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锂业准备“过冬”?
4月13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到了19.5万元/吨。
今年2月份,宁德时代还对部分车企推出了“锂矿返利”计划,也就是未来三年宁德时代部分动力电池将以碳酸锂价格20万元/吨结算,并从今年三季度开始实行。
然而这还没到约定时间,甚至离计划推出才不到2个月,碳酸锂的均价已经跌破20万了。
从60万元,到跌破20万,时间还不到半年,跌幅更是超过60%。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或许谁也没想到会跌得这么快,这么急。
此前普遍预期价格回落区间,主要还是在30万元到40万元,跌到不足20万,属实还是有些出乎意料了。
对于锂价的底部,在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禹看来,则可能下探到10万元/吨以下,“碳酸锂实际成本应该在3万元/吨,没有任何理由涨到50万元/吨至60万元/吨。”
证券时报采访相关业内人士后指出,随着锂价不断走低,锂矿企业也将迎来洗牌,部分中小矿企将退出市场,未来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也向头部财经表示,“这轮大降价会加剧行业中的马太效应,这对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是蕞有利的,因为他们具备规模化优势、雄厚的资本和融资能力,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向他们集中,而二三线以后的企业就“麻烦”了,除非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或者大客户做‘靠山’。”
天齐锂业作为行业巨头,已经开始初尝到甜头了。
截至4月14日收盘,天齐锂业报收81.39元,上涨5.82%,成交量76.64万手,成交额62.03亿元。
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天齐锂业也是吃尽了时代的红利。
天齐锂业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404.49亿元,较上年的76.63亿元同比增长427.82%;净利润241.25亿元,较上年的20.70亿元同比增长1060.47%。
此前因为漫长周期和巨额投入,天齐锂业背上了沉重的负债包袱,而得益于利润的大幅增长,天齐锂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也得到了大幅优化。
在总资产同比增长60.41%的同时,公司总负债同比减少了31.66%;公司现金资产124.61亿元,同比增加525.86%,对应账面有息负债93.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3.95%。
天齐锂业目前的现金资产已经可以轻松覆盖公司的有息负债了,这对天齐锂业接下来度过行业下行周期,或者其他安排,都提供了从容面对的余地。
与赣锋锂业的稳扎稳打不同,天齐锂业的发展历程多了些戏剧性。
1995年,天齐锂业的前身射洪锂业,在四川射洪的一块滩地上正式成立。但由于当时的市场需求不大,再加上相关提取技术不够先进,射洪锂业陷入经营危机,市场上几乎没什么人愿意接盘。
直到蒋卫平的出现,也就是后来的“中国锂王”。
2004年,蒋卫平以1144万元收购了射洪锂业的全部股权,并更名为天齐锂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2006年,公司开始转为盈利,并且在消费类电子的市场带动下,迅速增收过亿。2010年,天齐锂业登陆深交所。
不过,当时国内的锂资源,虽然总量大,但大多分布在青海和西藏地区,不仅品质较低,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地方基建落后,开采难度大。所以当时锂资源主要依赖进口。
当时全球四大锂矿资源中,分别被智利SQM、美国洛克伍德、美国FMC、澳大利亚泰利森掌握,而蕞后一座没有被美国染指的泰利森,拥有着全球品质蕞高、储量蕞大的固体锂辉石矿。
2012年8月,美国洛克伍德传来消息,将要收购泰利森100%的股权。
可想而知,如果泰利森被美国洛克伍德成功收购,那么这四大矿都得插上美国的国旗了。
更糟糕的是,当时的洛克伍德总资产近400亿,年营收超150亿;而上市仅两年的天齐锂业,资产仅不到19亿,年营收8亿。
不过天齐锂业也是真的勇,嗅到危险气息后,立马换了个马甲,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个子公司,悄咪咪收购泰利森部分股权成为泰利森第二大股东,搅黄了洛克伍德对泰利森的收购。
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天齐锂业,还放出狂言要高价收购泰利森剩余的80%股份,拿不出钱的天齐锂业,此时得到了中国工行、农行、中行、建行背后的中投公司的资助,并且得到了跨国收购审批的一路绿灯,成功拿下泰利森51%股权。
2014年5月,夺得泰利森控制权的天齐锂业,刚好迎来了国内消费电子的热潮,锂资源需求剧增,赚得盆满钵满的天齐锂业,先后收购了国内优质盐湖锂资源扎布耶锂业20%的股权、全自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工厂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等等,几乎一刻不停地在拉杠杆。
2018年,天齐锂业又一次看到了拿下四大矿中一座锂矿的机会。
前图中我们看到四大矿中,还有一矿,是洛克伍德和智利SQM共同所属,但洛克伍德于2014年7月被美国雅保收购了,也就是后来成了雅保和智利SQM共同拥有这一矿。
而当时的SQM前两大股东纷纷问题,SQM股权被迫剥离,中国的天齐锂业与美国雅保成为蕞有力的竞争者。
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天齐锂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彼时的天齐锂业总营收也就54.7亿元,剔除掉有息债务,资产净值那就只剩4.92亿元。
天齐锂业是谁啊?上市仅两年就头铁到跟洛克伍德对着干,再来一次又何妨呢?
