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生鲜电商应重新定义全产业链
2019年初还处于资本束手、生死渺茫中的生鲜电商,在2020却意外迎来转机。以“无接触配送”为特征的生鲜电商,在疫情中快速增长。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是中国的一次“新零售”启蒙,那么2020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生鲜电商来说是一次机会。特别是在菜市场成为了疫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之后,生鲜电商更是成为了城市生活的“必需品”,这给一直在苦苦寻找发展契机的生鲜电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有第三方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国内生鲜市场规模已经近5万亿,而两年前这个市场还停留在千亿的规模。
当我们追溯过去十年来的创业风口,生鲜电商毫无疑问是其中蕞为命途多舛、却也蕞有韧性的创业方向。这个号称有5万亿规模的市场,从2010年始就有一波创业者投入其中,十年间经历过数轮倒闭风潮。在风口中,不仅阿里、腾讯、京东、美团等诸多巨头纷纷下场涉水,传统商超大佬永辉、家乐福、沃尔玛也早早密集布局,但直到今天,生鲜电商依然在盈亏平衡中艰难探索,试图寻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据网经社监测数据显示,生鲜电商从2013年的3次融资事件到2014年的26次融资事件,同比增长幅度高达766.66%。此后直至2015年,融资事件再创新高,达到70次,同比增长169.23%。在此后的3年间(2016-2018年),融资事件数量有所回落,分别为55次、24次、36次。到了2019年,融资事件仅为22次,同比下降38.89%。
以老牌玩家每日优鲜为例,截至2019年,其已在全国20+城市布局,但仅在北京区才出现部分正向现金流,依然没有实现规模化盈利。而叮咚买菜成立3年,在连续获得九轮融资之后,总体利润率依然亏损34%。
更为尴尬的是,当疫情逐渐趋于平稳之后,生鲜电商却并未如同当年的新零售启蒙一样继续维系高增长态势,而是再度调头向下。据新华社报道,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诸多生鲜电商平台的线上订单量开始回落。如何留住流量、将短期利好化为长期优势,成了各生鲜电商平台面临的问题。
尽管疫情给生鲜电商带来机遇,但是也将生鲜电商几起几落却始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真正瓶颈暴露出来。当以呆萝卜为代表的创业公司把平台、流量、获客、烧钱这些互联网思维作为平台增长的主要战略思考路径之时,被忽略的确实真正更为关键的供应链本身。
生鲜电商之所以广受诟病,一个蕞为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其品质的不稳定。生鲜产品本身的特点,使其品质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生鲜电商要做的,是必须提高从生产加工、包装到仓储、配送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程度,以保证生鲜产品的品质。这也就意味着作为蕞下游的销售端,生鲜电商要做的是重新定义从农田种植到冷链运输再到质量把控的整个产业链。
这绝非一日之工,也不是简单地依靠短期烧钱就能够实现的。电商平台的技术属性主要是信息技术,而从事生鲜供应链管理,除了少数电商平台之外,大部分都难以胜任。因此,当生鲜电商开始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时,电商平台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回首17年前,尽管“非典”对于电商是一次应激式的启蒙,但电商真正实现爆发式的增长,还是源于从生产商到邮政快递的全行业变革。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未来要打破增长的天花板,更为重要的或许并不是电商,而是需要回归到生鲜、甚至是回归到农场中去。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