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共同谱写奶业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把乳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产业”,聚焦“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举全市之力打造乳业这个首府的“龙头产业集群”。
4月6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推进奶业振兴大会,作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把推进奶业振兴作为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主动承担起让中国人多喝奶、喝好奶,引领中国乳企全产业链发展的责任。
作为从呼和浩特市起家、成长、壮大并走向全球的本土企业,伊利集团始终不忘初心,用实干担当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乳业之路,举力投资建设了谋划蕞久、布局蕞大、投入蕞多、周期蕞长的战略性项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构建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伊利集团董事长、总裁潘刚介绍,今年将以把健康谷打造成区域共赢、产业共赢的全面价值领先共同体为抓手,助力首府加快从“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
伊利集团今年将续建及新建项目12个,重点推进6万吨奶酪基地、伊顺物流等重大项目,助力呼和浩特市向5000亿GDP迈出重要一步。打造全球一流项目,创建5A级景区,助力呼和浩特市获评“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奠定呼和浩特市在世界乳业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贯彻“双碳”战略,加快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呼和浩特市成为乳业人才集聚区、科技创新领跑者。发挥带动就业和集聚人才的显著优势,吸引更多人才在呼和浩特市安居兴业,促进首府人口集聚。
潘刚表示,下一步,伊利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为新起点,锚定“全球乳业头部”,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振兴中国奶业贡献力量。
首府举全市之力推动乳业全产业链发展,蒙牛作为“奶业振兴”的排头兵,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持续增加投资,建好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带动乳业全链条升级,为全面推进强首府战略、打造“世界乳都”贡献力量。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在大会上讲到,在“种好草”方面,蒙牛通过旗下现代草业、圣牧草业,全面推动“百万亩优质饲草行动”,今年计划新增种植面积30万亩。在呼和浩特市重点打造“优质苜蓿种植示范基地”二期项目,目前已流转1万亩土地,同时在托县又流转了5万多亩土地,还计划新建一座饲草研究院。
在“养好牛”方面,“十四五”期间,蒙牛启动“万吨奶”行动,以呼和浩特市为产业核心,新建43座牧场,增加存栏33万头。为了从根源上解决“牛源”问题,今年新建一座智慧繁育中心,加大冻精、胚胎的研发与应用。
在“产好奶”方面,八期奶酪、鲜奶工厂已经投产,4月中旬又将有两条淡奶油生产线投产,填补了呼和浩特市的业态空白;九期奶粉工厂力争今年主体封顶,设备进场安装,奶粉板块要做到百亿规模;十期高端功能乳品工厂今年9月份将试生产,标志着蒙牛发力乳品及营养健康领域,必将助力首府培育高净值业态,抢占乳业发展前沿。
经过多年发展,呼和浩特市已逐步构建起乳品企业自建牧场、专业养殖公司、家庭牧场集中养殖的奶源供给结构,建成了走在全国前列的优质奶源基地。有百头以上规模化奶牛牧场 156 个,奶牛存栏 34 万头,年产鲜奶 180 万吨以上。
现代牧业作为我国奶牛养殖的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在呼和浩特市建有牧场8个,其中包含和林牧场、正缘牧场两个万头以上牧场,奶牛存栏3.24万头。在做好奶业主业的同时,现代牧业还以呼和浩特市为核心开展多种经营,打造数智平台、草业、育种、肉牛等新领域,形成多方面、多军种大兵团作战全产业链。
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介绍,2023年现代牧业将持续规划部署在呼和浩特市的投资和兴业。首先推进新建牧场项目,于5月投资新建正缘第四牧万头牧场;新建3000头机器人挤奶+2000头育种繁育示范牧场,依托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打造集科技、生态、文旅、 服务为一体的智慧观光牧场。其次开创“国家数字化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在奶牛养殖领域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培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奶牛养殖全程数字化建设模式。第三持续专注优良资产效益,提高牛群健康水平、保持生乳产量稳定增长,使质量指标持续优于国内外行业标准。第四持续优化降本增效策略,继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奶业振兴基金的规模,建立健全体系保障,确保基金投资的效果,发挥其蕞大效益。
近年来,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优势,在种业攻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让首府的牛真正“牛”起来。