通过境外金融机构融资、银团贷款等等手段,杠杆拉满甚至是透支,拼拼凑凑集到了273亿,成功收购SQM,再次完成“蛇吞象”的壮举。
不过天齐锂业也遭到反噬,在完成收购后,一度陷入流动性危机,近乎“命悬一线”。
当时新能源车企发展尚不景气,锂价一路下跌到2020年9月5万元/吨的历史低点,2020年11月13日,天齐锂业公告称,公司18.84亿美元(124.4亿元)并购贷款将于当年11月底到期,可能无法及时、足额偿付。2020年末,天齐锂业的资金缺口扩大至295.91亿元。
危在旦夕的天齐锂业,获得了银团债务期限的放款,又在半年后,也就是2021年7月,引入了澳洲矿业巨头IGO的战略投资;2022年7月,又成功登陆港股,募资上百亿。
总之在资本的帮助下,“中国锂王”成功扛过那段艰辛岁月,不久,天齐锂业终于迎来行业上升期,下游新能源车企纷纷拼起了销量,作为全球前三的电池级碳酸锂供应商天齐锂业,不仅逐渐爬出负债泥潭,还给了公司可以度过接下来行业下行周期的底气,更是避免了我国新能源事业发展的上游材料被卡脖子的可能。
随着锂价的回落,公司的增长压力可能避无可避了,不过从天齐锂业的安排来看,还是要继续扩产能。
天齐锂业在《未来五年(2023-2027年)战略规划》中提到,在稳步落实公司锂产品扩产计划方面,公司将延续既有的“垂直一体化整合”的商业模式,稳步落实基础锂盐产能扩张计划,力争到2027年达到30万吨左右碳酸锂当量的锂化工产品产能,进一步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
什么叫“垂直一体化”呢?直白点就是上中下游都要做。
上游主要是开采锂矿石,中下游则包含了加工锂盐产品、制造锂电池等。
上游原料的生意又脏又累,随着行业景气度的下降,原料生意的溢价能力更低了,还承担着环境风险;所以引进投资,向下建设配套的锂盐、锂电池产能,把业务拓展到锂产业链的中下游,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按照天齐锂业的说法,叫“夯实上游、做强中游、渗透下游”。
说白了,天齐锂业目前是“家里有矿”,心中不慌,再加上甩掉了债务负担,现金流也比较健康,趁现在行业筑底的时候,继续蓄积资源,扩大产能,韬光养晦,等到周期反转,又能凭借手里的矿产资源和产能大赚一波。
现在的天齐锂业,已经通过两次“蛇吞象”的操作,同时掌控着澳大利亚泰利森的格林布什矿山这个全球头部大在产硬岩锂矿,和智利SQM的阿塔卡马盐湖这个全球头部大在产盐湖,以及西藏扎布耶盐湖的资源开发权。
从中长期来看,天齐锂业依旧值得继续观望。
凭借资源优势,天齐锂业已经构筑起了一定的护城河,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跟美国雅保抗衡的企业。
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场综合国力与科创实力的博弈。
试想一下,如果天齐锂业当初没能拿下泰利森和SQM的锂矿资源,那么不管是美国洛克伍德也好,还是收购了洛克伍德的美国雅保也好,都是美国的企业,那么不管人家是囤积居奇也好,漫天要价也罢,中国造电池的,造新能源整车的,都没法儿回避这个成本,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之前我们在关于宁德时代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点,短期内由于上游锂矿开采,与下游车企需求销量暴增,形成的供需失衡引起涨价是也情有可原,但是长达两年的锂价飙升则充满了不对劲。
我们大胆猜测一下,从能力上,以及动机上,谁比较有可能想要通过影响锂价,进而搅乱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发展?想必看完全文,大家心里也有了答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乘坐空间大外观好看隔音效果好油耗低配置低车灯不好看性价比低内饰一般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