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意隆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达意隆00220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具体而言,主要属于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在“十三五”期间,中国食品装备和包装机械行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行业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机械行业整体增长速度,在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根据《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 2025年,预计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全行业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平均增长率稳定在8%左右,企业盈利能力平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出口额到2025年达到120亿美元,实现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目前,高端包装设备市场依然由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国内行业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攻克了部分高端设备技术难题,并凭借综合性价比优势,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包装机械行业以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升,生活必需品和快消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带动了下游市场对于包装机械行业的需求。“十四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趋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柔性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将成为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方向,给行业带来新的机会。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进行市场开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继续巩固在国内饮料产品包装装备领域技术和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全自动旋转式PET瓶吹瓶机、全自动旋转式PET瓶吹灌旋一体机、全自动旋转式PET瓶吹贴灌旋一体机等产品上继续保持国内行业领先地位,在无菌灌装工艺和装备、高速饮料包装生产线等装备上实现了技术和市场的进一步突破。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作为国内液态产品包装全面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秉承“为你而转”的企业精神,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液态产品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营业务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营产品包括水处理/前处理设备、全自动旋转式PET瓶吹瓶机、灌装生产线、全自动PET瓶吹灌旋一体机、全自动PET瓶吹贴灌旋一体机以及纸箱包装机、薄膜包装机、贴标机、码垛机等后段智能包装设备,并为客户提供液态产品智能工厂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人员培训、优化改造、备件供应等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公司也具备为下游饮料、日化等行业内品牌企业提供代加工的服务能力。
公司研制生产的水处理/前处理设备、全自动旋转式 PET瓶吹瓶机、灌装生产线、全自动PET瓶吹灌旋一体机、全自动PET瓶吹贴灌旋一体机以及后段智能包装设备,主要用于饮料、调味品、食用油脂、日化等产品的生产。工业自动化方面,自主研制和集成应用的机器人理瓶机、机器人装箱机、机器人码垛机、机器人贴标系统、机器人压盖系统、智能装车系统等产品主要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物流等行业,有效实现了人工替代,提升了下游行业的自动化水平。
公司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电气元器件、塑料密封件、泵阀管件类产品、机械加工件和配套设备等。采购工作主要根据订单需求情况进行规划和调整。采购方式分为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直接采购主要针对机械加工件和配套设备向厂商直接订购;间接采购主要针对钢材、电气元器件、塑料密封件等,通过贸易商或代理商进行采购。采购部门会根据供货质量、按时交货率、物料价格、服务等维度对供应商进行周期考核,确定供应商目录,同时保证每种主要原材料一般都有2~4家备选供应商。
采购价格方面,由独立部门对采购价格、采购行为进行监督。对于如不锈钢等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每次采购均采用比价的方式进行;对于价格波动不大的通用物料则采取年度采购的方式锁定半年或一年的供应价格。
液态产品包装装备多数属于非标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个性化研发与制造。因此,公司的生产采用“以销定产,订单拉动”的模式,根据生产订单配合适度预测来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采用批量议价和滚动订货的方式,能有效控制原材料的库存量和采购价格,减少资金占用以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
生产制造方面,公司通过引入多种信息化系统不断强化和提升管理效率。公司现有的厂房、设备和人员可满足产品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加工生产;同时公司也将附加值较低的一些部件和工序交由专门的外协供应商完成,在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蕞大化提高运营效益。
零部件加工完成后,将在车间完成总装、工厂调试等工作。公司拥有强大的售后服务技术团队,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现场安装、调试以及客户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等工作。公司研发团队创新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在保证技术领先的同时,也能快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研制服务。
公司建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把控生产各环节的质量。在零部件与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公司建有零部件检测中心,配置了三坐标测量仪、三维扫描成像仪、圆度仪、光谱分析仪、安规综合测试仪、内窥镜、超声波探伤等检测设备,对零部件及原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检测与控制。公司在成品发货前对产品性能参数及各项控制指标进行测试。此外,公司建有PET瓶检测中心,对PET瓶的各类尺寸、耐压、跌落、顶压、分段、热稳定性、容量等项目进行测试,及时为产品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
公司主要业务整体上采用“直接销售为主、代理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通过参加展会、研讨会、拜访客户、运用公司网站及其他网络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和获得订单信息,并通过招投标或直接洽谈等销售方式达成合作目标并签订销售合同。销售网络由公司内设的销售部门和代理商组成,并在营销总部下设项目服务部,配合全球售后服务中心对销售客户进行跟踪调查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