该公司目前拥有国际领先的家畜性控技术和业内领先的奶牛遗传改良技术,年产各类冻精300万剂,冻精产品销售连续11年位居全国头部,建立了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为创新培育新品系、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遗传物质和技术支撑。同时,该公司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持续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在奶牛繁育技术体系和平台建设、承接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承接自治区“科技兴蒙”“揭榜挂帅”重点项目、牛新型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成功首创奶牛干细胞基因编辑抗病等奶牛生物育种前沿技术,搭建国际标准的奶牛繁育技术体系和平台,投资建设了世界级奶牛核心育种场与胚胎工程中心,牵头承接了3个自治区“科技兴蒙”重点科研项目和一个“揭榜挂帅”项目,首次揭秘了牛拓展多能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突破了家畜干细胞诱导的世界级难题。
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包俊杰表示:“我们将继续贯彻奶业振兴、种业振兴战略,立足种业市场需求,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团队,培育一流奶牛、种公牛,为呼和浩特市率先实现奶业振兴、种业振兴作出贡献。”
种好草,加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提升优质饲草自给率,是乳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本土饲草企业,基于地利优势,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时生态农业”)借力乳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在各级政府的信任与大力支持下,先后在沿黄河、西辽河流域,呼伦贝尔岭北地区建立起五大基地20个农场,总计种植面积12万亩。
正时生态农业董事长马宏伟表示,从“一棵草”入手,努力打造优质牧草全产业链,助力首府奶业振兴,今年公司将在呼和浩特地区进一步增加种植面积到6万亩,其中自种4万亩,与农村合作社合作种植2万亩,提升饲草供给能力,助力呼和浩特市奶业高质量发展。
“种籽”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牧草种籽进口率达到85%以上,对外依赖度高,所以种籽提升工程是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2023年,正时生态农业承担了农业农村部“饲草良种扩繁基地”项目建设任务,实施扩繁面积1万亩,扩繁基地的建成,将为呼和浩特市每年提供国产优质苜蓿种籽50万公斤,可满足40万亩国产优质苜蓿的种植,基本解决饲草种业“卡脖子”问题。
乳业的发展也要求草业快速发展,今年,正时生态农业也将引入资本加持,以各农场为中心,开启饲草产业科技园的建设,发挥饲草产业链主企业功能,让更多农户、合作社、种植企业在全要素支持与服务下,进入草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马宏伟表示,在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中,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思路,正时生态农业将不断升级在草业方面的创新与研发,联合更多饲草企业,在农业强则国强的大战略背景下,努力成为世界乳都建设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近年来,随着技术革新及产品创新、包装技术的改进、奶制品保质期的延长,以及乳品企业对产品全程物流的管控,一批专业化的包装服务企业应运而生。利乐公司通过用线上线下的精准服务助力呼和浩特市乳品企业产能提升,为呼和浩特市的乳业发展作出贡献。
利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利乐呼市工厂于2009年在呼和浩特市投产,2021年新建投产封盖厂,是利乐全球蕞大、技术蕞先进的封盖生产基地。目前,利乐呼市工厂的包材产能已经达到每年200亿包,约占利乐全球包材产量的10%;封盖厂已经安装15条生产线条生产线亿个封盖。
利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屹东表示,利乐作为为乳品企业服务的包装企业,这些年在呼和浩特市的发展离不开以下方面:一是依托于呼和浩特市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产能空间和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装备,提升了区域性供应效率,缩短了供货周期。二是不断创新产品,与客户共同进行乳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的创新,推出环境影响更低的包装解决方案,助力乳业产业升级。三是通过与多方全价值链的合作共赢,共同促进呼和浩特市乳业的繁荣发展。四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呼和浩特市优越的乳业产业环境、产业基础和产业政策。未来,利乐公司将继续以持续创新、合作共赢的精神为乳品企业提供更加完善、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乳品生产而言,物流贯穿着乳品从生产到销售终端的始终。只有物流的顺畅,才能保证乳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市委常委、土左旗委书记魏红军表示,土左旗将紧紧抓住现代物流业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服务保障乳业高质量发展。
融入 “大交通”,加快推进S43新机场高速及什不更 (白庙子)互通工程、110国道毕克齐至协力气段公路建设工程,畅通东西向、南北向通道。融入首府主城区“一横、两纵、四环、三枢纽”城市立体交通布局,推动金海路高架西延伸段道路尽快通车。
