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生物医药园区几大常见问题剖析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显著增强、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和新冠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全球化遭遇更大逆风和“回头浪”,供应链、价值链分工格局遭到破坏,给产业链带来冲击。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仅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世界各国出台包括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的新设壁垒超过100项,涉及贸易总额7470亿美元,为2012年以来历史蕞。我国高度重视产业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要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十年发展迅速,已积淀巨大动能。产业园区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要素流动和技术产业化的主要平台,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建设生物医药园区,可以回溯到2009年泰州国家医药高新区的批准设立,到目前全国省级以上生物医药园区数量超过400家。但在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过程中,部分园区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定位不准、协同不够、发展动力不足等。本文将基于产业链视角对生物医药园区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产业链作为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以内部分工为基础、以供需关系为目标、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从原材料生产到终端产品销售流通、回收等环节的企业群体关联图谱。从价值创造来看,产业链自上到下是一个产品不断增值的过程;从参与主体来看,产业链中可以挖掘到各个企业关系结构和关联程度;从地理分布来看,可以从中探寻某个产业中各环节的空间分布。因此,产业链包含了价值链、企业链、空间链、供需链等维度概念。
产业链有别于供应链、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等概念。相对于产业链,供应链更侧重于微观层面的企业运营、成本控制、流程操作等具体业务活动,产业链则关注战略层面的企业竞争力、技术优势等内容。产业集聚一般指的是某个区域内产业或相关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合。当集聚态势继续发展,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商协会等主体参与使企业间的柔性化分工、网络化协作不断深化,就形成了产业集群。从这个角度理解,产业集群可以包含一条或几条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链片段。
生物医药产业链一般由医药产品前期开发研究、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医药服务和产品消费等环节构成。各环节有不同主体参与完成,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药店、医院等。从产业特征来看,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具备弱周期、高壁垒、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
一是刚需大、弹性小,与宏观经济市场相关程度较低,属于弱周期;二是行业壁垒高,市场进入需要大量智力财力技术支持;三是产品研发周期一般较长,且研发投入远高于其他产业;四是考虑到目前新药专利保护期普遍为20年,因此专利保护下的原创溢价往往能带来较高收益。
从产业链细分领域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年)》,生物医药产业从属于生物产业,被进一步细分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制造、关键装备与原辅料制造、生物医药相关服务5个行业小类,另外还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包括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植介入生物医药材料及设备等领域。而根据产品和服务类型,从产业规划角度一般将生物医药产业划分为两大板块六大领域:即“医”——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医药零售);“药”——化学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各领域以优势产品为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向上联结、向下延伸形成细分领域的产业链条。
打造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成为当前各区域培育新发展动能的重要途径和工作热点。据统计,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认定发布的重点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数量达70家左右。但考虑到生物医药的专业性,以及对产业链组织结构认识尚浅,园区在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瓶颈和误区,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从产业链“纵、横、内、外”四个角度进行阐述分析:
案例一:华北地区某生物医药基地提出:“打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加快实现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形成从原材料供应-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产业服务的产业链,涵盖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
和其他产业相比,无论是前期开发研究还是后端医疗服务,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对要素水平、要素浓度要求更高。围绕某些缺失薄弱过程进行必要“补链”、“强链”的确符合产业发展需要,但单个园区是否有必要打造全产业链值得商榷。
一方面,在物流交通不断便利化的前提下,产业链呈现上、中、下游环节的区域分工态势。其本身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并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例如上海形成的“研发在张江、制造在金山”模式,就是区区联动、链内分工的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从比较优势角度来看,产业链布局也需要与园区自身资源禀赋相匹配,例如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强劲吸引力自然而然促进了其在生物医药研发环节的资源集聚。因此,园区若想“单打独斗”培育生物医药的长链条,集中所有产业链环节,显然是与规模经济效益背道而驰的,只有当长三角、粤港澳这样更大空间尺度的一体化区域形成时,产业链各个环节才得以在区域空间内合理分布,“全产业链”概念才可能得以实现。
