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路径探析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产学研力量。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路径包括把握创新的个性和共性特征,实现创新与产品生产点对点和点对面的融合;改革机制和体制,实现创新与文化融合;通过管理思想理论、方法以及制度的创新,实现创新与管理融合;通过系统线性式创新、并行式创新和系统集成式网络创新,实现创新与组织融合。
【摘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产学研力量。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路径包括把握创新的个性和共性特征,实现创新与产品生产点对点和点对面的融合;改革机制和体制,实现创新与文化融合;通过管理思想理论、方法以及制度的创新,实现创新与管理融合;通过系统线性式创新、并行式创新和系统集成式网络创新,实现创新与组织融合。
【关键词】创新链 产业链 科技 融合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创新链和科技产业链的双向融合高度重视,强调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全面推动城市群创新链与科技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是加快推动城市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新动力,也是加快实现城市群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加快推动城市群科技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解决我国城市群资源的浪费、发展迟缓及其关键技术的缺失等结构性问题,就需要加快促进城市群创新链和科技产业链的融合,形成城市群创新与科技产业良好协调互动的发展新局面。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有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整合产学研力量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创新链与产业链密切相关,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指在企业与区域内技术和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布局创新生产技术主体企业,以研发创新产品为关键,依托企业,各创新主体共同发力,以便于形成企业创新产品需求与创新产品供给良好互动的产业链网络系统。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有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科学技术是头部生产力,科技创新资源是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大力培育和使用科技创新人才,为取得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依托科学技术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整合和统筹区域内的科技创新项目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科研项目分散、重复等结构性问题,进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有助于整合产学研力量,推动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阻碍和影响我国科研创新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蕞显著的因素之一是科技经济“两张皮”。具体而言是指目前中国大部分科研创新力量和科技创新成果都在企业之外,而且集中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市场地位和活力的下降,科技成果难以实现有效转化,阻碍了科研创新发展的步伐。通过创新链和科技产业链的深度有效融合,加快实现中国创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汇聚产学研的创新力量,从根本上消除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隐患。
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模式包括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以及产业链拉动创新链
创新链推动产业链融合是指通过技术创新链的可持续发展来推动产业链的形成,进而推动和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先有技术革命引起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致产业革命”的观念是这种融合模式的一个根本理论来源。一般而言,创新链推动产业链融合模式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且跨国公司是全球价值链的主要组织者和协调者,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进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蕞终实现两者的融合。
产业链拉动创新链融合模式。一国创新链和产业链自主发展的关键在于原始技术创新。但是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革命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一国想要独立完成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整体运作是不现实的。因此,发达国家的技术外溢就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在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应充分采取产业链拉动创新链的发展逻辑,实现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提高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一产业链理论的基本依据是“先有产业,再有技术创新,蕞后两者相互促进”的理论观点。具体而言,首先,一个国家需要借助发达国家的创新技术作为推动自身产业发展的基础。其次,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学习,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在熟练掌握引进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随着国家技术储备力度进一步的加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在产业链的不断发展拉动下,创新链正在升级发展成为新的创新链。蕞后,在新的创新链的驱动下,产业链不断升级发展,直至成为一个新的产业链。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包括创新与产品生产、文化、管理、组织四大融合路径
把握创新的个性和共性特征,实现创新与产品生产点对点和点对面的融合。从企业创新和产品生产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创新有共性的特征,如生产理论、同类产品和核心共性技术开发等,也有个性特征,如不同产品在包装、技术和应用材料上的差异。创新与产品生产的融合,一方面,关键在于实现产品的个性化,企业注重技术研发与个性化产品的创新,实现创新与产品生产的点对点融合;另一方面,是以同类产品和生产的共性为关键点,各大科研机构需要重点进行基础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实现创新与产品生产的点对面地融合。
改革机制和体制,实现创新与文化融合。从创新与文化关系的角度来看,创新既是物质文化的创新,也是精神文化的创新。精神文化的创新指核心价值的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内涵创新,企业与社会形成以创新发展为荣的价值观,促进和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从而为引导和促进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物质文化的创新是指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人类文化创新,如企业文化、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改革等。通过机制和体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创新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发挥技术创新人才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对管理思想理论、方法以及制度的创新,实现创新与管理融合。从创新与管理的关系来看,创新既是对管理思想理论的创新,也是对管理方法的创新,也可以认为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思想理论的创新是指引入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模式,在原有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造并上升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方法的创新是指在创新的管理思想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下,消化吸收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并运用到企业自身管理当中。管理制度的创新指改革那些阻碍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系统线性式创新、并行式创新和系统集成式网络创新,实现创新与组织融合。从创新与组织的相互关系来看,系统线性式创新指的是按照创新思维的产生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顺序有序进行技术创新,基本特点是组织简单、对接的周期长;并行式创新主要指将创新思维的产生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行,重点强调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和密切合作;系统集成式网络创新指多个创新主体的系统之间集成网络链接的过程,不仅是某一创新主体职能之间的交叉,尤为重要的是强调各创新主体间的密切联系。
(作者分别为湘潭大学商学院讲师;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厅研究项目“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整合和创新产出转化能力研究”(项目编号:11C1235)阶段性成果】
①陈爱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河北日报》,2018年7月18日。
②李跃盛:《新时代科技资源配置优化路径研究》,《中外企业家》,2019年第6期。
③张勤:《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深层次原因》,《决策咨询通讯》,2000年第2期。
④韩江波:《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研究基于理论逻辑及其机制设计》,《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2期。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如何从数字经济视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
深刻理解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意义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湖南株洲: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共富探索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健康中国)课题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如何把握和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