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需从五个方面发力
1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第10部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仔代表蓝皮书课题组作了题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的主旨报告。
张其仔指出,2021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蕞大冲击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大幅度上升,国际循环出现局部性梗阻,“卡链”“断链”现象全球蔓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面临很多新挑战:要素结构升级滞后,产业链与创新链发展不平衡,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布局优化;企业供应链战略调整带来不确定性等。为了应对挑战,蓝皮书课题组建议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发力。
头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融通协作,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按主体功能区划分政策单元,分类精准施策。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公共资源布局,推动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合作的内生动力。通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头部梯队,培育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兴产业增长新引擎,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的内在动能。提高城市交接区域、城乡接合区域、周边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水平,实现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城市群、城市圈的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增强制造业的根植性。在中西部地区,布局更多的、聚焦特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级、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老工业基地城市与资源型城市全面推进双向产业转移协作工作。探索更为有效的逆向飞地经济政策。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统筹物流枢纽设施、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建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流通效率。
第二,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的融通发展,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堵点。通过国家级综合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创新链的协调联动,突破创新要素的跨区障碍。积极推动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相关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对接,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加快建立未来产业研究院,为未来产业链发展提供创新基础设施支撑。鼓励制造业创新领军人才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管理工作,探索由领军人才与省、市领导联合或轮值担任“链长”的“链长制”模式。
第三,不断拓展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空间,提升能力和水平。以外商投资营商环境优化为基本点,以稳外资稳外贸稳产业链和供应链。立足中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积极鼓励外资投资新兴产业链。为外资投资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准入和公平竞争,吸引外部高端要素投入到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之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积极推动全球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能力建设合作,共同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以我为主场,打造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提升对全球顶尖科学家的吸引力和全球各层次研究机构与我合作的内生动力。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加强国际航空物流建设,提高国际海运竞争力。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第四,协调好功能型、普惠型产业政策与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为导向的产业政策的关系。加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政策。制定面向全产业链的创新政策,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做优做强,形成面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创新链体系。根据产业链供应链分割的要求,加强更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协同做好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土地资源规划与配置。
第五,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与极端冲击防范机制。加快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与评价工程。对产业链供应链分门别类进行分析、评价,识别关键结点、关键企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极端情况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基础设施韧性评估,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精心设计备份系统;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
本网所刊登文章,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