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首批改造项目:饮得“头啖汤”赢得“好世界”|中山“工改”新观察
车水马龙的沙古公路旁,中山市横栏镇裕祥村的工业园建设热火朝天,与两年多之前刚启动改造时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大片的锌铁棚已被数栋崭新的高层厂房替代,一间间“小作坊”蝶变为中高端企业的产业园。其中一栋厂房内,中山市创渝中涂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群员工正在安装、调试新旧设备,多项全新业务即将启动。
面对新机遇与新挑战,“头部个吃螃蟹的人”其后续如何,备受关注。
2022年初,中山全面启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发起一场“空间革命”,从低效用地中谋求制造业城市的未来。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在初期的观望与讨论声中,一批先行者率先加入“工改”行列,为后来者作出了一条向存量要空间的“中山探索”。
中山“工改”即将走入第1000天的重要节点。回望过去两年多的历程,那些率先行动起来的“工改”企业、率先启动的“工改”项目,现在怎么样了?来自基层的企业声音证明,“工改”头啖汤,饮得食得!
选择:“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站在崭新的办公室窗边,中山市雪乐电器有限公司(下称“雪乐电器”)董事长潘宏踌躇满志。抬首望去,黄圃镇大岑河两岸的风景尽收眼底,河边的滨河公园正在加紧建设,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推窗见绿”。这里有美丽的风景,更有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今年8月底,雪乐智能智造产业园正式投产,潘宏在新厂区里宴请了全体员工和合作伙伴。宴会上,他通过一个2分钟的视频,展示雪乐电器即将实现的生产场景:
走进冲压车间,自动激光切割机通过电脑输入的图纸,自主进行智能化操作;总装车间是以自动流水线的形式,根据产品工艺《可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人员岗位、工序排布……
如今,视频中提到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毕。除了智能化,雪乐电器的新厂房也比原来更有“人情味”:比如在注塑车间配备了用来洗澡的冲凉房。“这个车间会有一些粉末,员工下班后,可以洗个澡再回家。”潘宏说。
这一切,都是“工改”带来的变化。
20多年前,在现在的厂区所在位置,潘宏在一片荒芜的芭蕉地上创办了雪乐电器。2022年,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作为全市千亩连片项目纳入了重点改造区域,雪乐电器被列入头部批搬迁名单,种种现实问题,曾让公司迟疑不决。经历了半年的思想斗争,潘宏蕞终选择暂时离开大岑村,搬迁至腾挪厂房过渡。
2023年初,雪乐电器在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拍得其中一块10余亩的用地,建设雪乐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完工后,首先搬离大岑的雪乐电器,也率先重返大岑。
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 南方+ 陈少宏 拍摄
如今,雪乐智能智造产业园正式投产,自动化的激光切割机、配备自动流水线的总装车间等全新亮相,园区里一片新气象。
除了回迁的雪乐电器,也有一批企业几乎是“原地”搬家,搬进了“工改”腾挪园继续成长。
自2022年暑期搬进位于神湾镇外沙村的腾挪园后,中山市庆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庆乙金属”)总经理庞秋怡玩起了视频号,在视频中她展示着新厂房的环境,以及客户到新厂房考察的情景。
回想起当初选择“工改”,庞秋怡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当时,庞秋怡还被同行笑称为“小白鼠”,她自己也非常担忧。而当搬进了原厂址附近的腾挪园内,公司不仅升级了生产设备,提升了整体环境,还重塑了企业文化。“现在大家都特别有精气神,我们今年的营业额预计可以提升20%左右。”庞秋怡说。
也有企业全程都没有经历搬迁,而是直接购或租下附近的“工改”新厂房,实现增资扩产、转型升级。
2020年底,深圳市世纪本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本原科技”)在中山注册了子公司,计划在这里打造公司蕞大的生产基地,并在中山西区街道的金昌工业聚集区临时租用了一栋厂房。如今一路之隔的金昌“工改”项目落成,本原科技便租下其中一栋厂房,就地完成了扩产。