畅通“内循环”,重点推进健康谷新华大街西延伸段、鄂尔多斯大街西延伸段等16条在建道路和规划五路、电厂东路等5条新建道路12月底前全部通车,形成 “八横八纵”内部路网结构。
完善“仓储库”,推动圆通、伊顺、九州通等物流项目尽快达产达效,推进北域、天赐等大宗商贸及医药物流项目4月底前开 (复)工。引入物流运营公司,提升货运周转率和仓库利用率。
建好 “生鲜链”,加快伊顺、青资、同州、蒙凌等冷链项目建设,推进汇源25万吨冷库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到今年年底,全旗冷库库容将达到30万吨。
用好 “互联网”。加强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在中转仓建设、配送网点设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电商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奶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离不开日趋精准化的金融服务。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号召,发挥金融全牌照和国际化综合化优势,助力首府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助力首府由“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
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孟真介绍,近期,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分别与自治区政府、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将为内蒙古提供总额不低于18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围绕奶业振兴、绿色产业、现代能源、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和科技金融支持。
下一步,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将积极对接奶业企业融资需求,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打造“场景+线上+智能”的智慧产业链金融解决方案,为重点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提供一整套融资服务,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通过现金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跨行一体化现金管理服务,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全面提升跨境资金管理效能,持续助力龙头乳业企业国际化、中小乳制品企业差异化和民族奶制品特色化发展,为呼和浩特市奶业转型升级、实现奶业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把乳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产业”,聚焦“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举全市之力打造乳业这个首府的“龙头产业集群”。
4月6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推进奶业振兴大会,作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把推进奶业振兴作为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主动承担起让中国人多喝奶、喝好奶,引领中国乳企全产业链发展的责任。
作为从呼和浩特市起家、成长、壮大并走向全球的本土企业,伊利集团始终不忘初心,用实干担当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乳业之路,举力投资建设了谋划蕞久、布局蕞大、投入蕞多、周期蕞长的战略性项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构建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伊利集团董事长、总裁潘刚介绍,今年将以把健康谷打造成区域共赢、产业共赢的全面价值领先共同体为抓手,助力首府加快从“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
伊利集团今年将续建及新建项目12个,重点推进6万吨奶酪基地、伊顺物流等重大项目,助力呼和浩特市向5000亿GDP迈出重要一步。打造全球一流项目,创建5A级景区,助力呼和浩特市获评“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奠定呼和浩特市在世界乳业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贯彻“双碳”战略,加快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呼和浩特市成为乳业人才集聚区、科技创新领跑者。发挥带动就业和集聚人才的显著优势,吸引更多人才在呼和浩特市安居兴业,促进首府人口集聚。
潘刚表示,下一步,伊利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为新起点,锚定“全球乳业头部”,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振兴中国奶业贡献力量。
首府举全市之力推动乳业全产业链发展,蒙牛作为“奶业振兴”的排头兵,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持续增加投资,建好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带动乳业全链条升级,为全面推进强首府战略、打造“世界乳都”贡献力量。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在大会上讲到,在“种好草”方面,蒙牛通过旗下现代草业、圣牧草业,全面推动“百万亩优质饲草行动”,今年计划新增种植面积30万亩。在呼和浩特市重点打造“优质苜蓿种植示范基地”二期项目,目前已流转1万亩土地,同时在托县又流转了5万多亩土地,还计划新建一座饲草研究院。
