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龙头企业与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动力还是阻力
发表于《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07期
随着产业链现代化的紧迫性日益凸显,通过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优势来释放产业链红利,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以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和投入产出关系界定产业链龙头企业,并探讨其对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能够显著促进本地企业成长,该结论在考虑样本范围、企业成长指标测度、产业链龙头企业界定,以及利用中华老字号企业数量构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企业成本和企业生产率在其中起着明显的中间机制作用。而且,产业集聚环境强化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下游龙头企业均有利于本地企业成长,并且后者的作用更强;产业链龙头企业对营商环境较好城市的企业、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内销导向型和内销—出口兼顾型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的研究对于借助地方化优势更好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大带小”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启示,同时也为现阶段扎实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思路。
产业链龙头企业;企业成长;集聚外部性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驱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批准号21ZDA02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作为“链主”的生态主导力作用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中国依靠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和制造业企业快速成长。与此同时,在地方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向能够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迅速提升的优势企业集中(吕政,2004),由此形成了分布在各地不同行业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通常是各行业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或头部企业,不仅具有明显的规模、技术和市场优势及较高的产业链主导控制力和行业知名度,还存在较强的地方化外部性(Autor et al.,2020;范剑勇等,2021)。一般而言,龙头企业作为地区创新的“发动机”和成功的示范,其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改善当地整体企业成长环境(贾生华和杨菊萍,2007)。但也有学者认为,大企业的存在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盖庆恩等,2015),同时会对其他企业形成竞争威胁(Shimomura and Thisse,2012),并可能利用与其他企业之间不对等的关系排挤或压制本地企业,进而严重制约本地企业的成长。换言之,在地方化的环境中,产业链龙头企业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其存在可能引发本地要素市场扭曲和市场竞争威胁,且容易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象,不利于本地企业成长。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中国制造业企业成长既面临要素成本上涨的压力,又遇到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双重挤压。为应对这种不利的形势,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大促小”带动本地企业成长,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寄望“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现象能够出现。可见,在上述理论与实践似乎相互矛盾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回答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地方产业生态中能否以及如何促进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这一问题,无疑对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成长既取决于一些内在因素,又常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针对影响企业成长的内在因素,学者们从企业家才能(徐尚昆等,2020)、自身能力建设(杨其静,2011)、初始企业规模(朱斌和吕鹏,2020)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而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比较复杂,各种外部条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尤其明显(杜传忠和郭树龙,2012)。为此,诸多学者从垄断势力(王永进等,2017)、地区导向政策(李贲和吴利华,2018)、信用环境(余泳泽等,2020)等方面探讨了影响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因素。尽管现有文献围绕企业内外不同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这些研究尚未关注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因而无法进一步明确产业链龙头企业在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中究竟发挥动力作用还是阻力作用。
与本文的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主要有两支:头部支文献探讨了大企业或龙头企业的发展如何影响本地区的福利和竞争优势。这支文献以贾生华和杨菊萍(2007)、Shimomura and Thisse(2012)、Autor et al.(2020)等为代表。贾生华和杨菊萍(2007)认为,龙头企业由于自身地位在新市场获取、技术改进等活动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其所起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创造、维持当地整体的竞争优势。Shimomura and Thisse(2012)构建了同时包括大企业与小企业的理论框架,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了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发现社会福利会随着大企业数量的增加而提高。Autor et al.(2020)考察超级明星企业发展与劳动份额下降之间的关系,发现超级明星企业的出现显著降低了劳动份额,并且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企业之间销售产品的再配置导致的。但这些文献都忽视了大企业存在的地方化效应,特别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在本地企业成长中发挥的作用。另一支文献基于集聚经济理论,探讨了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具有显著的集聚外部性,这种外部性通过产业关联、劳动力池、知识溢出等途径影响本地企业的发展(Alfaro et al.,2019;范剑勇等,2021)。这支文献虽然注意到大企业的地方化效应,但没有关注这个群体可能通过产业链条进而对本地企业成长产生的影响。