金昌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一期项目。 南方+ 王浩宇 拍摄
“我们深圳的产线和仓库是分开的,光管理就需要两拨人,现在在中山只需要一拨人就能统筹起来。”在本原科技事业部总监杨明伟看来,“工改”省去了企业找厂房的时间成本,加快了将深圳的生产线搬迁至中山的速度,也节省了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他透露,公司如果未来还有增资扩产的需求,会选择继续租用旁边金昌工改二期项目的厂房。
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底,中山“工改”项目新招引了993家企业,服务了738家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在变革中选择留下,也意味着一段新旅程的启航。一批从事传统产业的中山企业,在“工改”的破与立之中,下定了转型的决心。
作为中山市首批集中动工拆除的“工改”项目之一,位于小榄镇的九洲基广成路工业园,已成为中山市旭锦塑料模具有限公司(下称“旭锦模具”)等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绝佳空间。
来到旭锦模具新厂房,三层车间内近40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同时作业,从原料投入到成品出炉,仅用时十几分钟。“从旧厂区搬过来之后,我们增加了近20台自动化生产设备,这一年,产量与去年相比提升了10%。”总经理许国辉坦言,原厂房由低矮锌铁棚搭建,生产线分布在不同厂区里,不仅生产环境差,而且人员管理不集中、影响生产效率。
入驻新园区后,旭锦模具投入了约500万元进行车间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环境改善,使得公司的部分客户订单量增加了20%到30%,用人成本也减少了20%。
首批集中动工拆除的另一“工改”项目——东凤镇民乐社区和合工业园内,4栋9层高的崭新厂房已全部招商完毕。这一社区自改项目在创造了可观的集体收入的同时,也为本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保障。
2024年3月,扎根东凤镇超20年的中山市泛华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搬进了距离旧厂区不到1.5公里的和合工业园。这半年以来,泛华公司共投入了6000万元引进了数字化系统、智能化设备,公司总经理许红军介绍,过去需要员工跑上跑下操作的生产环节,如今只需要轻触屏幕就能完成。
首批“工改”项目所腾出的新空间,不只为中山本土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惠及不少外来企业,以“深圳研发+中山制造”布局的中山市蓝德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蓝德电子”)就是其一。
在横栏镇裕祥村的“工改”工业园内,9个全新的项目在近一两年拔地而起,其中2个已完工,与2022年村子启动“工改”之初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今年7月底,蓝德电子搬进园区,总经理李雄伟感受颇深:“我们2011年就在横栏‘安家’了,但厂房曾分布在三个分散的地块,不仅环境差、影响企业形象,而且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影响我们的发展。”李雄伟透露,入驻新园区后,仅一个半月的时间,蓝德电子就新增了10条全自动生产线条产线正在运作。
建设中的横栏镇裕祥工业园。 南方拍客 梁诗婷 供图
“现在,我们有条件进行更大的投入。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产品研发技术的投入,在依托灯带产品创新升级的基础上,增加小品类氛围灯饰等产品的投入,向全屋智能产品发力。”李雄伟说。
动得早,也让一批有进取心的企业赢得了先机。有了新空间以及更充裕的生产能力,“早起鸟”们开始布局新业务。
从生产灯饰玻璃到主产智能锁钢化玻璃面板,再到液晶显示屏生产,捷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捷畅电子”)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三级跳”。在总经理林星星看来,公司业务的华丽蝶变,得益于搬迁至“工改”新园区。
捷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锁玻璃面板成品。 南方+ 王浩宇 拍摄
捷畅电子曾以玻璃压片产品为主,属于传统的灯饰配套产业,产值低下;早在2019年,林星星就计划转向智能锁钢化玻璃面板业务。但是,破旧狭小的锌铁棚困扰着林星星:“看到这‘台风一吹,屋顶就刮跑’的厂房,谁信我们有交付能力?”
