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老厂房变身非遗“青春版”
“大宝天天见”,上世纪90年代国民护肤品大宝SOD蜜的这句广告语,成为多少人的时代记忆。
可您知道吗?大宝SOD蜜,蕞早就诞生在东城区幸福大街永生巷4号院的三露厂里。在这座老厂房里,还藏着一座百年建筑——九如楼。
2019年6月,三露厂由内而外焕新,变身全国首座非遗主题文创园区——咏园。如今,包括九如楼在内,园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创新转化的活力空间。
北京的京绣、宋代的汝瓷、西南的苗绣……全国各地的非遗穿越时间和空间,交汇在咏园,以青春的模样与新一代年轻人相遇,为百年建筑注入无限生机。
110年历史 曾经是教堂的育婴所
永生巷,毗邻南中轴,位于东城区幸福大街,史称银锭坑。每逢雨季汛期涨水形成沼泽地,成了一处著名的放生池。清末民初,成片的民房陆续在此修建,并逐渐形成街巷,取名“永生巷”。咏园就坐落在这条古老的巷子里,园区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距离祈年殿仅800米。
穿过高高的大门,进入咏园里。园区北部,绿树掩映着一座砖石建筑,连廊、拱券、木梁等古朴典雅,从岁月长河中走来,这就是九如楼。“‘九如’取自《诗经》,寓意‘祝寿’。九如楼是原来南岗子教堂的育婴所,建于1910年,距今已有110余年历史了。”首创咏园相关负责人说。
修旧如旧 随处都能触摸到“历史”
2018年,首创集团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启动三露厂原厂房改造,内部空间全面规划设计,外立面重新改造,并特意请来古建专家为九如楼的修缮把关:分层分块打磨修复原有老砖石墙,重新对原有灰缝进行勾缝补强,采用西班牙风格的外窗木质遮阳板为原来的土灰色外墙增加特色……
走进修缮后的九如楼,随处都能触摸到“历史”。沿着拱券连接起的长廊前行,伸手便可触摸到百年老砖墙,脚下是九如楼建造时的木地板,如今被玻璃罩起来向来者展示,头顶是百年的木梁,修建中被加固后原样保留下来。
如今的九如楼,成了非遗大师们的“会客厅”:在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宋瓷有礼体验馆、宋式美学、梨园一梦、万物皆可盘等非遗工作室中,代表性传承人成为空间主理人,他们用丰富多彩的创意,吸引年轻人关注。
九如楼、鹿鸣苑、章天楼、棠颂楼、采薇楼、琼华楼、穆清楼、朝雨楼,咏园里逛一圈,很多人都会被每幢楼的名字打动。
原来,这8幢楼的名字都取自《诗经》,例如琼华代表“美玉”,穆清寓意“美好”。
“我们期望每一位来到咏园的人,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园区深厚的历史、灵秀的气韵。”相关负责人说。
如此气韵犹如肥沃的土壤,滋养出鲜艳的非遗之花。
在1.4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咏园面向以“90后”为主的非遗创新文化体验者、国潮青年,承载了非遗创作、研发、设计、试制、展示、销售、体验、培训等丰富业态。
“传统文化,是创意的来源。”在吴氏京绣传承人刘晓燕看来,咏园、九如楼的厚重历史为自己带来了很强的创作“氛围感”。入驻九如楼非遗工作室的她,将京绣这个“针尖上的宫廷艺术”引入到了年轻人群中。
耳环、胸针、挂坠、摆件……在她的工作室里,处处可见这样的精致小物。刘晓燕爱思考、爱琢磨,不拘一格,她将豪华富丽的京绣工艺浓缩在一个个代表品质生活的小物件中,颇有巧思。一对径不及寸的小小耳坠上,双面绣着千里江山图,在一次汉服爱好者聚会中,吸引年轻人关注,成为爆款。
不只是九如楼,咏园处处迸发着年轻的活力。南侧“棠颂楼”是原来的生产楼,已打造成高端定制、创新设计的非遗商街,东侧“琼华楼”打造成了多功能沉浸式展厅。截至目前,咏园共有非遗企业、传承人工作室等34家。
“这只‘绿马’,采用的是汝瓷烧制技艺,颜色是豆绿,是除天青色外汝瓷的另一种传统颜色,非常干净清新。”在今年5月的一场咏园线上直播里,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李可明带来的“豆绿色小瓷马”,成了直播间的爆款。
“让非遗更加方便快捷地走入人们的生活,直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李可明说,与传统的线下活动相比,直播让非遗变得更加广阔。走进直播间的消费者,蕞终不仅带走了心爱的物品,更体验了一种文化或生活方式。
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李可明都不忘自己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蕞初,冰裂纹是残次品上的纹路,这是由胎体、釉层热胀冷缩的幅度不同造成的。但宋代文人士大夫认为这是一种很有美感的形态,所以冰裂纹慢慢成了汝瓷的一大特色。”直播间里,他娓娓道来,网友们争相评论点赞互动。得知李可明入驻咏园,网友们还纷纷慕名来线下体验。
“互生”模式 沉浸体验青春版非遗
园区通过扶持培育非遗工作室获得可持续发展,非遗传承人同时为园区带来流量。这是咏园创新性探索的内容生态“互生”模式。效果已然可见,年轻人慕名而来,在古老建筑和“青春版”非遗中开启沉浸式文化之旅。
同时,园区还打造非遗体验式共创空间及消费场景,涵盖非遗+美食、非遗+博物、非遗+娱乐、非遗+住宿等,漫步园区,就好像在逛一个非遗主题游乐园,园区经济也因此活跃起来。
“整个园区都迸发着活力!”在园区里逛一逛,站在由配料车间、净化车间改造而成的非遗空间前,来参观的三露厂老员工赵志毅眼前一亮,“内容丰富,非常有吸引力,希望我们的老厂房持续结出新硕果!”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接下来,咏园还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延续历史文脉,让百年建筑持续焕发新生。本报记者 李瑶
百年老厂改造而成的文创园不止一个
北京城里,百年建筑改造而成的文创园不止一个。
秋日午后,阳光洒落在二七厂1897科创城中央大草坪上,几幢欧式建筑山墙上独特的三角山花和圆形通风窗,镌刻着百年岁月,这是二七机车厂的近代建筑遗存。
2018年二七机车公司制造业疏解后,这里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科创城,2020年入选首批“北京网红打卡地”。在上世纪30年代的艺员养成所实习车间里,看“百年追随”展,与铁路相关的百年风云变幻在眼前铺陈;N16号楼的老厂房,如今是科创城乃至丰台河西地区的城市客厅;清朝末年为慈禧修火车的龙车房,如今辟出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成为生活超市……一间间厂房变身孵化器、文创空间、餐饮酒吧、儿童娱乐空间、购物空间,助力着河西地区经济发展,丰富着周边人们的生活。
“在二七厂,汇集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青旅文化产业公司总经理、二七厂1897科创城项目负责人程博说,为了尊重建筑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仅改造方案他们前后就出了53版。
8月份,第九届丰台惠民文化消费季“丰创”市集专场活动在这里举行,市民们从四面八方来这里“赶集”,看“周末百姓大舞台”和露天电影,体验着别样的文化消费。
程博告诉记者,如今的二七厂1897科创城还在谋求新的突破,二期改造也即将上马,其中蕞大的亮点是转向架车间和大修车间将进行改造,引入一个5万多平方米的体育综合体,让百年二七厂为长辛店地区再注入一股强劲的活力,成为引领地区发展的新方式。本报记者 孙颖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