案例二:某西部园区制定生物医药产业规划时提出:“打造涵盖基因诊断、生物免疫、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的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上文曾提到按照产品和服务类型的划分,生物医药产业包括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六大领域,而每一领域涉及不同行业细分,如生物制药包括新型疫苗、大型分子药物研发、细胞治疗及制品、基因工程药物等。其中每一项的产业链都是庞大繁杂的,生产环节也不尽相同,需要各类不同要素配套投入支撑。另外,由于生物医药的高技术性,其对园区配套环境要求更高,如GMP厂房、医药污水处理系统等。园区空间范围和承载能力有限,若不“有的放矢”地对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进行精准定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产业链宽度,宽泛囊括所有细分领域,就可能导致园区优势不突出,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甚至可能造成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案例三:某园区提出:“全力聚焦龙头项目和企业招引,聚焦世界500强、全球行业前50企业”。
引进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显性冠军”带动上下游集聚、打造品牌影响力,短期来看固然是生物医药园区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那些规模相对较小、受益于新兴技术推动的初创型企业、“隐形冠军”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这些企业通常深耕狭长市场,通过技术研发有望实现“颠覆式创新”。因此,若过分追求“大好高”项目而忽视初创企业、中小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瞪羚企业的梯度培育,就可能导致产业链中长期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另外,在生物医药产业链的组织网络中,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等主体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很大程度上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源”、“催化剂”。一味关注企业引进而导致研发、金融服务主体培育碎片化,同样容易面临“断链”风险。
案例四:某东部地区两邻近地级市所属生物医药园区都提出以大宗原料药、化学制剂为重点领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两地园区龙头企业及主要业务领域高度雷同,同质化竞争严重。
一方面,从区域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生物医药政策工具以纵向供给为特征,即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等纵向环节进行资源配置,但从区域统筹角度战略性鼓励错位竞争的相关措施较少,“看得见的手”在园区外部产业链协同方面“存在感”不强,这导致了链条布局容易孤岛化。
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改变产业模式和应用转化过程,多学科跨界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生物医药产业链与其他外部行业链条的互动融合更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生物医药园区的治链之策,关键在于“十六字要诀”:务实求真、精耕细作、科学统筹、洞察时势。
探索制定实施精准招商策略。为避免产业链过长,需立足对园区企业发展现状、所处环节、上下游供应的全面分析,选好角度准确切入,从招商环节进行梳堵补缺。高附加值的新药创制固然能带来高溢价、高收益,但“小而美”的CDM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同样有助于效率提高。园区需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第三方招商服务机构等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利用其专业资源优势,聚焦上下游产业链条推进招商新模式。若产业能级较低,则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若必要的产业服务缺失,则加快检验检测、安全评价、临床试验等平台机构引进。重点加强某些薄弱环节的企业招引,其目的并不是盲目“延链”,而是以问题为导向查漏补缺,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项规划。生物医药产业链培育,是立足园区实际,深植资源沃土长期发展、渐进改进的结果,不能指望搬来一座“飞来峰”。头部要务是规划引领,即通过加强与行业组织、专家智库、咨询机构合作,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项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开发建设单位、招商人员对生物医药产业认识。通过结合上位规划、区域竞合分析、产业基础分析、产业生命周期研判等方法,发挥地方优势,筛选并确立重点发展领域,擦亮产业“特色名片”。
坚持系统性思维推动各类主体培育。打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生物医药产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一体化发展布局和“官产学研用”的创新网络,并配套产业基金,导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医药领域双创企业、技术含量高且具有前景的科创项目支持引导。关注引进处在价值链后端的“隐形冠军”企业,为完善环节配套提供支持,从而确保生产环节运转有效、顺畅有序,各主体间不断发生化学反应。
积极参与区域平台组织建设。探索把握时机,牢牢把握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外部产业链分工合作,加快“拉手”而不是“松手”,加快协同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参与长三角生物医药联盟、论坛活动和医药数据共享平台等区域性公共平台、行业组织建设,依托平台组织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投融资对接合作、企业优势互补等方面的功能,整合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加快“飞地建设”和“山海协作”,从更高层面统筹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发展战略,从体制机制角度引导资源高效集聚。
新常态下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如何提高产业链韧性、确保产业链安全、增强生物医药园区整体实力成为重要话题。只有综合认识园区的“治链之道”,方能行稳致远、开辟园区治理新境界。
本文转载自礼森园区智库,内容本身不代表公众号观点,也不构成投资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风险提示: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投诉: /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