脆肉鲩、三角生鱼、黄圃腊味、石岐鸽、神湾菠萝等五大特色农产品为抓手,提高区域公用品牌营销力,助力中山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以五大特色农产品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