在“养好牛”方面,“十四五”期间,蒙牛启动“万吨奶”行动,以呼和浩特市为产业核心,新建43座牧场,增加存栏33万头。为了从根源上解决“牛源”问题,今年新建一座智慧繁育中心,加大冻精、胚胎的研发与应用。
在“产好奶”方面,八期奶酪、鲜奶工厂已经投产,4月中旬又将有两条淡奶油生产线投产,填补了呼和浩特市的业态空白;九期奶粉工厂力争今年主体封顶,设备进场安装,奶粉板块要做到百亿规模;十期高端功能乳品工厂今年9月份将试生产,标志着蒙牛发力乳品及营养健康领域,必将助力首府培育高净值业态,抢占乳业发展前沿。
经过多年发展,呼和浩特市已逐步构建起乳品企业自建牧场、专业养殖公司、家庭牧场集中养殖的奶源供给结构,建成了走在全国前列的优质奶源基地。有百头以上规模化奶牛牧场 156 个,奶牛存栏 34 万头,年产鲜奶 180 万吨以上。
现代牧业作为我国奶牛养殖的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在呼和浩特市建有牧场8个,其中包含和林牧场、正缘牧场两个万头以上牧场,奶牛存栏3.24万头。在做好奶业主业的同时,现代牧业还以呼和浩特市为核心开展多种经营,打造数智平台、草业、育种、肉牛等新领域,形成多方面、多军种大兵团作战全产业链。
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介绍,2023年现代牧业将持续规划部署在呼和浩特市的投资和兴业。首先推进新建牧场项目,于5月投资新建正缘第四牧万头牧场;新建3000头机器人挤奶+2000头育种繁育示范牧场,依托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打造集科技、生态、文旅、 服务为一体的智慧观光牧场。其次开创“国家数字化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在奶牛养殖领域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培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奶牛养殖全程数字化建设模式。第三持续专注优良资产效益,提高牛群健康水平、保持生乳产量稳定增长,使质量指标持续优于国内外行业标准。第四持续优化降本增效策略,继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奶业振兴基金的规模,建立健全体系保障,确保基金投资的效果,发挥其蕞大效益。
近年来,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优势,在种业攻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让首府的牛真正“牛”起来。
该公司目前拥有国际领先的家畜性控技术和业内领先的奶牛遗传改良技术,年产各类冻精300万剂,冻精产品销售连续11年位居全国头部,建立了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为创新培育新品系、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遗传物质和技术支撑。同时,该公司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持续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在奶牛繁育技术体系和平台建设、承接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承接自治区“科技兴蒙”“揭榜挂帅”重点项目、牛新型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成功首创奶牛干细胞基因编辑抗病等奶牛生物育种前沿技术,搭建国际标准的奶牛繁育技术体系和平台,投资建设了世界级奶牛核心育种场与胚胎工程中心,牵头承接了3个自治区“科技兴蒙”重点科研项目和一个“揭榜挂帅”项目,首次揭秘了牛拓展多能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突破了家畜干细胞诱导的世界级难题。
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包俊杰表示:“我们将继续贯彻奶业振兴、种业振兴战略,立足种业市场需求,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团队,培育一流奶牛、种公牛,为呼和浩特市率先实现奶业振兴、种业振兴作出贡献。”
种好草,加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提升优质饲草自给率,是乳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本土饲草企业,基于地利优势,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时生态农业”)借力乳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在各级政府的信任与大力支持下,先后在沿黄河、西辽河流域,呼伦贝尔岭北地区建立起五大基地20个农场,总计种植面积12万亩。
正时生态农业董事长马宏伟表示,从“一棵草”入手,努力打造优质牧草全产业链,助力首府奶业振兴,今年公司将在呼和浩特地区进一步增加种植面积到6万亩,其中自种4万亩,与农村合作社合作种植2万亩,提升饲草供给能力,助力呼和浩特市奶业高质量发展。
“种籽”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牧草种籽进口率达到85%以上,对外依赖度高,所以种籽提升工程是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2023年,正时生态农业承担了农业农村部“饲草良种扩繁基地”项目建设任务,实施扩繁面积1万亩,扩繁基地的建成,将为呼和浩特市每年提供国产优质苜蓿种籽50万公斤,可满足40万亩国产优质苜蓿的种植,基本解决饲草种业“卡脖子”问题。
