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神马股份发行可转债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持续培育壮大尼龙全产业链

admin7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13

  1月17日,神马股份发布公告称,1月16日,中国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2023年第7次工作会议对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进行了审核。根据会议审核结果,公司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得审核通过。

  根据此前披露的发行预案,神马股份本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含3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拟投入尼龙化工产业配套氢氨项目、年产24万吨双酚A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等。

  发行预案显示,神马股份尼龙化工产业配套氢氨项目投资总额为23亿元,拟使用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1亿元。该项目设期为28个月,采用先进的水煤浆气化技术,主要建设煤制40万吨/年液氨、40000万Nm³/年氢气、同时副产硫酸的氢氨装置。

  谈及该项目建设对公司的影响,神马股份表示,本募投项目实施完毕后,公司将实现更大范围的向上一体化经营,将公司尼龙66产业链延伸至上游基础原料领域。公司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凸显,进一步实现产业链整合延伸,一举成为国内尼龙66行业中少数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上游原材料一体化生产能力的行业领先企业。

  “液氨、氢气是神马股份核心产品尼龙66及尼龙6等相关产品的基础上游原材料。”深圳方略产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方中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目前该公司生产所需的液氨、氢气全部依靠外购,运输成本高、运输风险大,导致公司生产成本较高。在此背景下,神马股份尼龙化工产业配套氢氨项目建设一方面可以保障公司原材料的供应,另一方面对降低公司尼龙产品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公司尼龙产品竞争力也有重要意义。”

  神马股份产业结构上横跨化工、化纤两大行业,形成了以尼龙66盐和尼龙66盐中间产品、尼龙66切片、改性工程塑料、工业丝(帘子布)、BCF地毯丝、安全气囊丝等主导产品为支柱、以原辅材料及相关产品为依托的产品格局。近年来,公司在既有尼龙上下游产品产能基础上,通过重点项目实施,持续培育壮大尼龙全产业链。

  其中在尼龙下游产品方面,据公开资料,目前神马股份在建有6万吨/年特品尼龙66切片(一期2万吨)项目、4万吨/年尼龙66差异化工业丝项目以及3万吨/年BOPA薄膜项目。上游原辅料方面,除上述40万吨/年液氨及40000万Nm³/年氢气项目外,目前神马股份正在建有5万吨/年己二***项目及3万吨/年1,6-己二醇项目。

  “在神马股份在建项目中己二***项目尤其值得关注。”公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曹炎炎告诉记者:“尼龙66以其出色的性能未来将更加广泛地被应用于汽车领域,预计未来5年内国内尼龙66产业将呈现快速扩展之势,但作为尼龙66的核心原材料己二***技术门槛及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且多被外企控制,国内尼龙66相关企业受制于此,产能和成本一直未能有效优化,如果未来神马股份己二***项目顺利投产,不仅能显著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且也能确保公司的原材料供应。”

  在神马股份上述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的另一项目“年产24万吨双酚A项目”上,据发行预案显示,该项目投资总额为12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0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项目完工后,神马股份将新增年产24万吨双酚A的生产能力。

  记者注意到,为满足公司聚碳酸酯装置对双酚A产品原料的需求,此前神马股份聚碳酸酯材料产线万吨聚碳酸酯一期项目”的同时已配套建设了“年产13万吨双酚A一期项目”。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4万吨双酚A项目”是双酚A的二期项目,是聚碳酸酯二期项目(年产20-30万吨)的原料配套工程。

  据了解,双酚A主要用于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其中聚碳酸酯是蕞大的消费领域,消费量约占双酚A总消费量的64%。随着电子电器快速升级迭代以及汽车行业新材料的大范围应用,未来聚碳酸酯对国内双酚A的消费带动作用将非常明显。据神马股份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2022年,国内聚碳酸酯企业扩能项目约10家,总产能约170万吨,产能增速远超前期水平,预计至2025年,聚碳酸酯行业对双酚A的需求量将增长至247万吨。

  中国投融资网化工行业分析师屈玉喜认为:“双酚A行业近几年供应持续偏紧,且受征收反倾销税影响,进口双酚A成本增加明显,在需求和成本双重推动下,双酚A项目建设有利于提高神马股份盈利能力。另外,考虑到公司双酚A下游客户与公司尼龙66板块有较多重叠,该项目的建设也有助于与神马股份尼龙66板块的有效协同。”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18538.html

