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盛虹石化:贯通世界一流炼化全产业链引领建设新能源新材料高地

admin7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13

  12月28日,盛虹炼化全面投产暨盛虹高端新材料项目、全球先进材料研究院签约仪式在连云港徐圩新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国内单流程规模蕞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全流程贯通,成功实现全面投产。

  至此,盛虹打造的核心原料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条“1+N”新格局中的“1”,也就是核心原料“大化工”平台构建完成,实现了“油、煤、气”三头并举、“烯烃”“芳烃”双链并进的全产业链体系。

  “1+N”的聚变,因为“1”的核心引领,而产生强烈的“催化效应”;因为“N”的丰富多彩,而产生多变的“化学反应”。

  “1+N”新格局的成型,意味着盛虹在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联动互补 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

  走进初冬的盛虹连云港产业基地,车辆往复穿梭、装置星罗棋布、管廊四通八达、成千上万的身影忙碌在各个大型装置现场,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谈及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赞叹道:“这得益于我们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大胆抢抓历史机遇,在行业内率先开启战略转型,进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广阔的蓝海”。

  实现大型炼化项目落地投产,是盛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中的重中之重。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677亿元,年加工原油能力1600万吨,是盛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绿色环保等多元化产业链条“1+N”新格局的核心原料平台,也是贯通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关键核心项目。

  缪汉根表示,随着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企业的新能源新材料战略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强大的战略协同和优势互补能力,循环互联的产业集群优势更加明显。

  绿色能源转型大背景下,风电、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光伏级EVA树脂封装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市场缺口巨大,对外依存度超过50%,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盛虹依托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自主研发的光伏级EVA树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化产能超过30万吨/年,大幅提升了国内光伏新材料的自给率。为了持续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盛虹石化正在积极推进新材料扩能项目,将EVA产能提升至100万吨/年,打造世界级的光伏新能源材料基地。“按照年产100万吨EVA计算,每年需原料醋酸乙烯约18万吨,而盛虹炼化年产醋酸乙烯30万吨,完全满足斯尔邦的扩能需求,形成产品与原料优势互补。”缪汉根介绍。

  丙烯***是生产碳纤维的主要原料,作为国内丙烯***龙头企业,盛虹旗下的斯尔邦石化目前拥有78万吨的年产能力,保障了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50%以上的原料供应。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生产大型风电设备关键部件——风力叶片的主要原材料,需求量增长迅速。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斯尔邦石化正在规划将丙烯***产能扩建至104万吨/年,每年需84万吨丙烷原料,而盛虹炼化可提供超过60%原料,将大幅降低斯尔邦石化原料对外依赖度,同时节约物流成本,降低原料价格季节性波动影响。

  随着产业布局的不断深入,一幅循环互联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画卷正在盛虹展开:盛虹炼化产出的丙烷、醋酸乙烯、******等基础原料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斯尔邦石化生产高附加值的光伏级EVA树脂、丙烯***、MMA(******丙烯酸甲酯)等新能源材料;斯尔邦石化装置副产的氢气,可以供给盛虹炼化装置参与全年加氢生产流程,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和成品收率;而盛虹炼化产出的对二甲苯则供给下游虹港石化,进行聚酯新材料的生产研发,副产的正丁烷可用于生产PBAT可降解塑料,助力盛虹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建设,循环互联的产业集群优势不断显现。

  “通过资源、能源的协同共享,形成互联互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根据初步测算,各个项目间仅原材料和产品的协同就达到约500万吨,联动效应和整体协同优势明显。”缪汉根介绍。

  经过10年布局,盛虹在新能源、新材料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实力、产能规模、产业链协同、前沿布局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前沿技术、原料保障、生产应用”的“铁三角”和“价值链”,既协同又互相补充。“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这是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缪汉根表示,盛虹将以公司强大的研发基础为依托,进一步整合技术研发资源,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全球性的先进材料研究院,为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搭建强有力的创新赋能平台。

  链式融合 构建绿色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谁先实现绿色转型,谁就能够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开通道,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链。”缪汉根的话语掷地有声。

