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光伏组件“四大金刚”出炉垂直一体化发展成趋势

admin5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17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光伏组件“四大金刚”出炉,垂直一体化发展成趋势

  随着上市公司2022年中报披露接近尾声,更多光伏企业披露了上半年的业绩情况,业绩几乎都有所增长。

  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部分位于上、中游的光伏企业不再走“专业化”发展路线,而是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改走“垂直一体化”发展路线。

  拉通整个光伏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从上游到下游主要有五个环节,分别是: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太阳能电站。

  过去,行业内对光伏企业的发展路线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光伏企业应该走“专业化”发展路线,仅专注于其中某一个环节;但也有人认为应该走“垂直一体化”发展路线,企业本身的产线即覆盖整个光伏产业链。

  不过,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这一争议似乎在今年迎来了答案。

  随着硅料的价格上涨至30万元/吨以上,业内有观点认为硅料环节挤压了产业链下游的利润空间,甚至有上游企业强势进军下游的组件环节。

  以通威股份(600438.SH)为例,作为“硅料龙头”之一,其在电池片、组件等领域也有所布局。尤其是在8月中旬,其旗下子公司成为央企组件大单的头部中标候选人,这也被外界视为其强势闯入组件环节的信号。(详见此前报道《通威股份入局组件环节,或将低价独揽央企集采大单,组件股集体大跌》)

  目前,通威股份年产能达23万吨高纯晶硅、54GW太阳能电池。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归母净利润约为122.24亿元,同比增长约3倍。

  相比之下,同为“硅料龙头”的大全能源(688303.SH)归母利润略少。据公告披露,大全能源的高纯多晶硅产能为10.5万吨/年,今年上半年的产量为6.67万吨,其归母净利润约为95.25亿元,同比增长约3.4倍。

  不仅仅是上游的“硅料龙头”,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位于中游的光伏企业也在继续向下延伸产业链,如硅片环节“双寡头”之一的TCL中环(002129.SZ)。

  红星资本局翻阅TCL中环的财报发现,在2021年,光伏硅片产品为TCL中环贡献了77.35%的营收,而光伏组件产品仅贡献了14.89%。

  到6月29日,TCL中环发公告宣布,其旗下控股子公司——环晟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将被增资10亿元,使其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投资建设年产3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建设G12高效叠瓦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和通威股份一样,TCL中环的举动也被外界解读为“延伸产业链”。

  而据近日披露的财报,TCL中环上半年营收为316.98亿元,同比增长79.65%;归母净利润为29.01亿元,同比增长约92.10%。

  硅片环节的另一位“寡头”是隆基绿能(601012.SH)。需要说明的是,隆基绿能既生产硅片,也生产组件等。

  ↑隆基绿能的组件产品,截图自其官网

  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以组件的出货量进行排序,前四大上市公司的情况如下:

  晶科能源(688223.SH)向全球销售组件约18.21GW。上半年的营收约为334.07亿元,同比增长112.44%;归母净利润约为9.05亿元,同比增长60.14%。

  天合光能(688599.SH)的光伏产品即为光伏组件,上半年出货18.05GW。上半年的营收约为357.31亿元,同比增长76.99%;归母净利润约为12.69亿元,同比增长79.85%。

  隆基绿能实现组件出货量18.02GW。上半年的营收约为504.17亿元,同比增长43.64%;归母净利润约为64.81亿元,同比增长29.79%

  晶澳科技(002459.SZ)的组件出货量为15.67GW。上半年的营收约为284.69亿元,同比增长75.81%;归母净利润约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约138.64%。

  值得一提的是,如晶澳科技等企业也已具备从拉晶——硅片——电池——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生产能力。

  券商:中游制造商均采取垂直一体化

  光伏产业的下游为太阳能电站。其中,逆变器是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可以把可变直流电输出转换为交流电,能直接影响发电效率。

  在这一环节中,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阳光电源(300274.SZ)和特变电工(600089.SH)等。

  其中,阳光电源在今年上半年的营收约为122.81亿元,同比增长49.58%;归母净利润约为9亿元,同比增长约18.95%。阳光电源把营收的增长归功于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等的增长。