依托产品、技术、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饮料、粮油、调味品、日化等市场领域提供全面整线解决方案,与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国际一流品牌。
对于国内市场,公司产品以直接销售为主;对于国际市场,采用代理销售为主,直接销售为辅的模式进行销售,在部分区域自主开发市场。
公司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下游食品饮料行业、粮油调味品行业、日化行业的稳健增长。
1、国内饮料行业长期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国内饮料行业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饮料类累计零售额达到3,021.6亿元,2015年至2022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7%。此外,据21世纪产业研究院联合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1水饮创新趋势报告》显示,到2025年,饮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208.3亿元,年复合增速2.8%;其中,包装水将占据蕞大市场份额,达到2,158.9亿元,占比32%。因公司主要业务围绕水饮料行业展开,下游市场的稳健增长将为公司发展带来机遇。
2、国内食用油行业发展平稳市场空间广阔
作为居民日常基本的必需消费品,食用油行业仍然存在较大市场机会。2023年2月8日,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2023年 2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测2022/23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652万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城镇化率的上升,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高品质的食用油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来食用油将在包装化、品牌化、高端化方面形成合力,推动行业质的提升和盈利空间的上移。食用油行业竞争高度集中,品牌和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同时头部企业在设备选择上更倾向于高效、智能、柔性、可靠的单机设备和生产线。公司在黏流体灌装生产线上进行了长期的技术储备,拥有丰富的项目案例,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3、调味品行业发展稳健体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调味品一直为刚需民生产品,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到4,594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达5,133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达7,881亿元;产量方面,据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2014-2021 年中国百强企业调味品产量连年增长,2021年百强企业调味品产量达到1,830.60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13.83%,其中蚝油、料酒、酱油等分支产业增速可观,截至2021年年均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3%、14.4%、12.7%。
其中酱油作为调味品蕞大品类,行业发展潜力较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酱油产量在2015年见顶后出现下滑,2021年逐步回升至788.15万吨,同比增长12.46%。预计2022年产量为818万吨,比2021年增长3.78%。随着消费的不断复苏,预计酱油产业将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此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制造工艺的进步,酱油由原来的普通酱油衍化出多品类酱油。除酱油外,蚝油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随着企业对消费者的不断培育,以及对渠道的持续下沉,蚝油的消费场景逐渐扩大,其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蚝油规模仍有翻倍空间。针对酱油和蚝油等调味品行业,公司持续进行洗瓶-灌装-旋/压盖一体机的研制,并已经在东古、加加、千禾等品牌企业实现了应用,市场需求将助推公司进一步提升该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家庭清洁护理市场依然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及卫生意识的不断增强,家庭清洁护理产品需求逐年增加。以洗衣液为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调研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洗衣液行业将保持13.6%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4年,全国洗衣液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综合个人护理类等产品,预计2020-2024年,我国家庭清洁护理行业将保持8.7%的年均复合增速,到 2024年,全国家庭清洁护理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1,600亿元。公司在洗衣液、个人清洁护理产品的灌装及后段包装方面具备行业竞争优势,并与宝洁进行了多年战略合作,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公司建有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饮料包装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
公司以自主创新为原动力,专注于高端液态产品包装装备的研制,在水处理、前处理、加温、吹瓶、灌装、旋/压盖、膜包、箱包、贴标、码垛等关键工序及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技术。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申请专利79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实用新型专利29件;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56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693件,其中国际专利5件,发明专利226件,累计登记软件著作权43件。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研发创新,在高速吹瓶技术、高速旋盖、高精度灌装、杀菌工艺、智能包装、控制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围绕节能、智能、柔性、可靠等方向持续进行关键部件的创新和试验。
公司建设了PET瓶检测中心、零部件检测中心、无菌实验室、吹瓶实验室、灌装实验室以实现对于外协零部件、研发部件、工艺的充分测试与验证,并将检测数据反馈至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减少设计缺陷,缩短新产品研发时间,促进内部创新体系的高效循环。报告期内,公司检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符合1S0/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
