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重组趋势

admin6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23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印太经济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 通讯员 严文沁 王自创)6月30日,长江产经智库双月论坛(第六期)在线上举行。专家学者就“全球产业链重组的趋势与影响”这一话题展开了研讨。

  积极应对“印太经济框架”的可能影响

  在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迅速推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呈现出明显的调整甚至重组趋势。“印太经济框架”(IPEF)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从宏观和产业链两方面降低对中国的供给依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崔凡表示,该框架以美国利益为中心,分为贸易、供应链、脱碳和基础设施、税收和反腐败等四大部分,其前景在总体上虽然不可持续且作用有限,但不排除部分议题会在部分成员中达成一致,尤其是在改变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减少供应链依赖等方面。

  那么,IPEF、APEF(亚洲私募投资论坛)、TTC(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等是否会重塑全球产业链和全球经贸规则?崔凡通过分析当前欧、美、亚三大区域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发现,亚洲产业链和欧洲产业链都在很大程度上被美洲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作为重要销售地,而全球贸易不平衡主要发生在美国与亚洲价值链之间。作为影响产业链重组微观机制的重要政策工具,国际经贸新规则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基于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二是抛弃非歧视原则的价值观贸易体系。

  崔凡认为,未来中国应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非歧视原则,推进自贸区提升战略,积极参与和推进数字经济、劳工、反腐败等领域的谈判,将规则的对接方式从由外到内变为双向对接,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健康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明从中国企业与越南的订单之争入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现象。白明表示,从行业看,产业链转移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从类型看,包括外资企业转移和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两大类;从国家看,除了越南以外,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也日益受到全球制造业大国的青睐;从转移方式看,无论是国际产业分工,还是制造业的产能转移,基本都可分为订单转移和投资转移两种情况。

  白明认为,以越南制造崛起为代表的东南亚产业转移,从国际产业分工变化规律来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要谨防“惧怕论”和“轻视论”两种极端倾向。一方面,从越南制造业的两头来看,上游的供应还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依赖中国,是中国制造的外延;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既要保持“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优势地位,形成新旧产能紧密转接,又要从质量、服务、技术、品牌、标准等方面促进产业的跃迁升级,从而在与东南亚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国内分工效率。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丁可分析了全球供应链转型的日本经验。通过对2010年代初期日本企业“中国+1”战略的追溯,丁可分析了“友岸外包”分散供应链风险的前景。在该战略影响下,日本在亚洲的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向东南亚倾斜,但留在中国市场的日企,取得了远高于其他地区的投资回报率。中国作为日本蕞大进口国的地位始终未曾动摇,同时逐渐成为日本蕞大的出口市场。

  丁可表示,全球供应链中的日企对华合作有两大模式:头部种是面向中国市场的“地产地销”(In China For China)型供应链,第二种也就是“友岸外包”型供应链。2021年的蕞新数据表明,在华“地产地销”型日企的多项指标均达到历史蕞好水平。疫情对日企造成巨大冲击,但由于应转尽转后留下的日企投资较大程度上使用的是在中国市场积累的投资收益,而不是母公司的追加投资,因此预计不会大规模撤资。“友岸外包”模式下实现转移的日企,和中国的供应链联系却不断加强,体现出中国在供应链上强大的优势。相比于产品附加值上的依赖,发达国家在供应链环节上对中国的依赖更为突出。供应链环节的优势对于未来“友岸外包”趋势中,确保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至关重要。尽管产业链供应合作空间日趋收紧,但跨国公司因为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优势不大可能选边站。与此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高水平贸易协议将为巩固产业链供应国际合作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会议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主办,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柳主持。

  姓名:王广禄 严文沁 王自创工作单位:

  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道路 讲好中国碳中和故事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让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社科时评】把握时机 提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

  【社科时评】坚持党的领导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暨“爱国者治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穗举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2146.html

标签: 全球产业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二元悖论”与全球产业链重塑

“二元悖论”与全球产业链重塑

  我们正身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后疫情时代,多重复杂因素耦合,预示着全球化重塑正在加快,很大程度上将改变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产业链重塑对于一个经济贸易大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全面、科学的认知研究,很可能会坐失良机,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国际格局的演变加快,全球产业链重塑受到了新的地缘政治潜在风险的影响,发达国家在加快推进产业链重构层面提出了中长期战略规划,将促使后发国家在...

“十强产业”看东营·短评|长板拉长“链”动未来

“十强产业”看东营·短评|长板拉长“链”动未来

  新闻山东新闻山东各地   原标题:“十强产业”看东营·短评|长板拉长,“链”动未来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在新技术、新业态、新项目层出不穷、亮点频频的背景下,东营并没有简单地喜新、求新、追新,而是把长板拉长,做强高端化工、石油装备等优势产业,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东营从全球产业链...

超前布局收获持续增长洛阳钼业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

超前布局收获持续增长洛阳钼业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

  2022年6月22日,河南省政府、洛阳市政府分别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宣告宁德时代布局洛阳。而此前的2021年4月,洛阳钼业已经与宁德时代达成了全方位战略合作。   一座城市和一家矿业公司与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背后是多年的超前布局,带来的是持续的增长契机。   早在2021年4月11日,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钼业”...

美将7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威胁

美将7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威胁

  这回玩大了!俄“飞地”又被封锁,普京突然出访,导弹已覆盖波兰   普京开始动真格了,宣布南千岛群岛签证协议作废,给美日释放信号   豁出去了?菲驻美大使称一旦冲突爆发,菲律宾可为美军开放基地   美将7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威胁   2022-08-24 09:15:11...

用友BIP税务云

用友BIP税务云

  企业构建智慧税务管理体系的一致选择!   企 业 数 智 化 税 务 管 理 专 家   通过统一的数据口径、标准化的税务处理规则与流程,实现税务业务自动化,提高税务基础工作效率与准确性,提升合规遵从度。   通过涉税数据挖掘、构建模型,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例如通过税务管理驾驶舱实时掌握成员单位关键涉税信息,辅助高层管理决策。...

全球产业链重构或促进国产替代迭代升级

全球产业链重构或促进国产替代迭代升级

  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教授李未无表示,当前,多重因素导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可能性越来越明显,将促使广东省加速国内产业的国产化。比如,受海外疫情影响和国内5G建设的驱动,通信产业的国产化获得各方的大力支持。   点评:近两年,受疫情冲击、中低端制造业外移等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新的版图。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也必须直面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一方...

工信部支持企业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

工信部支持企业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支持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国新办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工作情况及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筹备情况。   王伟介绍,在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工信部采取了推动制造业更...

中国产业链再突围:12城入选“双链”生态建设试点中西部发力吸引产业转移

中国产业链再突围:12城入选“双链”生态建设试点中西部发力吸引产业转移

  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的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在会上表示,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重点培育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近10万亿元,集聚了规上企业2.5万家。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