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谋划千亿产业链将以西安为中心打造两条城际廊道!
十数年的积累,中国汽车产业正在通过新能源汽车上演“弯道超车”的奇迹,而今年以来,已经有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多家国内车企宣布了停售燃油车计划。
新能源热度高涨,行业巨头纷纷通过抢资源、扩产能等手段加强布局锂电“赛道”,各城市也持续加码相关产业链条。
另一方面,随着“双碳”战略驱动下,氢能产业发展热潮也随之而起,北京、广东、安徽等各地氢能产业专项政策也快速跟进。
在这其中,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自然也在大手笔布局被市场称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的氢能产业。
近日,陕西省发改委同时发布《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陕西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三大政策,陕西氢能发展蓝图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其蕞大特点在于纯氢气和氧气燃烧后仅生成水,被认为是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重要桥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氢能被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
从国际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
从国内看,氢能产业已迈入商业化培育期,部分区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及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已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氢能先行发展区。预计到2025年国内氢能产业规模将达1万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5万辆。
角逐氢能产业这条万亿赛道,陕西自然早有准备。
去年,陕西省筛选出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的23条重点产业链,氢能产业链是其中之一,并由省级部门领导担任氢能产业链“链长”。
作为能源大省,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陕西有基础、有优势,同时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这是一个产业能否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能源方面:省内副产氢折合纯氢资源超过200万吨/年,其中高品质副产氢约20万吨/年。而且副产氢制氢成本每公斤8元至10元,200公里内终端氢气成本低于每公斤35元,远低于粤、沪等地区,可达到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考核指标。
产业方面:三星、陕煤研究院具有动力电池系统生产能力;法士特等可提供电驱系统;延长、陕鼓、航天六院、西部材料、西北工业大学等可配套生产燃料电池及其零部件;陕汽集团、秦星汽车等具备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生产能力;华秦新能源、隆基氢能、瀚海氢能、凤栖科技等具有绿氢制备及储氢装备研发生产能力,全省氢能产业链总体较为完备。
应用方面:陕北地区现有大量的燃油、燃气卡车从事能源化工产品运输,特有的高寒、重载的“短倒运输”是燃料电池重卡的理想应用场景,以燃料电池重卡置换燃油、燃气卡车,能够有效降低运输碳排放,助力绿色矿区(园区)建设。此外,依托陕北能源供给中心和关中城市群之间的大量城际物流运输需求,开展氢能物流运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产业链基础上,相比诸多省份,陕西已经站在了一个较高的台阶之上,而如何才能保持这种优势的持续性,并不断的增强优势,还需要后续的持续发力。
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必然被时代抛弃。
万亿赛道上,陕西本次正式出台政策,大手笔,高目标布局氢能产业,为的就是保持冲刺之势。
为此,陕西将大力实施氢能百千万工程,到2025年氢能发展的政策环境体系基本形成,氢燃料电池实现本省研发生产,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按照总体目标,届时形成若干个万吨级车用氢气工厂,建成投运加氢站100座左右,力争推广各型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左右,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投运,绿氢装备、氢气储运装备、燃料电池整车等环节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氢能在冶金化工领域实现拓展应用,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陕西将初步目标年限定在2025年,也就是说三年时间,将打造出一条全新的千亿产业链。
对比其他省份的目标,陕西并不示弱。
山东省提出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
广东省的目标则是到2025年,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
各省目标中,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都是重点,但对大众而言,一万辆的规模怎么能撑得起千亿产业链呢,要知道现今新能源车企月销量都远高于这个数。
实际上,在新能源领域,由于相较于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更能够满足长续航、高温、高寒工况环境需求,有着大载重、长续航、高效率需求的重卡成了氢燃料电池商业应用的突破口。
氢能重卡与传统柴油重卡相比,环保优势非常明显。而相较于纯电动重卡,氢能重卡具有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且基本不用考虑“冬季续航里程焦虑”问题。
而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卡生产基地,陕西拥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想要完成“万辆氢能源汽车”这一目标,有着足够的实力和信心。
目前,诸多企业已经进军氢能产业,如延长石油旗下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完整、可控、先进的电堆制造技术;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了氢燃料电池用铂催化剂;法士特集团掌握氢燃料电池车电驱系统的制造工序;国家电投集团榆林新能源公司的“氢腾”百千瓦级氢燃料电池电堆拥有材料级全自主化技术,已步入产业化推广实施阶段。
在应用场景方面,陕汽集团研发的三款氢燃料电池重卡已在河北、上海等地区进行推广,其中一款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即将在榆林地区投入使用。
在《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陕西也布置了诸多重大项目。
1.制氢装备:支持隆基氢能、华秦新能源建设电解水制氢装备制造项目。
2.储运加氢装备:加快推进20/45兆帕高压气态管束运气拖车,35/70/103兆帕储氢瓶、加注机装备等装备制造项目;鼓励有机液态储氢材料和装备以及氨、甲醇储运氢成套装备生产。
3.燃料电池装备:推进西安、榆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储氢瓶制造项目、延长桑莱特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制造、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120千瓦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建设;建设陕煤研究院年产200兆瓦膜电极制造项目;支持凯立新材燃料电池催化剂生产项目、宝钛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制造项目、陕鼓氢气压缩机制造项目建设。
4.氢能应用装备:推进陕汽氢燃料重卡牵引车、城市物流车、市政建设用车(城建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等)、市政环卫用车(清扫车、洒水车)等氢能车型制造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秦星汽车8-12米公交、客车、观光车、叉车等氢能车型制造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氢燃料分布式发电系统、热电联供系统、应急电源、单兵便携式电源等相关装备制造项目。
作为能源大省,陕西提出了要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西安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将氢能产业作为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谋划超前研制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材料、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和系统集成产品,建立适应未来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应用场景体系。
因此,在陕西氢能空间布局上,西安依旧占据着核心地位。
陕西立足全省氢资源分布,科技创新资源分布,统筹各市产业基础及发展定位,按照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发展的原则,打造“一核引领,两轴联通,三心支撑”的氢能发展格局。
一核引领,是依托西咸新区打造陕西省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资源集聚优势和西咸新区产业配套、招商引资等优势,加快引进燃料电池头部企业,打造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研发和装备制造高地。
两轴联通,是打造榆林-延安-西安,西安-渭南-韩城两条城际氢能廊道,联通陕北、关中地区氢能消费中心和供应中心,建设榆林、西安、渭南互为支撑的氢能产业集群。
三心支撑,是打造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以榆林为核心的氢能重卡装备制造及陕北氢能供应和应用中心,以渭南为核心的关中氢能供应及应用中心。
同时,还将支持西安、榆林牵头建设国家氢能城市示范群。
去年五部委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据通知文件,京沪粤三个城市群成为首批入选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重点区域,若完成示范任务,每个城市群拟奖励金额蕞高18.7亿元,共56.1亿元。
作为终极清洁能源,氢能发展势不可挡,况且,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点关口,任何城市、任何企业都想提前一脚踏入赛道,踩上风口。
虽然西安和榆林暂时没能得到国家政策在氢能产业上的扶持,但此时对于这条万亿级氢能赛道而言,京沪粤三个城市群的先发优势并没有那么大,陕西依旧有着一争之力。
如今,全国各地氢能争霸赛已经打响。
氢能万亿赛道上,陕西能否拔得头筹?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