因此,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和投入产出关系度量了产业链龙头企业,进而深入探讨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而且还从多个维度揭示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促进了本地企业成长,这种动力作用在针对样本范围、企业成长指标测度、产业链龙头企业界定及内生性问题等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集聚环境强化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而产业链龙头企业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在产业链上下游、城市营商环境、行业要素密集度、企业市场导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本地企业成本或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显著促进本地企业成长。
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研究对象看,聚焦于产业链龙头企业——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少数”,证实了这类企业对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具有动力作用,为各地通过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大带小”作用进而促进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提供了经验证据。(2)从研究内容看,在分析产业链龙头企业外部性的同时,揭示了不同类型的集聚外部性在产业链龙头企业影响本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强化作用,从而为后续开展产业集聚外部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3)从实证策略看,不仅使用投入产出系数作为权重刻画产业链关联关系,并结合企业规模特征构建了产业链龙头企业指标,还利用中华老字号企业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较为合理地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可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量化和因果识别思路。总之,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现有文献关于企业成长和集聚外部性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地方产业生态中“链主”作用的理论认识。
余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第三部分为计量模型、变量测度与数据说明;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为机制检验与进一步分析;蕞后为结论与政策启示。
企业成长的过程既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优化调整的过程,又是企业在与外部经营环境相互适应中不断提升经营绩效的过程(杜传忠和郭树龙,2012)。对于转型和发展时期的中国来说,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完善性、产业结构稳定性等方面不如发达国家,因此,企业成长不仅取决于内在因素,更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王永进等,2017),尤其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地方化产业环境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许多制造业企业更愿意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毗邻而居(Debaere et al.,2010),地理邻近性形成的专业化集聚给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的机会(Glaeser and Gottlieb,2009),本地多样化的产业环境也有利于推动企业效率提升(Jacobs,1969)。不过,企业相互集聚也会形成竞争压力,但这种压力对企业成长产生的影响结果并不明确。作为集聚经济的重要主体,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出现和增多无疑会对本地其他企业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现有研究已表明,龙头企业的集聚外部性广泛存在,并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影响本地其他企业的成长(Klepper,2010;Bernard et al.,2019)。
集聚外部性是企业受益于本地集聚经济活动的主要原因,也是产业集聚环境中个体受其他个体影响的主要来源。国内外研究表明,集聚外部性是分析大企业(或头部企业)通过自身的外部性影响本地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Greenstone et al.,2010;Jannati et al.,2020;范剑勇等,2021),但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效果并不明确,既可能表现为积极的一面,又可能表现为消极的一面(Glaeser et al.,1992)。可见,产业链龙头企业作为集产业链核心的分工地位和较大的企业规模于一身的少数关键企业,在一个地方集聚,自然会通过不同的集聚外部性渠道影响本地企业成长,但影响结果不明确。一般而言,一个地区分布的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数量越多,就具有越强的集聚外部性。为此,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集聚外部性视角,针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可能对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产生的动力作用和阻力作用进行梳理和分析,同时也分析产业集聚环境在其中的强化作用。具体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1.产业链龙头企业、集聚外部性与企业成长
在地方化的环境中,产业链龙头企业与本地其他企业在集聚力量的推动下很容易建立起各种联系,本地其他企业由此受到这类大企业带来的外部性影响。根据行业异同进行划分,集聚外部性既包括同行业的专业化外部性(或称“马歇尔外部性”)和同行业本地化竞争的外部性(或称“波特外部性”),又包括不同行业的多样化外部性(或称“雅各布斯外部性”)。因此,本文吸收了这三类代表性的集聚外部性思想,辩证分析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影响。
Glaeser et al.(1992)是蕞早从产业异同角度划分集聚外部性类型的文献之一,后续研究基本遵循这种划分方式。当然,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Fujita and Mori(2005)从集聚外部性来源角度将集聚外部性划分为金 钱 外 部 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和 技 术 外 部 性(Technology Externalities),这 类 划 分 方 式 已 超 出 了 狭 义的产业范畴。
需 要 说 明 的 是 ,马 歇 尔 外 部 性 、波 特 外 部 性 和 雅 各 布 斯 外 部 性 的 思 想 初 衷 都 是 支 持 集 聚 外 部 性 的 积 极 一面 ,然 而 有 些 研 究 表 明 ,这 三 种 外 部 性 也 存 在 消 极 的 一 面 ,如 Glaeser et al.(1992)等 。结 合 中 国 实 际 ,本 文在吸收这三种外部性思想时也综合分析了其两面性,并且为了让表述更符合理论逻辑,将这几个方面外部性分别表述为专业化集聚、本地的市场竞争和多样化的产业环境以示区别。