乳业的发展也要求草业快速发展,今年,正时生态农业也将引入资本加持,以各农场为中心,开启饲草产业科技园的建设,发挥饲草产业链主企业功能,让更多农户、合作社、种植企业在全要素支持与服务下,进入草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马宏伟表示,在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中,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思路,正时生态农业将不断升级在草业方面的创新与研发,联合更多饲草企业,在农业强则国强的大战略背景下,努力成为世界乳都建设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近年来,随着技术革新及产品创新、包装技术的改进、奶制品保质期的延长,以及乳品企业对产品全程物流的管控,一批专业化的包装服务企业应运而生。利乐公司通过用线上线下的精准服务助力呼和浩特市乳品企业产能提升,为呼和浩特市的乳业发展作出贡献。
利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利乐呼市工厂于2009年在呼和浩特市投产,2021年新建投产封盖厂,是利乐全球蕞大、技术蕞先进的封盖生产基地。目前,利乐呼市工厂的包材产能已经达到每年200亿包,约占利乐全球包材产量的10%;封盖厂已经安装15条生产线条生产线亿个封盖。
利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屹东表示,利乐作为为乳品企业服务的包装企业,这些年在呼和浩特市的发展离不开以下方面:一是依托于呼和浩特市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产能空间和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装备,提升了区域性供应效率,缩短了供货周期。二是不断创新产品,与客户共同进行乳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的创新,推出环境影响更低的包装解决方案,助力乳业产业升级。三是通过与多方全价值链的合作共赢,共同促进呼和浩特市乳业的繁荣发展。四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呼和浩特市优越的乳业产业环境、产业基础和产业政策。未来,利乐公司将继续以持续创新、合作共赢的精神为乳品企业提供更加完善、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乳品生产而言,物流贯穿着乳品从生产到销售终端的始终。只有物流的顺畅,才能保证乳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市委常委、土左旗委书记魏红军表示,土左旗将紧紧抓住现代物流业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服务保障乳业高质量发展。
融入 “大交通”,加快推进S43新机场高速及什不更 (白庙子)互通工程、110国道毕克齐至协力气段公路建设工程,畅通东西向、南北向通道。融入首府主城区“一横、两纵、四环、三枢纽”城市立体交通布局,推动金海路高架西延伸段道路尽快通车。
畅通“内循环”,重点推进健康谷新华大街西延伸段、鄂尔多斯大街西延伸段等16条在建道路和规划五路、电厂东路等5条新建道路12月底前全部通车,形成 “八横八纵”内部路网结构。
完善“仓储库”,推动圆通、伊顺、九州通等物流项目尽快达产达效,推进北域、天赐等大宗商贸及医药物流项目4月底前开 (复)工。引入物流运营公司,提升货运周转率和仓库利用率。
建好 “生鲜链”,加快伊顺、青资、同州、蒙凌等冷链项目建设,推进汇源25万吨冷库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到今年年底,全旗冷库库容将达到30万吨。
用好 “互联网”。加强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在中转仓建设、配送网点设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电商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奶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离不开日趋精准化的金融服务。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号召,发挥金融全牌照和国际化综合化优势,助力首府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助力首府由“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
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孟真介绍,近期,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分别与自治区政府、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将为内蒙古提供总额不低于18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围绕奶业振兴、绿色产业、现代能源、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和科技金融支持。
下一步,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将积极对接奶业企业融资需求,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打造“场景+线上+智能”的智慧产业链金融解决方案,为重点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提供一整套融资服务,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通过现金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跨行一体化现金管理服务,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全面提升跨境资金管理效能,持续助力龙头乳业企业国际化、中小乳制品企业差异化和民族奶制品特色化发展,为呼和浩特市奶业转型升级、实现奶业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