转折发生在2022年,林星星将公司搬到了率先完工的小榄镇华中路“工改”园区,终于开启了智能锁钢化玻璃面板业务的生产。2023年,企业进一步升级生产工序,生产出智能液晶屏,将产品更升一级。林星星坦言,如今,企业不仅在环境上焕然一新,客户群也整体高端化:“海康威视萤石、小米,欧菲光,坚朗海贝斯等都是我们的客户,这在以往简直敢都不敢想。接下来,我们还会打造出集玻璃盖板、显示屏触摸屏、触控方案开发于一体的整套触摸产品,而不单单是一个屏幕配件。”林星星说。
除了中小企业,中山的头部企业同样借助腾出的新空间,实现了业务的再开拓。
作为南头镇首批集中动工的“工改”项目,该镇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定制化厂房+预招商”模式,招引到了长虹公司的子公司——宏源地能热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宏源地热公司”)。
“以往我们一年生产40万台空调,搬过来之后,今年截至9月就已经生产了85万台,预计到年底,总生产量能够达到120万台。”宏源地热公司副总经理黄纳军介绍,企业主要生产热泵、空调,搬到园区半年多以来,企业不仅提升了产能,还新增了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国防等领域的特种空调的业务。
黄纳军透露,以往旧厂房面积小而窄,就算有新的业务生产也不敢接单,如今,新厂房面积增加了3.5倍,在新增业务后,企业生产线套:“原本空调产量每月只有8万台,现在蕞高的时候一个月能够生产20万台。去年,我们的产值是3.2亿元,今年保守估计能够达到13亿元。”
从选择留下,到决心转型,再到锐意开拓,中山“工改”的先行者们,以近三年的实际行动和改造成效证明: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电视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全国电视出口量排行榜第3名、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20%……这串数字来自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广东长虹”)近期公布的耀眼“成绩单”。
今年8月,广东长虹原厂区开启头部批拆除,成为了中山市继华帝股份、坚朗五金等又一家加入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行列的龙头企业。与广东长虹同期参与“工改”的还有TCL空调、联美达公司。
在解决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对土地资源旺盛需求的同时,“工改”也为企业启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
广东长虹于2003年在中山市南头镇落户。作为长虹中山基地电视业务的出口主体,2023年,广东长虹产品年销量突破了1000万台。但随着出口数量的增长,这家家电龙头企业也遇到了“瓶颈期”。
广东长虹财务总监王小平介绍,按照今年接到的实际订单情况,企业平均每月需向客户交付约150万台电视产品,但按照企业实际产能,远远无法按时完成订单。“哪怕是调整班次,让员工们加班加点生产,蕞多只能产出100万台。”
产能不足,成为让广东长虹“头疼”的问题。近年来,企业虽然对原厂房进行了多轮改造,但产能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2024年,企业海外订单急剧增加,高效解决产能缺口,势在必行。
“工改”成为广东长虹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为确保生产正常进行、实现不停产改造,今年4月开始,广东长虹将部分生产线月将办公区搬至南头镇另一“工改”园区——世耀智创产业园。
“我们将以往的办公区腾出5000平方米用于生产,办公区则搬到了距离原厂房不到1公里的产业园区。”王小平透露,今年8月,广东长虹电视产量创单月历史新高,实现月产量106万台。
目前,广东长虹一期头部阶段近百亩的旧厂房已拆除,第二阶段约80亩地块即将启动拆除。改造将分为两期、四阶段进行,将投资超11亿元建设约280亩的新园区,计划建成长虹海外出口业务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园。
通过“工改”实现增资扩产,成为广东长虹看得见的目标。
对于已经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广东长虹来说,“工改”不仅带来了宝贵的产业发展空间,也为其铺平了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
南头镇是中山的“北大门”,也是一个以家电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工业镇,镇内汇集了上千家家电企业。
广东长虹作为一家以电子、空调、小家电为核心,集液晶平板电视、显示器等产品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百亿级企业,需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把握机遇,赶上智能制造的“东风”。
“是‘工改’助推了我们启动数智化转型。”王小平坦言,经过20年发展,广东长虹在制造、物流等方面已经无法很好地匹配产业发展,尽管早有数智化转型的计划,部分生产环节也已实现智能化,但总体生产效率仍不够高。
要想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必须更加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按照计划,待“工改”新园区建成后,广东长虹将投资3亿元增设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推动生产实现深度自动化。
“我们将打造集空中传输、地面智能导航AGV、智能立库于一体的生产、物流体系,以达到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再到产品入库、发运于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王小平表示,届时,企业的电视产量将提高50%,空调产量将实现倍增。未来,广东长虹将继续打造海外出口业务智能制造基地标杆,面对大湾区“港口群+产业群+中国品牌出海”的叠加效应带来的机遇,通过“工改”实现高效物流与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提升,并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南头镇也正借力“工改”,为本土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企业提供优质土地空间。2024年1-8月,“工改”项目工业投资占南头镇工业投资约59.6%,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作者】 梁诗婷;王浩宇;陈少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