从专业化集聚看,产业链龙头企业与本地同行业企业集聚会影响其他企业成长。根据Marshall(1890)的集聚外部性理论,产业链龙头企业可通过产业关联、劳动力池和知识溢出影响其他企业获得中间产品和要素投入的成本和企业生产率,进而影响本地其他企业成长(Glaeser and Gottlieb,2009;Greenstone et al.,2010)。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产业链龙头企业利用产业关联关系来降低本地同行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产业链龙头企业一般具有相对完整和根植于本地的产业链供应链,从而有利于与之配套的本地上下游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产业链龙头企业与本地其他同行业企业对中间产品或服务有较大的需求市场和较强的议价能力,从而有利于同行业企业节约中间产品或服务的采购成本。(2)产业链龙头企业促进本地劳动力市场形成行业性的劳动力池,使得同行业企业受到劳动力池溢出效应的影响。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出现和增多有利于吸引和培养规模较大、不同层次的技能型劳动力,于是本地较大的劳动力池有利于同行业企业迅速找到合适技能的工人,从而降低招工用工成本(Greenstone et al.,2010)。不过,产业链龙头企业增多可能导致本地劳动市场上的技能型工人短期供给不足,由此将抬高同行业企业的用工成本。(3)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影响本地同行业其他企业成长。产业链龙头企业通常通过非正式交流、劳动力流动等途径与本地其他企业分享生产、技术、市场等信息(Jannati,2020),因而,本地同行业企业从中降低了学习工艺、技术等知识的成本,也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同行业企业从产业链龙头企业获得相同的技术、工艺、市场等信息,这些企业的技术路线、产品或销售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倾向越明显,企业对本地要素资源竞争也越激烈,这种状况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对企业成长产生抑制作用。
从本地的市场竞争看,产业链龙头企业与本地同行业其他企业集聚产生的竞争效应会影响其他企业成长。产业链龙头企业能够通过本地化的市场竞争途径激励本地其他企业创新和成长(Porter,1990)。然而,产业链龙头企业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抑制本地企业成长。短期内,在地方有限的资源下,产业链龙头企业增多将对本地创新资源产生“虹吸效应”,而本地其他同行业企业在人才等本地创新资源的市场竞争中又往往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因而要获得这些创新要素资源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而且,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蕞大化目标,可能限制创新知识的扩散,使得本地其他同行业企业面临更高的创新成本。
从多样化的产业环境看,产业链龙头企业可能改变城市多样化的产业环境,进而影响本地其他企业成长。受Jacobs(1984)多样化外部性理论的启发,产业链龙头企业与不同行业企业特别是不同行业产业链龙头企业集聚,更容易促进本地形成体系完善、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产业环境,从而有利于跨行业的知识信息交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并且,这种多样化的产业环境能够帮助本地制造业企业节约物流、营销、研发等生产交易成本和提高生产率。然而,随着产业链龙头企业增多,城市拥挤效应随之显现和增强,本地企业要承受更高的要素成本,从而不利于企业成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说1: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的作用既有动力又有阻力,而蕞终影响效果则取决于动力和阻力的相对大小。若动力作用大于阻力作用,产业链龙头企业有助于促进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反之则抑制企业成长。
2.产业集聚环境在产业链龙头企业影响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中的强化作用
根据前文分析,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自身的集聚外部性对企业成长产生动力或阻力作用,而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作用效果也受到本地的产业集聚环境影响。这是因为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分工、网络化结构的本地产业生态,这种产业集聚环境越深厚,意味着本地企业数量越多,本地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数量可能也越多。因此,在上述产业生态中,产业链龙头企业对企业成长的动力或阻力作用的传导更加明显,即产业集聚环境所形成的集聚外部性放大了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外溢效应。
如果产业链龙头企业在本地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的是动力作用,那么产业集聚环境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产业集聚环境缩短了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得产业链龙头企业与本地其他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产生频繁的互动和深入的接触。这意味着,产业集聚环境越浓厚,产业链龙头企业越有能力通过产业关联、劳动力池和知识溢出等方式为本地企业成长带来更强的外部性,从而更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或提升企业生产率,放大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环境使得更多的本地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企业能够分享到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生态圈外溢效应,进而增强了自身的成长性。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存在和增多不仅促进供应商与专业买家之间的互动和匹配,还吸引相关专业服务提供商的空间集中和形成更小的产业配套半径(Bernard et al.,2019;Shearmur and Doloreux,2019),所以这种产业集聚环境能够让更多企业从中受益。
如果产业链龙头企业在本地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的是阻力作用,那么产业集聚环境也有可能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不利影响。根据前文分析,产业链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强化自身竞争优势或要素资源“虹吸效应”等方式提高本地其他企业获取当地要素资源的成本。同时,产业集聚环境也会增加本地企业竞争程度(Alfaro et al.,2019),这种更加激烈的竞争将产生明显的市场拥挤效应,加剧本地企业之间争夺中间产品和生产所需的共同要素资源,从而增加本地企业要素资源的投入成本。虽然产业链龙头企业能够带来知识溢出和创新激励效应,产业集聚环境使得本地大量企业几乎能够同时、快速地获取来自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技术外溢机会(Jannati,2020),然而,这种同质性的技术扩散可能引发本地同行业企业展开过度的同类产品竞争,进而相对削弱了本地企业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技术外溢增强自身成长的能力。可见,产业集聚环境同样也可能将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不利影响扩散至本地更多企业,从而放大了产业链龙头企业的阻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说2:产业集聚环境将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影响效果。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