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北交所123家公司总市值近2000亿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admin7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9

  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满一周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已由一年前的81家增长到现在的123家,总市值接近2000亿元。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

  上市公司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揭牌开市。一年后,北交所上市公司已由一年前的81家增长到现在的123家,总市值接近2000亿元。

  一组数据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结构:北交所123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86%。49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5.4%,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创新特征鲜明。从行业分布来看,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及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

  北交所表示,在遵循证券市场一般规律基础上,各项制度安排充分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和成长规律,突出错位、包容、灵活、普惠的市场特色。上市审核精准包容。全面落实注册制要求,建立了协同高效的审核注册机制,发行上市审核预期明、效率高。四套并行的上市标准兼顾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企业,行业包容性强,上市公司既包括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等新兴行业企业,也包括农业等传统行业企业;既包括净利润超10亿元的成熟企业,也包括尚未盈利的企业。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适度包容中小企业发展阶段中关联交易占比高、区域及客户集中、业绩波动等阶段性规律性问题,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留足空间。

  “这些行业皆为‘’类企业密集分布行业,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和促进实体领域不断壮大的生动体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鹏看来,北交所是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蹄疾步稳演进的亮眼标志之一,也是宏观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现代化转型和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重要体现。

  “开市以来,北交所支持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对于扶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目前北交所已经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聚集地。”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说。

  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总收入732.07亿元、净利润69.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5%、19.43%,其中三季度业绩增速明显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与发展韧性。

  123家企业合计募资256.9亿元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一年来,北交所支持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之路。

  从募集金额上看,这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募资256.9亿元,蕞新总市值1964.46亿元。

  数据显示,北交所公开发行单次融资额从0.35亿元至16.72亿元不等,既能满足优质公司的大额融资需要,又能保持小额融资的灵活便捷,有效缓解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

  从募集资金使用上看,北交所上市公司近八成募集资金投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创新领域,重点用于研发中心建设和产能扩张,助力企业提高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后还可以适时启动再融资。

  除公开发行外,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挂牌阶段平均进行2次定向发行融资,单次融资5000万元左右。上市后已有7家启动再融资,形成按需、小额、多次的接续融资机制,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缓解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

  对于北交所未来的发展,业内人士充满期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基于差异化定位,北交所的IPO理念要跟制度相匹配,北交所也应该对这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更包容、更开放,接纳更多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进入市场。

  董登新进一步强调,在服务实体经济背景下,被赋予制度优势及特殊市场地位的北交所应有大浪淘沙的胸怀,主动大胆改革,充分地展示市场竞争力,加快上市企业扩容。北交所的投资者准入门槛本就较高,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作为先行者、探路者,率先尝试做市商交易制度、取消涨跌幅限制、实行T+0交易等改革举措。

  “北交所目前的交易量和市场活跃度还相对有限,这主要受制于资本市场。”业内人士提出建议,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市场活跃度。一方面是引入更多的增量资金,包括设立公募基金、引入QFII等,对北交所的资金蓄水池进行扩容;另一方面是提高场内资金的活跃度,目前正在推进的融资融券业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当然,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提高北交所的“赚钱效应”,这既取决于北交所上市公司自身的业绩表现,也需要资本市场整体表现来支撑。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1344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银保监会: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银保监会: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据银保监会7月11日官网消息,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质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通知》指出,各银保监局和银行保险机构要落实落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将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

汕头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汕头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7月8日—18日,《汕头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22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称“目录”)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为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理机构及市有关部门在管理“标准地”供应、现代产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M0)、“工改工”用地等方面提供产业发展指引,作为产业准入管理及产业配套政策制定的参考。   从目录可见,汕头市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2022年广州产业结构之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景图谱(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增加值、各地区发展差异等)

2022年广州产业结构之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景图谱(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增加值、各地区发展差异等)

  产业、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新能源和技能环保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   其中,黄埔和南沙区布局的战略新兴产业布局较为全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越秀区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荔湾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海珠区重点布局数字创意产业等。广州其它地区重点发展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情况如下:...

安徽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安徽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6月30日上午,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在安徽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举行,标志着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既是比亚迪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的体现,也是安徽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又一案例。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把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构建现...

etaname

etaname

  “合肥这十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合肥创新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瞄准国家战略导向,聚焦市场重大需求,立足产业发展基础,以建设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牵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合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合肥市...

持续2个月!宝安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系列直播荐岗活动

持续2个月!宝安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系列直播荐岗活动

  记者日前从宝安区人力资源局获悉,宝安区启动为期2个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系列直播荐岗活动。其中,7月22日晚开展的首场活动,累计观看达10万人次,提供岗位516个,成功为23家企业引才521名。   首场直播荐岗活动,共有欣旺达、创维数字、容大感光等23家企业参加,覆盖智能终端、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多个宝安区重点产业集群,提供优质岗位516个,月薪蕞高...

周口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周口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8月8日下午,周口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会议围绕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合作,集聚创新人才,设立产业技术创新实验室等进行探讨交流。市委书记张建慧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梁建松、赵万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风光博士、王干博士,中国科学院健康所刘亚伟博士,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传杰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满洲课题组核心成员潘轸博士等参加会议。  ...

温州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年实现增加值248亿

温州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年实现增加值248亿

  温州网讯记者昨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1月到6月,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48.4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6%。据悉,这是我市该比重首次超全省平均水平。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温州虽起步较晚但步子大、发展快。尤其是近年来,我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