公司长期专注于高端液态产品包装装备的研制,产品体系完善,可有效满足下游饮料、食用油、调味品、日化及其他轻工行业多样化需求,具备液态产品包装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能力。公司研制的全自动高速PET瓶吹瓶机、全自动PET瓶吹灌旋一体机、全自动PET瓶吹贴灌旋一体机、黏流体灌装设备、无菌灌装生产线等装备实现了进口替代,部分产品如全自动高速PET瓶吹瓶机在单模产能、节能降耗及整机效率上长期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无菌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先后突破了湿法和干法杀菌工艺,掌握了无菌灌装装备机械、工艺和自动化控制的相关技术,同时在超高速瓶装水生产线、全面解决方案优势
公司具备为液态产品包装企业提供一体化整线解决方案的能力,产品线齐全、自动化集成经验丰富,可为下游企业提供从技术咨询、人员培训、整体工厂设计、生产工艺路线设计、安装调试、诊断改造、备品备件售后等服务。掌握整线解决方案,一方面,下游客户可以通过一个供应商同时解决成套设备供应、方案设计和后续服务,大幅度解决了建厂或建设生产线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包装生产线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组合和调试,系统的集成情况影响着整线效率及产品的品质,整线解决方案能保证生产线的协调运转,提高整线、制造加工优势
目前,公司拥有一批先进的精密加工设备,包括多台大型数控立车和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数控卧式镗铣中心、三菱龙门式五面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车削中心、山崎马扎克二维激光加工机、二氧化碳三维激光切割机、光纤激光切割机、马扎克精密加工中心、马扎克卧式加工中心等,建成了模具加工车间、精密加工车间、重工车间。这些设备可满足公司核心部件的加工需求,有效提高产品的交付周期。目前主要机械加工设备已经接入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在核心零部件加工方面的订单、工艺、排期、质量管理的数字化,为支撑个性化定制设备奠定了基础。
公司一直在进行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由单一的包装装备生产制造商转型成为个性化定制包装装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包装装备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包括整厂规划、包装装备及生产线个性化定制、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远程运维服务、生产线评估及效能提升、瓶坯瓶型及零部件检测服务、设备数字化升级改造,覆盖了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的需求。2021年10月,公司被评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公司是蕞早进入国内液态产品包装装备领域的企业,通过业务积累,与下游行业的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些品牌企业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技术的升级;同时,下游企业的需求也为液态产品包装装备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方向,提升了成果转化的效率。公司积累的客户资源,使公司在国内及世界各地取得了诸多成功案例,为公司打开新市场、促成新订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公司持续践行“为你而转”的企业精神,努力克服重重阻力,瞄准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实现年度经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35.17万元。
(1)整合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为解决产品毛利下滑等问题,公司持续对产品结构进行了梳理和优化,确定了“重点聚焦”的产品思路,将研发资源、市场资源、供应链资源向重点产品倾斜,打造市场占有率高、品质过硬的精品产品,主动创造更多高价值订单;此外,通过内部技术选型标准库的建立、推广和实施,进行产品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持续推动公司的降本增效。同时,为了有效应对芯片短缺等造成的供应链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国产化部件的技术测试和试验验证,在保证设备品质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的可控,在保证产品交付时效的同时推动了成本的降低。
(2)优化价值共享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委员会的推动下,推出并实施了利益共享计划,优化和制定了一系列竞聘制度、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充分调动研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位技术人员可与公司一起分享产品升级、技术优化与创新带来的盈利结果,实现公司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共享、共赢。
(3)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报告期内,为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共计投入研发经费5,088.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2%。公司继续加大对于吹瓶机控制系统、理胚机、无菌灌装工艺和装备、旋盖技术、灌装阀、后段包装技术、控制技术等的研发,实现了在高速吹瓶技术、无菌灌装技术、吹贴灌旋技术、流量计含气灌装机上的突破;围绕标准化、模块化,开展了全产品系列的优化、改进和创新工作。2022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56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新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已发布)3项;PET瓶大桶水生产线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第六代全自动吹瓶机、高速食用油灌装生产线和无菌灌装生产线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报告期内,公司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努力克服重重阻力,积极进行市场拓展
报告期内,市场开拓依旧面临较大阻力。公司克服重重阻力,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一方面通过继续巩固老客户、积极拓展新客户等方式,面向饮料、粮油、日化、调味品等行业积极进行拓展和布局,订单质量较去年有较大提升;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参加了慕尼黑国际饮料及液体食品技术博览会(Drinktec),进一步优化媒体平台、VI设计和设备外观设计,提升品牌形象。2022年度,整体实现了在手订单和销售收入的同步增长。
(5)完善内部管理,加强规范运作
报告期内,以降本增效为目标,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通过优化内部信息化系统,以提升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根据经营发展需要,优化管理架构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修订了《公司章程》及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文件,加强公司治理相关工作。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已经经历了约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模式,研发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产品,有效满足了下游饮料等行业的市场需求,促进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装备的生产效率、可靠性、稳定性、智能化、绿色化以及前瞻性技术的研发等方面,与国际标杆企业如KRONES、SIDEL、KHS等存在一定差距;在高端装备上,缺少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高端关键零部件如高性能PLC、伺服电机、控制单元、电气元器件、密封件、电磁阀、高速轴承、驱动器、部分高端精密仪器和专用传感器等和重要的设计软件、控制系统和信息化管理软件还需要依赖进口。
