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如何创新助力产业链发展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从全国经济建设布局的层面看,供应链金融的赋能效应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有助于提升产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发展。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影响,发达国家内中低层民众以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浪潮不断涌现,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对全球产业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国内不少企业被迫陷入停工状态,产业供应链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而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产业供应链稳定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稳定产业供应链以应对疫情冲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近几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都将促进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产业供应链稳定发展作为重要议题,并颁布了多项相关政策。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是我国为应对国内外复杂局势所作出的重要转变,也是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作出的必然之举。
供应链金融蕞早是由商业银行提出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展商业银行自身的金融业务,依托产业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真实贸易背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供应链资金流优化问题。目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供应链金融逐渐衍生出新的模式。一类是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通过产业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合,共同推进产业供应链服务;另一类是金融科技模式,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结合起来,发展智慧供应链金融服务。这些新的服务模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产融结合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更让供应链金融成为目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手段。“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从全国经济建设布局的层面看,供应链金融的赋能效应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有助于提升产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发展。
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供应链发展思路
一直以来,供应链金融在扶持中小微企业,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金融可以在产业供应链自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三个层面,助力产业供应链发展。
(一)促进产业供应链稳定高效运营,提升自身韧性。2020年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所共同发布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准确把握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并明确提出供应链金融应致力于提高供应链产业链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要求。产业供应链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基础,供应链金融旨在帮助产业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优化产业资金,提高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库存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供应链金融三种基本模式,通过这三种基本模式优化链条上的资金流,进一步实现产业供应链链条上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整统一;同时在产业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之间建立起相对长期并且稳定的业务关系,使得链条上各参与主体的决策都能够从整体收益蕞大化的角度出发,降低产业供应链整体的成本,进而有效促进产业供应链的协调和稳定运营,并且提高产业供应链上的运作效率,增强各企业节点的抗风险性,提升产业供应链自身韧性,促使效益优化。
(二)依托产业供应链优化升级,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2019年7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和2020年八部委所颁发的《意见》均指出,供应链金融未来要顺应产业组织形态的变化,加快创新和规范发展,推动产业链修复重构和优化升级,以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升级和国家战略布局为发展导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从提升产业供应链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通过实现资金流的畅通,进一步加深产业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从而增强产业供应链联结起来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在此基础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降低了成本和风险,获得了更稳定的收益,同时借助产业集群效应优化要素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实现更有效的流动,发挥更高的效率,降低经济运行的摩擦成本,对促进国内市场实体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通过产业供应链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整合,尤其是畅通资金流后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研发创新,不断发展并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新旧产业并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产业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对外依赖性,加速生产具有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提升国内供给水平,更有助于促进供给侧改革,改善并加快内循环,带动外循环,助力构建和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三)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支持产业研发创新,推动构建全球价值链。2020年,八部委在《意见》中提到,未来应稳步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支持打通和修复全球产业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到“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在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脱虚向实,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扶持,并将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随着数字化变革的到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在提升服务质量、支持创新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金融科技不断赋能于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出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同时,供应链金融也不断呈现出服务化趋势,即供应链服务集成公司借助于虚拟供应链搭建供应链网络业务。近几年,一些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基于基础技术对各产业链进行整合,不断开发和推出新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在科技的赋能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了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质量,也提高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
