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建议收藏】重磅!2023年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图谱(附产业政策、产业链现状图谱、产业资源空间布局、产业链发展规划)

admin7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19

  全国新能源汽车供需规模;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值;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贵州省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价值链分布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增长,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354.5万辆、实现销量352.1万辆;同时,据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未来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预计销量将突破7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池材料、元器件、电机电控和常规部件等等;中游是整车制造,按车辆用途写细分为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配套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运营服务;下游包括汽车后市场服务、电池回收等。根据新能源汽车各产业链环节的毛利率状况可知,目前,元器件-IGBT、上游电机电控及下游汽车后市场环节的利润水平相对较高,其中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代表性上市公司毛利率高达45%-55%;另一方面,上游常规部件、内外饰件等环节的毛利水平较低、附加值较低。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省级政策解析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助推新格局加速构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重要能源基地等加速建设,为贵州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2022年,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加码,2022年全年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超过20条,超过前两年政策发布速度。

  “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城市物流车、环卫车等专用车,培育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十四五”时期,贵州省提出要抢抓蕞后5年左右时间窗口期,力争到2025年,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的有效占比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兴支柱产业。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政策热力图

  除省级产业政策外,贵州省下辖9个地级市也通过出台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助推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贵州省9个地级市2014年至2022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数量来看,遵义市和贵阳市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数量蕞多,在政策支持引导下,贵阳市正着力构建“车、电、桩(站)、网、景”深度融合的生态圈,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电动贵阳”独特模式,成为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注:①上述政策数量统计时间范围为2014年-2022年;②城市政策数量为统计时间范围内该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总数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现状图谱

  贵州省汽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曾经涌现出云马客车、云雀轿车、航天汽车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方面,丰富的磷矿资源、锰矿资源,强大的磷化工及煤化工基础,以及蓬勃发展的氟化工产业,使贵州在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六氟磷酸锂这三个锂电材料细分产业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配套方面,以企业集团内部配套项目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贵州省处于存续及在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超1.1万家,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企业69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不足20家,而配套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超过140家,充换电设施达到88家。目前贵州省内已经培育出包括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宁德时代、奇瑞万达、吉利汽车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地图

  分各市来看,贵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合计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比重超30%,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建设相对完善,成为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城市;遵义、安顺、铜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施差异化发展,努力盘活存量资源,加速产能释放,壮大动力电池材料、零部件、充换电设备等配套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基地。

  从产业链环节企业分布来看,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贵阳市;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及原材料企业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铜仁市等;充换电设施及汽车后市场配套产业在多个城市均有相关企业布局。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载体图谱

  近几年,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目前,贵州已形成贵阳贵安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以遵义、安顺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及后服务配套项目集中区,产业链企业加速汇集。与此同时,贵州省其他城市也加快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载体建设,不同产业集群载体重点发展的产业链环节有所区别,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更好地推动了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的完善和产业规模的扩张。

  近年来,贵州省从政策层面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积极创造优异的企业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落地省内发展。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近年来,贵州省新能源汽车历年新注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22年,贵州省全年新增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册企业达4987家,较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增长超过1倍;截至2023年1月10日,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在业及存续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火热。

  根据贵州省工信厅数据,2020年,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量0.82万辆,2021年同比增长44%,全年产量超过1万辆。目前,省内规模效益相对较好的吉利汽车贵阳分公司、奇瑞万达两家企业产值规模不到百亿元,产业链带动能力有限,配套企业引进难、生存难、成本高,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尚处于培育阶段。

  根据贵州省工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省全年新能源汽车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21%;2022年上半年,贵州省新能源汽及电池材料总产值3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新能源汽车产值规模增长较快。

  注:2021年的统计口径为“新能源汽车”,2022年上半年统计口径为“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2021年以前未披露相关统计数据。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已超2万台

  贵州省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设形成以快速充电为主的高速公路充电网络和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公共充电网络。2021年,公用充电桩数量约2.6万个,同比增长13%,各县(市)均有充电设施覆盖,充电设施的建设基本实现“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目标。

  根据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规划到2023年,全省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将达到3.8万个,充电能力将达到160万千瓦。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及规划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及规划

  根据《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总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形成以纯电动汽车为主体、氢燃料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为支撑、多领域跨界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格局,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特色零部件配套基地,力争进入全国第二梯队。到2030年进入全国头部梯队。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发挥现有整车产能布局、配套基础、区位和资源等综合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一区三基地”发展新格局:

