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出新举措
日前,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电子学会、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等承办的2022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
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于2019年创立,是北京市科协近年来打造的高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具有前沿、交叉、国际化、青年化的特征。
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更好融合,发挥人才优势支撑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本届大赛推出新举措,设置企业命题赛,共建远程开放科研平台。
本届大赛在保留传统的实体赛和虚拟赛的基础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首次设立了“企业命题赛”。新赛事不仅有助于推动关键技术向应用需求转化落地,也让比赛形式更多样,增强了大赛的吸引力。
“这是我们‘落实四个面向,做好四个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通过青年学生的比赛和企业需求衔接,有利于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掘青年人才,也有利于投资创业机构更好地遴选创业团队。”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郭鲁钢评价道。
经过广泛征集和专家组的筛选,今年企业命题赛的主题定为焊接图片识别基线,这一主题来自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博清科技。博清科技算法部高级经理刘爱平介绍,该企业研发的无轨导爬行焊接机器人可在轨道交通、船舶制造等领域的大型结构件焊接工作中解放人力,它们能够一边跟踪焊缝,一边识别焊缝的质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命题赛根据选手提交结果对焊缝坡口的两个预测点(绿色)相对于标签点(红色)的偏移程度进行定量打分
在实际工况下,由于受弧光飞溅、光照变换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准确的自主焊接有很大难度。“目前焊接机器人处于‘自动化’的阶段,我们希望通过机器人大赛,让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刘爱平说。
在命题赛中,企业将焊缝过程中机器人拍摄获取的一些图像(特别是受到污染的图像)提供给选手进行深度学习的训练、模型的建立。参赛者提交的模型需要能够对抗飞溅、焊渣遮蔽、不规则焊缝等干扰,准确识别噪声环境下的图像参数,是个不小的挑战。蕞终,参赛者的模型如果能更好地判断焊接的结果,取得的分数会更高。
本届大赛技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设计研究室主任张春解释,由于企业命题赛的题目来自于具体工程,选手们需要灵活运用课本里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工程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说还是很有锻炼意义的。“今年的题目主要是算法类型的题目,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方面的知识。”他说。
为了巩固大赛技术成果、积累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大赛组委会的推动下,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和兆易创新联合组建的远程自主智能机器人芯片应用实验室,也在本届大赛开幕式上揭牌成立。
据悉,这一与大赛“相生相伴”的机器人远程实验室,是适用于多种机器人系统、整合了各领域资源的实验平台。通过高效率共享机器人实验平台,汇聚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算法编程、芯片创新应用开发,提升科研协同水平和成果产出效能。
远程自主智能机器人芯片应用实验室揭牌仪式现场
大赛执行主席、清华大学教授、IEEE Fellow、北京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王志华介绍,远程实验室能够为学者们提供一个公开的、可展示的交流平台。使用者可不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全方位、全天候地利用这个环境,那些往届大赛中未得到完备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平台上得到不断完善。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卫万顺表示,组建该实验室,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在形式上实现创新,通过网络远程的形式聚集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人才,弥补线下实验室空间上分散的短板;其次,平台能够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芯片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学科交叉;蕞后,促进产学研结合,缩短人工智能机器人从研究到应用和产业化的进程。
实验室的建立,也使未来的大赛不再局限于决赛时间窗口——选手们通过线上环境,可以长期、持续地开展机器人的科学研究。北京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金光一表示,“这个实验室也是一座‘产业化基地’。以实验室为载体,我们后续还可以长期持续开展各种探索,包括人才的培养、项目的孵化、团队的锻炼等。”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