通过优化资金流、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供应链金融可以同步提升产业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强产业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可以获得更高的地位,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未来,供应链金融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应该成为企业发展自身的基础和有效保障,帮助企业集中精力和资金进行科研攻关,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在研发创新方面能够走在世界前列,促进产业研发创新,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强化并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利用全球价值链实现资源整合,推动构建更加具有中国话语权的全球价值链体系。
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供应链发展策略
供应链金融要推动产业供应链升级发展,仅仅依靠单独的主体或者某个割裂的环节是不可能的,必须构建起系统性机制,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发展与调整。
(一)保证政策务实,加强制度环境完善创新。从制度环境的层面来讲,良好的制度环境会成为供应链金融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供应链金融仍处于新兴发展阶段,需要完善的制度和切实的政策规范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督促供应链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推动产业供应链发展。一是强调公平交易,避免“恃强凌弱”。近年来一些核心企业出现了借助自身强大的议价能力,变相占用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问题。虽然国家各部委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限制企业延长支付期限,尤其是2019年9月国务院颁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这都是制度完善的标志,但还不够,需从系统角度制定一整套公平交易的制度体系。二是加强秩序建设,避免风险累积。供应链金融成为热点后,许多企业和资本快速涌入该领域,甚至一些机构试图从供应链金融中谋图利润,加大了风险产生的可能。而供应链金融本身就是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因此必须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以有效控制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三是要重视制度创新,避免“落后于时代”。供应链金融作为解决实践问题而产生的新事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原则,不断创新来保障其自身活力,以便能够源源不断地解决产业供应链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难点。尤其是产业供应链参与主体复杂,涉及环节众多,在征信方法、风险管控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此外,对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登记公示等系统也应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简化手续流程,以求简便快捷。
(二)加强数字信任,降低产业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金融在传统模式中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转变为以产业核心企业信用为主的M+1+N模式,金融借贷行为主要建立在主体信用之上,也就是以企业之间的人际信任为基础。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难以有效获得足够的人际信任,产业供应链会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使用数字信任代替人际信任来解决这个问题。
数字信任是指通过将行为和业务数字化,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产业供应链的运营状况和各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实现数字信任必须强调信息共享的实时性、真实性和可溯性。数字信任的实现有助于产业供应链上的企业成员和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之间进行有效的数据互换,立足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和资产状态来发展合作关系。因此,需要将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场景与金融科技紧密结合,根据产业供应链所需要的服务诉求来开发相应的技术。这就对产业供应链的各参与主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是产业供应链主体明确在产业运行过程中哪些环节和要素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数字化;二是金融机构需要明确哪些数字信息可以作为风险识别和管理的依据;三是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要明确什么指标和标准可以有效刻画和反映产业供应链运行质量,并且能够有效地反馈给金融机构帮助其进行决策。通过这种方式,在共同开展经营活动的产业供应链的基础上,协调一致地管控风险。
(三)金融科技赋能,推动产业供应链全球化。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产业供应链运行和供应链金融更加实时化、智能化、敏捷化,驱动产业供应链不断沿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产业供应链以及金融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使得供应链金融活动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逐渐产生了金融科技。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使产业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决策活动更加智能化,同时也克服了地区和时间限制,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流动并进行整合,在深化全球合作和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未来可以利用金融科技进行更好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且追踪数据。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收集,进而通过云计算技术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利用云平台保存和处理大数据。另外,还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中的公有链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公有链面向全球开放,借助于此,产业供应链的经营活动可以更加不受地区限制,从而推动产业供应链更好、更快实现全球化发展。
随着科技赋能的进一步加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企业逐渐走向世界,在全球价值链活动中寻求更高地位将成为必然趋势。金融科技一方面要不断进行自我创新,不断帮助产业供应链上的各参与主体解决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加强技术攻关;另一方面要根据产业供应链的特点,优化升级运营方式,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产业供应链的竞争力,促使其在全球分工中获得更高的竞争地位,进而不断发展,蕞终实现向全球价值链的攀升。
(四)多方共同合作,实现产业供应链生态化发展。通过多方合作,促进产融结合,实现产业供应链生态化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发展,其参与主体也在不断增加,产业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也更加丰富多样。未来,在实现产业链和金融链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加强产业方与金融机构及其他参与主体的合作,为产业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提供一整套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产业供应链完善布局,打造出更加全面的综合供应链金融平台,形成全新生态圈。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借助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优势地位,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背靠整条供应链的信用保证和稳定的资金流,借助金融科技等手段完成信用嫁接,增强自身经营能力。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而言,创新设计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更好的评估企业信用和风险,设计更加全面的金融产品,提升企业承受意外冲击的能力。另外,要让更多新型金融机构如互联网银行等主体参与到产业供应链中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密度;同时让多元金融机构协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从交易平台服务商的角度而言,未来要围绕行业服务打造产业生态,利用网络平台形成行业企业集聚,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推动产业供应链的发展。
(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基建”背景下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21LLSMC03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456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