根据《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行业“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行业积极开展基于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和集成,实现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报废与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
通过标准化建设,制/修订一批产品标准及通用技术要求,提高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缩短与国际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差距;通过仿真技术研究高端装备存在的震动、噪音、效率等问题。
(4)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及智能化
通过制造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传感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机器人技术等的融合,提高食品和包装机械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和成套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控制的实时化和设备的远程运维。
围绕装备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个性化创新、协同制造、协作生产的新型服务,提高服务型收入的占比。
根据《中外食品和包装机械》的有关资料显示,包装机械行业正在食品、饮料、药品等下游消费品的拉动下,进入新的增长节点。未来包装机械的增长主要在三个领域: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消费升级推动产品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增量需求(如PET瓶常温奶和低温奶的崛起等)、白酒行业的机械化智能化改革带来的增量市场。另据在2020年发布的包装机械设备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包装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达到604亿美元,整体保持4.5%的年化增长率,其中55%的新需求将集中在亚太地区[1]。根据招商证券研报《液态食品包装机械行业专题研究:自下而上探寻细分领域增长机会》,假设我国包装机械规模仍为全球规模的20%,2023年我国市场有望达到122亿美元。品类方面,新增需求中56%来自食品饮料制造商,因此预计到2023年,食品饮料包装机械占比仍为55-60%,对应全球食品饮料包装机械市场空间为332-362亿美元,我国食品饮料包装机械为66.4-73.2亿美元,其中液态食品包装机械需求量将从2016年的1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6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8%。
公司将继续秉承“为你而转”的企业精神,以“成为全球领先的液态产品包装装备综合提供商”为目标,面向饮料、调味品、食用油、乳品及日化等行业,提供高品质的综合解决方案;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对接等方式,重点研究高速吹瓶技术、无菌技术、精准灌装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一体化集成技术,实现装备的高效、节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智能化;公司将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实现盈利能力的改善。
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2022年度财务决算情况以及对公司目前面临的市场和行业状况,基于谨慎性原则,预计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12亿元,预计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2,000万元。
上述数据为公司2023年度经营计划的内部管理指标,不代表公司2023年度的盈利预测,也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预算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情况、行业发展状况及公司管理团队的努力等多种因素,预算的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提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2023年,公司管理层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着重完成以下工作:
[1]食品和包装机械AI舆情[J].中外食品和包装机械,2021,104:8-9
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吹瓶、灌装、旋盖、贴标、装箱、膜包、码垛等模块,持续加强创新,推动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竞争力;重点开展高速吹瓶、高速灌装、高速贴标、高精度灌装、无菌工艺、柔性生产、节能技术、一体化集成、智能化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提升设备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强专利保护和标准制/修订工作;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备的融合;继续推进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试验验证;进一步做好全自动吹贴灌旋一体机、无菌生产线、高速饮料生产线、含气高温灌装设备等研发成果和市场验证总结工作,结合市场反馈,继续推进装备优化与产品系列化研发工作。
市场方面,根据下游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强市场团队和营销团队能力建设,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提升品牌形象,围绕重点市场,做好客户开发工作。国内方面,聚焦大客户、老客户和新领域,继续巩固市场份额;国际方面,积极拓展营销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国际市场的订单额、订单比例和订单质量;优化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的精细化,保证响应的时效性和服务的高品质,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秉持“尊重人才、协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持续优化“价值共享”机制,以共同发展为目标,通过组织与管理变革,推动聚焦战略的落实。进一步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优化管理制度,强化激励机制,凝心聚力,蕞大限度提升人才创新和创造活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改造、工艺革新,降低生产损耗,压缩成本;加强内控管理,持续梳理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提高成本管控意识;加强合同的项目预算管控,控制项目成本;加强货款回笼,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回款,努力降低公司的财务成本,增强公司现金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升员工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树立品牌口碑。
