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谈:如何解决招商四大痛点,寻找生存之道
产业园区由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然而,产业园区在我国遍地开花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招商引资问题了。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园区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园区运营者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该如何才能化解园区招商这一难题呢?开发区众多,区域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导致公共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拼优惠政策,拼资源要素价格,导致有限的资源要素和土地利用率不高,有些投资项目土地“征而不用”、“征多少用”,给园区的管理和产业集聚带来了困扰。招商引资中,政府任务应该是定规划、搞协调、抓服务、管督促,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但现实情况是政府想方设法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招商活动,政府忙得团团转,但企业的热情却并不高张,导致蕞终的落实并不理想。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引进的力度大,管理的力度弱,相互脱节。原因就是政府管引、企业管用,引的难处企业不理解,实际情况政府也不能完全过问。由于重引轻管,服务没跟上,联系不紧密,使得一些老客商、老企业产生了货不对版的印象,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不愿再加大投入。随着我国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逐渐打破区域之间的交通壁垒,使得很多边缘地区同样可以融入蕞前沿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型、贡献份额大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园区应有所作为,不要再被传统的粗放式低端产业束缚,而要在高端产业领域的招商上寻求突破。
了解了产业园区的招商有哪些痛点之后,就应结合自身园区的特点,寻找适合发展的招商模式。
近年来,大数据引起了企业界、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许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精准营销或提高内部管理效能。有些园区开始着手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招商引资决策平台,通过对数据的统筹和分析,已经可以做到精准筛选潜在投资企业、以及分析出企业的投资概率,让产业园区实现专业化、精准化招商。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数据运营还将由“数据分析”向“人工智能决策”转变,真正实现智能招商、精准招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生态链招商更像是产业链招商的进一步探索。与产业链招商相比,产业生态链招商更加注重整个产业生态的培育以及产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流动。通过引入研究院所或高精尖人才作为种子,吸引上下游企业主动靠拢,并不断孵化新企业,共同形成高新技术的生态圈。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区域中心城市普遍面临着寻找产业外溢空间的诉求。为了打破了招商中的行政界线,促进各市县之间的资源流动,实行“飞地经济”和“飞地园区”的融合发展。一开始由于实行“飞地经济”是跨地区合作,在利益分配上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各方掣肘颇多。但如今,有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驾护航,飞地项目的实施将会更加顺利。这对于欠发达地区承接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部分政府园区开始探索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业化运作”的园区新机制,将园区招商运营工作或园区整体工作委托给有品牌、有实力的机构代为管理(即园区委托运营模式),政府则退居幕后,当起“指挥员”。这种委托构建市场化招商机制的形式,将成为拓宽园区招商渠道与资源,提升园区招商业绩的有效途径。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