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威海首个产业链联盟成立

admin7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25

  ——聚焦“高度关注、着力解决”问题系列报道㊲

  10月13日,我市首个产业链联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揭牌成立。该联盟在市工信局的推动下,由光威复材有限公司联合全市41家碳纤维企业和研发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培育更加优质的产业生态,我市再出真招实招,以“联盟”的方式引导企业进行资源共享互助,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链条化发展。

  抓发展必须强产业,强产业必须突出先进制造业。更加突出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市委书记张海波多次在调研时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探索组建创新联盟和企业联盟,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0月11日,我市召开先进制造业推进大会,明确要求抓好产业协同发展,强化链条思维,全力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功能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生态。

  在梳理出的十条优势产业链中成立“联盟”,正是我市落实会议精神,推动“三链”协同发展给出的新思路。整合相关产、学、研、用等各方资源,联盟将涵盖从事生产、研发和应用的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打造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升级版”。

  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近年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裂变发展,涌现出光威复材、拓展纤维、宝威新材料、维赛新材料等多家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了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整合资源、塑造优势的基础和潜力。

  通过组建协会等方式推动相关企业“抱团发展”,这样的方式并不少见。但此前,我市产业协会多由企业担任协会会长,企业既要负责产业协会事务,还要承担自身发展的压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心二用的模式,让企业难以放开手脚。”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乔新跃表示。

  为此,市工信局从联盟架构入手进行改革,把联盟秘书处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心,协助联盟开展日常的组织、联络、协调等各项工作,从而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具体工作中,让产业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碳纤维行业市场前景好,但碳纤维产品技术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始终是企业突破发展的痛点。聚焦解决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联盟将建设资源共享、行业互助、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的非盈利性产业链合作平台,组织会员企业针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共性技术、标准开展联合攻关及研发,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帮助企业尽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和装备。

  利用我市现有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资源,联盟还将支持企业成员与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院校联合设立专业课程,建立高层次“专家库”,方便联盟内中小企业尽快将实验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升级的实际成效,为技术突破提供高层次的人才保障。

  “联盟的成立,方便企业通过科研院所和技术人才‘借力’实现成果转化。”光威复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钊钧说。

  联盟带来的积极意义还不止于此。当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上游生产原材料紧缺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常态。吸引生产和应用端企业共同参与,联盟将通过协同制造、协同采购的方式,做活全市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对接,促进本地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和协同配套。

  “联盟将搭建服务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应用示范及市场开拓的产业平台,推动优势链条完成从‘各自为战’到‘握指成拳’的转变。”乔新跃表示。

  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威海复合材料协会会长朱波——

  进入新发展阶段,现在的制造业领域已经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进入了技术集成、产业集成和市场集成的新时期。在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威海复合材料协会会长朱波看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的成立,将整合原本零散的产业资源,有效应对这一现状,对威海本地的产业引导和产业促进起到很好的作用。

  产业链联盟涉及企业、高校、科研、检测等机构,联盟的实质是一座全方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平台。在联盟内部,产业链条上所有的企业和协同单位将组成更加紧密的联合体,覆盖技术、装备、产品、市场、检测等多方面,它不单纯是点的创新,而是面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协同进步而进行的一次共同创造。

  为此,联盟首先要有效地组织好联盟企业,将产业链条上下游市场主体和相关机构尽量全面地吸纳进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其次,要做好碳纤维整个产业的规划,为产业发展集聚人才。同时,联盟也需要发挥其前瞻作用,对碳纤维产业链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判,提前准备技术,为未来打好产业仗做好储备。(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文 资料图)

  文登区:要素“统起来”变现,助乡村“活水长流”

  千里山海乡村振兴路带火威海六成镇街

  威海湾有一处“不夜海岸”,互联网已经不允许你再低调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鲁新网备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鲁B2-201400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鲁新网备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7335.html

标签: 产业链组建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江西将组建24个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助力14个产业链做大做强

江西将组建24个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助力14个产业链做大做强

  1月25日,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启动大会在南昌举行。   按照2021年底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方案》,总体布局围绕14个产业链组建24个左右的创新联合体,其中:有色金属产业链组建铜、稀土、超高温金属新材料3个创新联合体;电子信息产业链组建数字融合、发光材料、信息安全3个创新联合体;生物医药产业链组建中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2个创...

构建稀土永磁绿色产业链金力永磁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11%

构建稀土永磁绿色产业链金力永磁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11%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构建稀土永磁绿色产业链 金力永磁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11%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8月24日晚,金力永磁发布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4亿元,同比增长8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

珠海斗门成立产业链党委赋能产业园区发展

珠海斗门成立产业链党委赋能产业园区发展

  “红色引擎”赋能园区发展。近日,珠海市斗门区富山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斗门生态农业园预制菜产业链党委、新青科技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相继宣告成立,通过“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将构建起服务企业、壮大产业、助推发展的平台纽带。   成立产业链党委是斗门区贯彻落实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产业头部”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先进产业链做大做强的具体举措。3...

推进产业链做大做强布局技术创新发展天津发力海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

推进产业链做大做强布局技术创新发展天津发力海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

  日前,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本市通过细化海洋装备科技创新四项举措,形成了《天津市海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10项重点任务,提出32条具体举措,推动海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   据悉,本市通过专题调研对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基地和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临港实验基地等10余家单位,实地了解海洋装备企业和院所创新发...

产业融合构建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完整产业生态

产业融合构建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完整产业生态

  毫无疑问,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对于用户来说早已不再是纯粹的机械性能上的追求,对于整个产业来说,也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圈层。具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大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使得由硬件主导的汽车产品发生本质变化,软硬件共同定义汽车开始成为行业共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之一,更是成为各大城市争相入局的新赛道。第二届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在沈阳圆满收官,本...

两岸智造融合深化产业链构建

两岸智造融合深化产业链构建

  【大公报讯】记者蒋煌基厦门报道:智能制造是2022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6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聚焦话题。“+人工智能”时代,大陆人工智能产业体量大、市场广阔,台湾在特定领域的深度挖掘有比较优势。台湾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理事长徐冠胜表示,目前台湾提供的数字科技,可赋能大陆工业企业和制造企业走向国际,甚至在RCEP内更具竞争力。他希望两岸工业制造商能借助智能制造进一步融合,抢滩RCE...

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

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

  近日,吉安高新区产业党建联盟暨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大会举行,60多家电子信息产业联盟企业签订《共同发展协议》,助力吉安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近年来,针对部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难、同步难、配套难问题,吉安县创新组建产业党建联盟,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队伍联抓、人才联育、信息联通、服务联创,全力打通产业链互联互通高速通道,推动形成“园区吹哨、公司报到”的连锁效应。...

聚焦产业链发展新集群

聚焦产业链发展新集群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当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围绕提升规模效应、培育产业集群,各地又涌现了哪些新做法、新经验?记者进行了采访。   强基础、补短板、调结构,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升扭矩200牛顿米,超过法拉利488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