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中国31个省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admin10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31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国31个省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快速发展状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及其增速整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增长新动能作用不断增强,在全国东、中、西、东北部四大区域多点开花,特色产业集聚区不断涌现,空间分布格局逐步显现。

  1.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绿色智慧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前瞻布局量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3.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绿色智慧能源产业集群。

  4.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三轴,两区两带五新双枢纽”的产业空间格局。

  5.到2025年,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

  1.集中攻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动力电池、车联网、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

  2.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

  3.优化沿海产业布局,打造临海先进制造产业带,构建“两带集聚、双城优化、智谷升级、组团联动”的市域产业空间结构。

  1.完善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环保、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2.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3.超前布局应急产业、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区块链、太赫兹、智能传感器、量子通信等高潜力未来产业链。

  1.以“雁阵形”产业集群为基础,深耕细作“5+5”十强产业。

  2.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五大领域。

  3.202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以上。

  1.重点打造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2.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3.着力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30条优势产业链,提升10条卓越产业链。

  4.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应用。

  5.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基因技术、空天与海洋开发、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等领域。

  6.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提升。

  1.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

  2.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批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制造业集群和百亿级的“新星”产业群。

  5.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6.超前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物联网等未来产业。

  1.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创新。

  2.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消费品产业六大产业集群。

  3.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左右。

  1.进一步巩固提升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5G产业、超高清视频产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

  2.前瞻布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氢能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3.“十四五”期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4.计划在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信息光子、太赫兹、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领域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1.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9000亿元。

  3.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泛物联网、量子科技、类脑科学、柔性电子、高效储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领域,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前沿科学问题研究与技术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培育未来产业。

  1.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培育壮大南繁产业、深海产业、航天产业三大未来产业。

  3.优化升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食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

  4.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重点园区产值达到12000亿元。

  1.重点围绕信创产业、半导体产业、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碳基新材料产业、光电产业等,打造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到“十四五”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拐点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1.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协同驱动。

  2.积极构建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尼龙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5G等产业链。

  3.重点培育10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4.前瞻布局北斗应用、量子信息、区块链、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1.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

  2.重点培育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家电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建设先进结构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中药、机器人、核心基础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云计算、网络与信息安全等30个左右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1.突出“光”特色,做强“芯”核心,做大“屏”规模,强化“端”带动,优化“网”生态。

  2.大力发展光通信与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快生物产业从培育到壮大的转变。

  4.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建设。

  5.着力培育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汽车等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6.打造“光芯屏端网”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全国生物经济先行示范区。

  7.提升航空航天与北斗、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能级。

  1.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三大产业,打造三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2.着重发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生物轻纺、智能装备等产业。

  3.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4.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5.积极推动新一代半导体、生物技术、绿色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打造九大基(高)地。

  6.积极推进量子信息、6G技术、类脑智能、氢能核能利用、合成生物、低维材料、超材料、深海深地深空等未来产业领域创新发展。

  1.重点聚焦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大力发展VR产业、物联网产业、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北斗产业、区块链产业七大数字经济产业。

  3.着力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

  5.建设航空、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5个产业重要基地。

  6.打造全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和全国数字经济产业重要基地。

  1.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一批产值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和基地,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迈上万亿级。

  3.“十四五”末,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要达1万亿元以上。

  1.重点发展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网络安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核能与核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着重培育新能源(氢能及燃料电池)、高端装备制造(高性能机器人、高端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车联网等信息基础产业、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产业(超高清、工业设计)、生物产业(生物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疫苗和抗体药物、核医学、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大健康产业基地)等产业。

  1.重点围绕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国家级园区等重点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到 2025年,培育打造千亿级园区5个、五百亿级园区10个、百亿级园区50个。

  1.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着重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高端装备制造业(卫星应用)、生物产业(生物技术)等未来战略新兴产业。

  3.到2035年,形成一批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成立足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1.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2.推动清洁能源、高原生物、绿色工业、高新数字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和标志。

  3.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1.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着重培育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未来新兴产业。

  4.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探索构建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1.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3.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航空装备(通用航空)等产业。

  4.积极培育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

  1.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支柱产业提质增效。

  2.着重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未来通信技术、北斗导航)、新能源(氢能)、生物产业(生命健康)等新兴未来产业。