  而特变电工在上半年的营收约为38.72亿元,同比增长约72.15%;归母净利润约为69.05亿元,同比增长约122.29%。

  红星资本局经整理发现,位于下游的光伏企业很少出现延伸产业链的举动,其营收、归母净利润的增幅也比不过上游、中游企业。

  中原证券也在近期发布的针对光伏行业的点评报告中表示,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实现产业链蕞大的利润截留,主要光伏中游制造商均采取垂直一体化模式,实现向上游或者下游的延伸。

  编辑 余冬梅 杨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6640.html

标签: 光伏产业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新疆官方:美国恶意打压中国光伏产业是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脆弱肇因

新疆官方:美国恶意打压中国光伏产业是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脆弱肇因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李晗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贵相12日在北京表示,新疆光伏产能集中是资源分布、技术差异、市场驱动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当前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脆弱的主因并不在此,而在于美国实施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恶意打压中国光伏产业。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src=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贵相(中...

中国光伏企业保供稳链“逆风跑”

中国光伏企业保供稳链“逆风跑”

  2022年7月26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   多部门联合在京启动“央企消费帮扶...   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口服抗新冠药...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   国内首例车载WiFi创新应用技术方案...   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发射成功 “问...   ...

光伏产业链(光伏行业产业链特征)

光伏产业链(光伏行业产业链特征)

  作为我们国家能雄霸世界的科技产业之一------光伏,未来十五年内,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空间巨大,国内2019年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3%,2050年光伏将成为中国头部大电源,约占当年全国用电量40%。产业链上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空间巨大。下面全面解读一下光伏行业全产业链。   硅矿(天然硅石)经过工业初级冶炼后生产出金属硅,由于金属硅含硅的纯度不同,后续经过不同工艺的提...

风电赛道重点关注这三个核心方向!

风电赛道重点关注这三个核心方向!

  近期,行情震荡下,市场主线还是新能源,这个逻辑我们前面解读过。   主要的赛道就是光伏、锂电、风电以及储能的轮动或者共振,今天我们说一下风电。   比如东方电缆、明阳智能等风电龙头在市场震荡下,股价均走出了三连阳的逆市表现,这也和景气度刺激有关。   头部,刚刚,白灯签署了高达7500亿美元的《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主要目的...

正圆投资廖茂林:光伏板块定价偏“机构化”产业链中下游存在较大机会

正圆投资廖茂林:光伏板块定价偏“机构化”产业链中下游存在较大机会

  证券时报网讯,8月22日,正圆投资总经理、基金经理廖茂林在做客时报会客厅时表示,光伏板块定价存在偏“机构化”现象。在不同阶段,光伏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值得受关注的程度各有差异。今明两年,产业组件整体来看供不应求。他认为,光伏产业链中下游存在较大机会。硅料环节之所以有超额收益,蕞终的支撑还是需求。虽然此前光伏企业存在一体化趋势,但预计新技术厚积薄发,会给行业带来新的机会。...

光伏产业变了!

光伏产业变了!

  产业光伏化+光伏产业一体化渐成趋势!   圈外的想进入光伏领域,圈内的不断开疆扩土、上下延伸!   随着光伏赛道逐渐火热,近年来赢得了不少资本的涌入,其中包括很多跨界光伏的企业。而有一些企业凭着跨界的确走上了正轨。   资本是“逐利”的,如此多的企业纷纷跨界光伏也是不足为怪的。根据财联社统计2022年有2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其...

行业高景气指数支撑光伏组件设备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链布局

行业高景气指数支撑光伏组件设备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链布局

  2022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总体实现高速增长。以京山轻机000821)及奥特维为代表的光伏组件企业,也在这波浪潮中,加速产业链扩张。   记者 陈红霞 实习生 井然 武汉报道   近期,光伏企业中报陆续出炉,龙头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行业呈现高景气指数。   日前,地处湖北的光伏组件设备企业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

亿利洁能:聚焦光氢化产业链战略上半年实现扣非净利润549亿元

亿利洁能:聚焦光氢化产业链战略上半年实现扣非净利润549亿元

  发布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67.69亿元,同比下降1.74%;实现5.63亿元,同比增长20.64%;实现扣非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38.85%。   今年上半年,在现代煤化工方面,电石、PVC、烧碱、复混肥、乙二醇等主要产品生产实现稳定运行。在清洁热力方面,已投产15个热力项目,投产锅炉规模1950t/h,清洁热力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87亿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