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园区经济向新向高寸土生寸金
车行至大明路,只见灰白相间的标准化厂房林立,这里是常州经开区园区更新的“首站”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园区内企业江苏金陵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加工车间内,全自动箱体生产线一刻不停。“平均每小时生产10台箱体,效率提升300%。”谈及现在的生产效率,公司副总经理支世全颇为自豪。他坦言,从前在老厂区,企业业务发展、人才招引等方面处处受限,搬进新园区后,不仅投放了全自动生产线,还打通了上游供应链。
“我们打造的是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智能制造科技园区,一期76家企业全部投产,预计亩均税收突破50万元。”园区项目经理朱恒宇介绍,目前园区二期一批次主体也已竣工,25家企业即将落户,计划今年3月交付。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常州经开区的新型工业园区内,不乏像金陵智控这样异地“重生”的企业。
打破“横向”扩张的空间路径依赖,“向天借地”大大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率。目前,常州经开区聚焦汽车零部件、跨境电商、光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绿色家居产业园、宋剑湖创新智慧港、宋剑湖光电科技港、万洋科技众创城等25个专业园区,在这些园区里,工业楼宇项目成为“标配”。
“把工厂搬上楼后,研发人员坐着电梯就能直达生产车间。”不久前,理研磨削科技有限公司搬进了横林智慧产业城,这个总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的园区里,布局了12幢多层厂房,重达数十吨的设备可以便捷进入厂房。“规划布局7至8条产线,主要生产机器人研磨设备、高端研磨抛光设备材料。”企业总经理何乖说。作为小块头但跑得快跳得高的瞪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终于安心在园区致力于研磨材料、设备的研发制造,目标年产值超5000万元。
作为“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常州经开区通过园区更新,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已经累计整理土地近7000亩,投放高标准厂房170万平方米,好项目接二连三落到园区内,实现产业能级跃升,产业链由低端粗放向高端精良延伸。改革进程过半,随着园区更新2.0版本的推进,今年新春头部会上,又强调要重写好近零碳园区建设“新篇章”。比如宋剑湖畔“长”出的近零碳园区宋剑湖光电科技港,新材料产业林立,产业集群之势扑面而来,园区上光伏发电板加速覆盖,预计几个月后就有绿电效应,这里预计每年生产绿电超690万千瓦时,实现园区光伏发电100%就地消纳,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37%,年用电量减少约21%。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区要重点打造占地500公顷的轨道交通产业近零碳示范基地,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5个近零碳园区和9个新型智能微电网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更多近零碳园区入选市级试点。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以企兴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力争“三新”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常景轩)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