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张继委员:建立春联内容供给形式并形成生产流通消费国家级文化产业链
春联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对人民有着持久的、润物无声的启迪作用。当下市场上的春联存在着内容精气神不足、不符合对联规则、书法水平普遍处于低端等诸多乱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应通过春联形式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书法家张继艺术造诣深厚,在文化艺术领域屡获殊荣,多次在国家级书法篆刻大展中获奖,并多次担任全国重要书法篆刻展览及评奖活动的评委。张继书法尤以隶书见长,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在书法教学领域,张继亦成绩斐然,先后出版有《隶书研究》《中国书画千字文》等著作。作为连续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张继在两会时期都会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关于文艺发展,特别是关于书法发展的提案建议。
今年,张继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建议建立春联内容供给形式并形成生产、 流通、消费国家级文化产业链的提案。
张继在提案中针对“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通过春联形式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国的春联文化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道美丽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联内容和形式也在与时俱进。然而,当下市场上的春联存在着内容精气神不足、不符合对联规则、书法水平普遍处于低端、高质量产品市场供应严重不足等现象。
张继在提案中建议,加强春联文化方向引导使之成为国家行为,将春联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深化的工作规划,组织各地中小学生观春联、赏春联、品春联、写春联,在全国书法展览活动中设置春联专项展,将春联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项目等。
并形成生产 流通 消费国家级文化产业链的提案
春联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所表达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文化意蕴和审美取向,承载着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人民有着持久的、润物无声的启迪作用,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道美丽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联内容和形式也在与时俱进,成为铭刻在人们心中深刻的时代印迹。目前,全国家庭已近4亿户,每逢新春佳节,家家张贴春联且保存时间较长,寥寥数言,大义毕现,喜气盈门,纳福呈祥,是传递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的良好载体。
我国的春联文化包括内容、书写、挂贴等一整套规范样式,可谓传承有序。然而调研发现,当下市场上的春联存在以下现象:有些内容精气神不足,有些不符合对联规则,书法水平普遍处于低端,有些甚至野俗媚俗,高质量产品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通过春联形式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特建议如下:
1、加强春联文化方向引导使之成为国家行为。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或人民团体成立春联内容创作、生产联席机制,结合当下已开展实施的“文化进万家”“送万福进万家”、春联艺术“百千万”光大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各省区市县乡镇形成惠民工作网格化,在一定范围内征集、评审出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具有文化内涵、符合对联规则的内容,并联合相关艺术机构和团体,通过各级书法家协会以文艺志愿服务的形式走基层,写春联,送文化。
2、将春联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深化的工作规划。工业化生产线印制出来的春联覆盖千家万户,在不违背国家和地方关于春联制作相关条例的前提下,建议建立春联内容供给形式和生产、流通、消费国家级文化产业链,由国家文化基金补贴春联生产厂家,以低价、优质的方式向市场充分供应高质量春联。并由各级政府组织当地社区及文明实践中心等基层单位,集中开展春联文化惠民服务,让优质春联更加有效地传播正能量,为基层群众提供可看、可读、可听、可学、可用的春节文化艺术产品。
3、建议组织各地中小学生观春联、赏春联、品春联、写春联。通过书法艺术进校园、春联文化进课堂的形式,深化爱国主义和社会美育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建议在全国书法展览活动中设置春联专项展。结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楹联书法作品展等学术活动,聚焦中华春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广泛征稿、专业评审、集中展示全国春联书法优秀作品。特别突出的艺文兼备的作品可推荐到全国重要春节文艺展演活动中向全国观众展现。
5、将春联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项目。每年春节,我驻外人员、海外华侨华人及各国友好机构都会举办文艺汇演、写春联、挂灯笼、舞龙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可以将春联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项目之一,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