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再升级!累计上线应用功能过百项

admin5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10

  日前,记者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获悉,截至2021年10月,广东全省累计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17大类102项应用功能,广东“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上线项功能,累计申报单量超40亿票,占全国超过50%。

  今年以来,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和广东省内海关积极支持配合地方“单一窗口”业务主管部门,推进中国(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广东“单一窗口”)深化应用,重点推动海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相关功能建设,服务广东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科技工作处副处长吴鸿烨介绍,该功能降低了码头、货主企业、海关之间的查验信息沟通成本,实现了码头查验作业环节信息的电子化流转和业务协同,使码头可以精确调取需要查验的集装箱到指定查验位置,加快了水运口岸码头的运转效率,压缩了货物查验准备时间,提升了水运口岸整体通关效率。同时,为提前申报、“船边直提” “抵港直装”等业务模式改革提供了信息支撑。

  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操作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汕头广澳码头在应用查验信息推送功能之前,我们的货物要等海关查验信息人工线下通知,将货物搬到制定查验区域,同时人工向货主单位以及海关反馈调箱到位接受查验。过程中人工接收和反馈信息,经常未能及时准确调箱到指定查验地点,多花了冤枉时间。”现在通过广东“单一窗口”,“我们能够自动接收到海关电子查验信息,提前规划查验集装箱在堆场堆放的位置,提前将需查验的集装箱搬移到指定的查验区,减少码头翻箱的次数,码头工作效率蕞高能提升一倍,降低了作业成本。”负责人说。

  粤澳货物“一单两报”服务稳步推进

  据悉,海关查验信息推送已于9月底覆盖全省所有具备应用推广条件的水运口岸码头,广东“单一窗口”已向码头作业系统下发76万条查验通知信息,接收码头作业系统反馈的18万条调箱到位信息。

  “一单两报”服务于今年7月15日正式试运行。这是“单一窗口”标准版货物申报系统在广东的功能拓展和服务延伸,通过与澳门电子报关服务平台对接互通,实现粤澳两地企业货物通关信息线上交互,为内地和澳门申报企业,提供将内地报关单数据转译成澳门报关所需申报数据并推送至澳门电子申报平台的线上公共服务,从而减少了企业重复录入,降低企业申报成本,提高粤澳货物通关效率。

  截至10月底,试点企业扩大至13家,共完成80票企业实单申报,相关货物在珠澳口岸顺利通关放行。“原来我们作为出口企业完成出口申报后,对方澳门企业要以纸质或电子报关形式重复填写至少24项申报数据。”现在同样的出口申报,只要选择“一单两报”服务,系统就会生成报文提取码。“澳门的企业凭借报文提取码,通过澳门电子报关服务平台,蕞多只需要补录3项就可以完成申报。全程线上电子化,操作简单又效率高。”从事粤澳贸易的中山市三乡兴隆制衣厂有限公司陈雪兰经理说。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表示,未来广东省内海关还将继续配合地方“单一窗口”业务主管部门,推动广东“单一窗口”建设推广,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此外,海关总署广东分署预计年底上线边检车辆备案“网上办”业务,该业务上线后,往来香港、澳门货运车辆企业及车主将可通过该平台,向海关、边检、交管、商务等部门一次性提交相关电子化数据,进行企业信息备案、车辆信息备案和特殊事项申请,有效简化粤港澳跨界车辆审批和备案流程。据悉,此项服务将惠及近3千家跨境运输企业,10万余辆跨境运输车辆。

  (原标题《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再升级!累计上线应用功能过百项》)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119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2年07月12日广州华之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肉骨粉报价

2022年07月12日广州华之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肉骨粉报价

  2022年07月12日广州华之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肉骨粉价格,成交议价为准。   1.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   2.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