标签: 产业链整合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锂电池产业链延伸整合速度加快下半年锂价或将再创新高

锂电池产业链延伸整合速度加快下半年锂价或将再创新高

  因川西李家沟锂辉石105万吨/年项目建设而备受市场关注的川能动力有了新动作,6月23日,公司宣布将以1.25亿元收购锂盐资产,完善锂电池上游配套产业。   在锂电保持高景气度的背景下,包括川能动力在内的多家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产业链布局。   有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锂电池行业的产业链延伸、整合的速度明显在加快,展望下半年,由于需求和供...

金力永磁超4亿元收购三家企业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

金力永磁超4亿元收购三家企业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

  使用H股募集资金,金力永磁(300748)拟超4亿元收购三家公司,在稀土永磁产业深入布局。   7月21日晚间金力永磁公告,公司拟现金收购任海亮、任海虎、武军3名自然人持有的巴彦淖尔市银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银海新材”)51%股权,其中拟收购任海亮持有的银海新材20.4%的股权,拟收购任海虎持有的银海新材20.4%的股权,拟收购武军持有的银海新材10.2%的...

锂矿大涨天齐锂业尾盘涨停!上游企业能否靠“一体化模式”出圈?

锂矿大涨天齐锂业尾盘涨停!上游企业能否靠“一体化模式”出圈?

  8月22日,锂矿股午后持续走强。天华超净300390)上涨13.57%,盛新锂能、天齐锂业002466)涨停,融捷股份002192)、天齐锂业、科达制造、华友钴业603799)、中矿资源002738)、赣锋锂业002460)、西藏矿业000762)涨超5%。   新能源领域景气高涨之下,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工率快速提升,下游增产、补库等行为快速拉动对锂盐的需求。据...

新时代下国企资源整合路径选择——从战略性重组到产业链整合

新时代下国企资源整合路径选择——从战略性重组到产业链整合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新时代下国企资源整合路径选择——从战略性重组到产业链整合   通过专业化整合,有效解决中央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从企业角度看,既有地方国企之间的整合,也有地方国...

提速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劲增

提速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劲增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李晓喻)疫情之下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不仅未见降温,反而越发火热。   据中方统计,今年1-4月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39.4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43.3%,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投资额增速的三倍以上;同期,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在前四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整体缩水6.1%背景下相当亮眼。...

自上而下整合番茄全产业链「红禾谷」想做出番茄好味道

自上而下整合番茄全产业链「红禾谷」想做出番茄好味道

  中、西餐对于美食的迥异表述,并不影响番茄的共同穿透力。无论是火锅底料、意面还是三明治,番茄都是重要的点缀。家庭餐桌情况类似,番茄酱、番茄沙司等番茄调味制品,有着广泛应用基础。   根据粮农组织数据统计,2000 年到 2019 年间,全球蔬菜产量保持快速增长,由期初的 4.46 亿吨上升至 11.28 亿吨,其中番茄份额居首且相对稳定。   在全...

乘联会:整车通过整合关键产业链后定价权将不断强大“整车为王”是必然趋势

乘联会:整车通过整合关键产业链后定价权将不断强大“整车为王”是必然趋势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8日,乘联会发文称,在未来,“整车为王”是必然趋势,整车企业要做产业链链长。整车通过整合关键产业链后定价权将不断强大,零部件没有持续的产业链定价权,即使是那些芯片等无法自制的整车企业,也是整车为王的特征。电池企业必然面临整车企业的多种约束,自制部分电池和核心零部件,部分零部件外采。   未来做新能源车的企业,要想有盈利,产业链能力非常重要,...

产业链整合成趋势供应商能否在5G优选帮助下迎合市场抓住消费者?

产业链整合成趋势供应商能否在5G优选帮助下迎合市场抓住消费者?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产业链整合成趋势,供应商能否在5G优选帮助下迎合市场抓住消费者?   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存量竞争时代,随着平台流量获取成本的不断加大,电商巨头们更加注重下沉市场的流量挖掘,而电商的战场也转移到了产业链。尤其是互联网市场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