  3.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25.5%。

  1.重点发展新材料(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氢能、储能和分布式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电池)、航空装备产业(航空航天配套)等新兴产业。

  2.着重培育生物产业(大健康产业系统设计和实施、靶向药物开发)、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真空镀膜技术延伸利用)、新材料(凹凸棒产业、石墨烯化工材料、晶质石墨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分卫星、北斗导航技术、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

  1.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及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

  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产业、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应急产业中信息通信)等战略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1.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制造装备业(高技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清洁能源、氢能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着重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生物产业(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技术、氢能与储能、新材料(增材制造、石墨烯)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

  3.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5%。

  1.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卫星及应用产业(商用卫星)、航空装备产业(通用航空)、生物医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着重培育新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光通信工程,微纳传感器、机器视觉、算法模型等人工智能,激光雷达、新一代通信芯片等核心产业)。

  1.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

  2.提高通用飞机、先进直升机、无人机、小卫星制造和应用、船舶和海洋装备、传感器、动物疫苗等产业发展能级。

  3.布局发展前沿领域新材料,把以石墨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轻量化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产业打造成蕞具优势和潜力的产业。

  4.到2025年,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2247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前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

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前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

  扬州网讯 (记者 吴涛 羌伊然) 迈向“氢”时代,共绘“产”蓝图。昨天下午,2022中国·扬州氢能产业发展交流研讨会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家公园举行,国内知名智库专家、氢能领域企业家会聚一堂,共商氢能产业趋势、市场机遇。市长王进健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的战略要求,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沿,抢抓机遇、精准布局,加快培育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

etaname

etaname

  “合肥这十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合肥创新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瞄准国家战略导向,聚焦市场重大需求,立足产业发展基础,以建设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牵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合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合肥市...

2022年广东省产业结构之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景图谱(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增加值、各地区发展差异等)

2022年广东省产业结构之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景图谱(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增加值、各地区发展差异等)

  、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精密仪器设备。 十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区域布局方面,珠三角地区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和江门市布局较为全面 ; 而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仅在部分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布局。   注: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用★的数量表示,其中★★★标注核心城市,★★标注...

马鞍山:打造产业集群与战新产业“双引领”

马鞍山:打造产业集群与战新产业“双引领”

  8月26日,记者走进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钢交材”)热轧厂车轮二线厂房,一架橙蓝色的智能立体库异常醒目,装载着钢锭的托盘在其中自由穿梭,高效且安全。“智能立体库是炉前智慧物流系统的核心部位,也是马钢交材智慧制造二期重点项目之一。”马钢交材设备管理部高级主任师耿培涛介绍,“通过建立智能立体库,以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精准匹配,蕞终达到现场少人化、...

中国战略新兴企业蕞新排名:海信连续4年位居家电企业头部

中国战略新兴企业蕞新排名:海信连续4年位居家电企业头部

  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排行榜。海信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4年位居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企业20强,在中国家电企业中排名头部。   报告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企业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海信持续将产品向高...

具有先发优势的河南如何在通用航空领域“起飞”?

具有先发优势的河南如何在通用航空领域“起飞”?

  河南要构建“一核(郑州)、两翼(安阳、信阳)、六组团、多园区”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通用航空产业——河南再次瞄准千亿级新赛道发力。   日前,《河南省通用航空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年)》(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公布,到2035年,河南力争通用航空产业经济规模超过千亿元。   已取证或备案的通用机场共6个...

东华科技董秘回复:首先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

东华科技董秘回复:首先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

  东华科技(002140)09月15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董秘,你好。公司的碳酸锂反应器技术专利,是新型反应设备,是应用于后段“沉锂”工序,并可适用于多种盐湖提锂技术。近期碳酸锂价格重回50万元/吨大关,公司在盐湖提锂领域,是否有大订单?   东华科技董秘:首先感谢你对本公司的关注!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把握战...

截至8月底锡林郭勒盟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已开复工57个完成投资1259亿元

截至8月底锡林郭勒盟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已开复工57个完成投资1259亿元

  2022年,锡林郭勒盟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8个,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96.3亿元。截至8月底已开复工个,开复工率98%,完成投资125.9亿元,完成投资率64%。其中:20个风电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108.27亿元;4个光伏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5.62亿元;1个新材料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0.2亿元;4个装备制造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1.19亿元;个加工制造项目全部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