  重点打造贵阳贵安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以整车制造为牵引,布局研发创新平台,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积极打造3个百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遵义、安顺、铜仁现有产业基础,实施差异化发展,努力盘活存量资源,加速产能释放,壮大动力电池材料、零部件、充换电设备等配套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基地。支持其他各市(州)立足实际,积极发展动力电池、轻量化材料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为加快推进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充换电需求,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贵阳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贵阳贵安推动“电动贵阳”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构建“车、电、桩(站)、网、景”深度融合的生态圈,以高效现代能源服务产业集聚新能源先进制造优势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电动贵阳”独特模式,实现贵阳试点、贵州示范、全国拓展的发展态势,通过“五动”协同推动“电动贵阳”高质量发展。“电动贵阳”重点产业项目名单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链咨询、技术咨询、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18850.html

标签: 汽车产业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汽车行业产业链解析

汽车行业产业链解析

  01 汽 车 行 业发展与职业前景 02 汽 车 分 类与技术性能 03 汽 车 制 造材料与性能 04 汽 车 运 行材料与性能 05 汽 车 维 修工具与设备 06 汽 车 维 修与安全生产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汽车行业产业链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2、了解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分布情况。 3、掌握汽车服务行...

中国汽车产业链“朋友圈”扩大行业峰会指点迷津

中国汽车产业链“朋友圈”扩大行业峰会指点迷津

  自2020年起,国际经济环境便发生巨大的挑战,各种危机交替出现,黑天鹅事件也是接连出现。而其中蕞引人注意的莫过于华为遭受美国打压直至退出市场,而其引发的中美产业链断裂影响深远。   作为全球经济合作典范,汽车行业便在2022年受到俄乌冲突、疫情散发及芯片断供的影响变得一蹶不振,但中国却呈现向好的“U型”走势。近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蕞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汽...

汽车产业链简述

汽车产业链简述

  3在第二步开始的同时设计部门进行车身底盘电器附件等设计在外部造型确定后更改涉及到部分4在建模的过程中根据采集到的数据针对内外饰造型进行相关的驾驶员坐姿上下车方便性踏板位置前后方视野通过性驾驶员操纵界面等人机工程校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更改设计方5完成头部版整车数模由总体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全局考虑相关布置工作包括动力总成及其他相关配套   摘要 简述汽车产业链的...

A股三大指数早盘震荡上行!沪指涨019%汽车产业链股集体拉升

A股三大指数早盘震荡上行!沪指涨019%汽车产业链股集体拉升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A股三大指数早盘震荡上行!沪指涨0.19%,汽车产业链股集体拉升   A股三大指数早盘震荡上行!沪指涨0.19%,汽车产业链股集体拉升   8日早盘,沪指、深成指窄幅震荡,创业板、上证50、科创50指数表现疲弱;两市半日...

收评:沪指震荡涨03%周期股集体拉升汽车产业链走势活跃

收评:沪指震荡涨03%周期股集体拉升汽车产业链走势活跃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收评:沪指震荡涨0.3%,周期股集体拉升,汽车产业链走势活跃   8日8日,沪指、深成指窄幅震荡,尾盘小幅走高,创业板、上证50、科创50指数表现相对疲弱;两市全日成交约9500亿元,北向资金小幅净卖出。   盘面上看,...

这个论坛在松江举行助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汽车产业协同合作驶上“快车道”

这个论坛在松江举行助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汽车产业协同合作驶上“快车道”

  这个论坛在松江举行,助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汽车产业协同合作驶上“快车道”   上海市松江区政府新闻办官方澎湃号   2022-08-13 14:38   8月12日上午,2022中国汽车智舱创新发展论坛在松江举行。本次论坛的举办及相应的资源集聚,将助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汽车产业协同合作迈上新台阶。未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

新泰市汽车产业链赴汉马科技考察学习

新泰市汽车产业链赴汉马科技考察学习

  近日,新泰市新能源车辆及工程机械产业链由马秀义顾问带队,赴马鞍山到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学习。新泰市新能源车辆及工程机械产业链专员郭仕峰,产业链专班组长、招商中心主任赵永,新泰市汽车及零部件代表企业负责人参加,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林啸虎陪同活动。   汉马科技系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国重要的重型卡车、重型专用车、核心零部件和新能...

一张人才地图串起千亿产业链

一张人才地图串起千亿产业链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一张人才地图串起千亿产业链   “找到了上海交大的陈教授团队,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没想到‘人才地图’这么好用!”张世阳高兴得合不拢嘴,忍不住讲述起寻找技术团队的曲折经历。   原来,汽车二氧化碳制冷管路设计一直被国外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