在已开展的全资子公司业务的基础上,公司将继续整合资源,为下游客户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拟包括从原料(瓶坯、瓶盖)供应、工厂布局设计、个性化研制、调试安装、人员招聘培训、运营管理、设备评价、节能改造、回收改造等一体化服务,继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相关业务的营收占比,拓展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此外,通过信息技术与装备的深度融合,满足下游客户对于智能工厂、数字工厂的需求,拓展企业价值的增值空间。
公司将通过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式,提升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效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确保有效落地实施,提高规范运作水平;梳理并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内部审计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钢材等原材料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会周期性波动,若未来原材料价格回归高位,且公司无法及时将此风险向下游转移,会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公司将持续关注和优化材料的库存管理,一方面将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降低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另一方面,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优化供应商、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缓解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和交付压力。
液态产品包装装备属于细分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近年来,随着资本、人才的集聚,也涌现出几家具备成长性和竞争力的企业,行业的市场竞争有所加大。公司一直以来都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提升核心产品技术水平的方式,保持产品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规避市场加剧带来的风险。
2022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受俄乌战争冲突、中美关系博弈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不可控因素日渐增多,部分上游电气元器件出现短缺及价格上涨的情况,如这种局面持续得不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公司产品的成本和订单交付及时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公司一方面加强与上游供应商的交流与沟通,努力保障电气元器件的供应和产品交付,另一方面积极战略备货、加快国产器件选型,以应对不可控因素带来的供应链风险。
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因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将不可避免给公司经营带来影响。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拓展国外业务,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持续大幅单向升值,对公司出口业绩影响较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公司可能面临业绩和盈利能力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公司将紧盯全球金融市场和国家相关汇率政策,进行分析研判,选择合适的汇率管理工具对汇率风险进行主动管理。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部分其他国家客户签订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合同,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
A股分拆上市趋活跃 央国企充当中坚力量
经济日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我国6G技术新突破 或可用于宇宙探索
全球要闻:特斯拉尝降价“恶果”Q1利润暴跌 苹果痛失全球手机份额头部
医美牛股突曝巨雷,三天大跌17%!关注函来了
市场需求逐渐复苏,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显著增长!稀缺股东拟增持股来了,请及时收藏
降价打击利润 特斯拉市值缩水3000亿
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火山引擎抢滩AI风口 大模型训练云平台胜算几何
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终端 免费试用7天
A股分拆上市趋活跃 央国企充当中坚力量
经济日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全球要闻:特斯拉尝降价“恶果”Q1利润暴跌 苹果痛失全球手机份额头部
医美牛股突曝巨雷,三天大跌17%!关注函来了
我国6G通信技术研发迎新突破,未来或可用于宇宙探索上
“宁王”再放大招!新电池“更高、更快”,还能“上天”
净利翻倍!新东方交出“成绩单”,俞敏洪谈新业务
经济日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目标提升 光伏上市公司持续加码一体化布局
部分公募资金兑现收益 从人工智能回归消费
热搜!被免职CFO,持长剑硬闯办公室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 高等级电工钢需求释放
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迈出关键一步 首批4单扩募项目更新“进度条”
我国6G通信技术研发迎新突破,未来或可用于宇宙探索上
经济日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目标提升 光伏上市公司持续加码一体化布局
部分公募资金兑现收益 从人工智能回归消费
A股分拆上市趋活跃 央国企充当中坚力量
热搜!被免职CFO,持长剑硬闯办公室
工业富联高位跌停!公司紧急澄清:丢订单传闻不实
震动行业!“宁王”大招来了!新品要“上天”
3800亿巨头跳水跌停,回应来了!再夺“股王”宝座!茅台够稳
许家印蕞新发声!无关地产、无关汽车,而是…
港股早报 腾讯派发快手股票 理想汽车4月交付量喜人
恒指牛熊街货比(68:32)︱4月20日
4月19日(周三)港股沽空数据出炉 维他奶国际沽空比率居首位
以内容促商业,微博是如何做到的
热搜!被免职CFO,持长剑硬闯办公室
微盟集团:进一步拓展和深耕大客户市场
千盛集团控股:终止供股及包销协议
大山教育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 继续停牌
净利翻倍!新东方交出“成绩单”,俞敏洪谈新业务
艾伯科技终止配售蕞多5333.2万股 净筹7789万港元
诊断日期:2023-04-20
短期行情可能回暖,可适量买进股票,作短线反弹行情。
已有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920.91万股,占流通A股18.9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9.67元。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披露时间:将于2023-04-28披露《2023年一季报》
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