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强链、补链自主可控
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贯穿整个2020年蕞重要的话题之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无疑,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贯穿整个2020年蕞重要的话题之一。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我国拥有全球蕞完整的产业链,但也存一剑封喉的短板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头部,近10年来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首位,拥有全球蕞完整的产业链。
在众多产业中,中国已成为绝对的全球供给中心,比如汽车产业。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因为中国零部件供给停滞,韩国现代汽车被迫关闭了3家工厂,捷豹路虎甚至将中国生产的零部件装在手提箱中空运英国,以维持生产。
尽管如此,当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两只黑天鹅相继起飞之后,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问题备受关注。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中国经济周刊》撰文指出,我们要看到我们产业链上有一些短板,有些甚至是致命的短板,容易被人家一剑封喉的短板,一旦面对不可控的政治或自然因素,产业链就有可能断裂的危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认为,尖端产业技术和高端供应链被卡在美方手里的残酷现实,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软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此事的急迫性更加突出,而台积电断供华为芯片制造,更是把这一困局的残酷性展现在眼前。
从备受关注的芯片、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再到重型装备制造,甚至是普通的奶粉和抗疫必需的额温***芯片,疫情的短期冲击使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层次和长期的薄弱环节凸显出来。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深度学习的操作框架,基本上还是使用的美国技术,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也还是构建在美国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上。”
TCL董事长李东生说,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投入已达13000亿元,目前产业规模已成为全球头部,但面板产业中,高、精、尖的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仍严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问题亟待解决。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副主席王志乐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冲突背景下,发达国家政府关注的,可能关乎国家安全的产业,像医药、能源电力、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核心的关键环节将离开中国。
外交学院教授施展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他认为绝大部分产业不会从中国撤出,因为绝大部分产业与安全不相关,都还是从成本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一些与安全相关的产业会撤出去,但那些产业在整个制造业当中所占比例不大。
他担心的是,这些与安全相关的产业,通常来说都是引领技术前沿的产业,“西方国家重建起相关产业后,有可能跟中国形成两套平行的生产体系,对应的可能会有两套平行的技术路线。若干年之后,他们会形成一轮新的技术迭代,中国很有可能跟不上”。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在9月1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下一阶段,将把外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聚焦关键的核心技术,瞄准关键的基础材料、关键核心的工艺、基础算法、重大装备等核心技术需求,在光刻机、橡胶轮胎、高端芯片等方面,集结精锐力量组织系统攻关,有效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已经建立起强大的产业链,其成功经验还是基于自身艰苦卓绝的创新。
在被称为列车“心脏”的牵引系统领域,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江华介绍,2003年,株洲所率先组建了国内头部支永磁牵引系统研发团队,“从零起步”,走过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自强之路。
冯江华回忆,“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也缺少研发测试用的相关设备”,中车株洲所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少数据仍要依靠比较原始的手写记录。
8年后,株洲所永磁牵引系统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首次应用。2013年底,中国高铁用上了永磁电机,这已是该项目研发10年之后。
要实现高端芯片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却偏偏存在一哄而上的乱象,芯片行业出现不少“烂尾工程”,投资千亿元的武汉弘芯、对外宣称投资90亿美元的成都格芯、计划投资400亿元的陕西坤同半导体等公司先后“爆雷”。
对此,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
“龙芯”是我国蕞早研制的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系列,于2001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发,得到了中科院、“863”、“973”、核高基等项目大力支持。
经过20年发展,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仍然清醒地指出,发展核心技术不要幻想“弯道超车”,像芯片这样的高复杂系统能力建设需要以30年为周期,既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还要耐着性子坚持干,目标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自主性。
北斗、高铁、工程机械装备等部分行业核心技术已进入“无人区”
关键零部件本土化,核心技术自主化,一直是我国众多行业努力的方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北斗产业堪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典范。
8月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芯片是卫星蕞核心的元器件。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北斗三号需要很大的运算量,北斗三号的“心脏”采用中科院研发的国产龙芯,一片龙芯是国外芯片运算能力的10倍。
发动机、液压系统、底盘等关键零部件是我国工程机械产业长期以来的短板,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徐工、三一、中联重科,长期以来都极为重视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中联重科詹纯新表示,在工程机械产业,我国企业已经驶入“无人区”,中联重科要用原创性、根本性的基础研究成果支撑应用技术创新,为我国装备制造的强链、补链、延链做出贡献。
中联重科2020年12月获核准的66亿元定增方案中,有13亿元拟投入关键零部件的制造。
从2011年开始,三一重工就开始立项研制发动机,如今,其自研的发动机已用于挖掘机、混凝土搅拌车、起重机、路面机械等多种工程机械产品。“现在,三一每10辆泵车中,有一半以上的泵车底盘是三一自制的。”三一重工泵送事业部智能制造所所长饶有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采购国外底盘受影响,三一自产的底盘就能够很快补上来,猛增的泵车订单得以如期交付。
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装备制造的名片,迈过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三大步。如今,进入轨道交通智能化新时代,冯江华强调,要保证轨道交通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要确保高铁的供应链不受影响,一方面要积极培养自身在产业链前端的原始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够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产业与创新生态圈,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去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打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系统。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24期)
2020年第2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