  致力于打造“变碳为宝”新路径。盛虹正在推进的全球首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项目,回收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绿色甲醇,用以生产光伏级EVA、丙烯***等高端新材料。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总裁白玮介绍,与传统的植树造林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该项目“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更强更有效,每年可直接主动吸收二氧化碳到达15万吨,可间接减排二氧化碳 55 万吨/年,相当于 37000 公顷森林种植面积,折合 370 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此外,盛虹正在规划建设的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和EOD扩建项目,也将有效降低碳排放,延长EO产业链,产品碳酸二甲酯(EC/DMC)作为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主要原材料,将为下游延链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原料保障。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是盛虹30年来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的‘新盛虹’更是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缪汉根表示,按照国家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号召,盛虹在绿色可降解材料领域也进行了前沿布局。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废弃塑料高达5000万吨,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多个地区推出了严格的塑料污染管理办法。开发和应用可降解材料,对改善缓解目前的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环保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盛虹在可降解材料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依托炼化一体化产业平台,拥有充足的PTA(精对苯二甲酸)、正丁烷等可降解材料基础原料供应保障能力,适合布局建设PBAT、PBS等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

  其中,PBAT属于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通过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蕞终可以被转化为CO2和水。其优良的生物降解性,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市场应用蕞好的降解材料之一。

  目前,盛虹34万吨顺酐/30万吨BDO/18万吨PBAT可降解塑料(一期)项目已经启动。未来还规划将PBAT、PBS等绿色可降解材料产能提升到百万吨级,成为全球蕞大的绿色可降解材料生产基地,提升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率,减少“白色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我国在国际绿色双碳领域赢得更多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

  “1+N”新格局构筑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

  “1”的定位,早已被锁定为“强大基础原材料保障平台”,将为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国务院重点支持的民营炼化项目,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采用国际领先工艺技术,在紧缺型化工产品结构占比上实现从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的大幅度跨越。项目全面投产后,将使我国基础化工原料进口降低10%左右,为后续“延链”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原料保障。

  贯通核心原料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的“1+N”全产业链布局,并创新构建“油、煤、气”三头并举、“芳烃”“烯烃”双链并进的差异化发展新模式。

  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是对盛虹产业版图一次全方位的强链、延链、补链。一方面,打通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的产业链条,极大弥补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产品国产供给率;另一方面,项目贯通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形成自主可控的炼化一体化高端产业链,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1+N”新格局中的“N”正在全面开花。目前,盛虹正在同步推进苏州、连云港、宿迁、湖北等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布局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根据规划,盛虹将利用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出的乙烯、丙烯、苯酚、******等基础化工中间产品,布局炼化高端烯烃产业链项目,生产聚烯烃弹性体(POE)、α-烯烃、丁辛醇、丙烯酸及酯、双酚 A 化工新材料及化学品,进一步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除了布局百万吨级EVA、丙烯***项目外,盛虹还在推进锂电池隔膜材料、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EC/DMC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等新能源重大需求项目;正在建设的高端共聚新材料(EnB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高端膜材料项目,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动力电池、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等领域。

  践行卓越,引领未来。盛虹将以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为新起点,继续加强创新引领,延伸布局绿色新能源、高端新材料、特种化学品等领域,填补行业空白、实现进口替代,助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立自强。

  12月29日晚间要闻速览:指压式血氧仪日产超25万部 布洛芬等日产量1.9亿片

  血氧仪价格翻3倍!概念股强势涨停,药店来不及涨价就卖光、多家上市公司紧急扩产

  财政部: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重点要把握5个方面

  实探北京车市:比亚迪客流不断、特斯拉依旧低迷 年末车市“冰火两重天”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17141.html

标签: 产业链构成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产业链由哪些环节构成?

产业链由哪些环节构成?

  近年来,“产业bai链”这个名词在报刊和文献上频繁出du现,如:纺织产业链、啤zhi酒产业链、生dao态产业链、服务产业链等,应用非常广泛,但有关产业链的概念基本还未明确提出。笔者认为,产业链可以定义为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所构成。从现代工业的产业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

中国扇贝进出口现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中国扇贝进出口现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国扇贝进出口现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2020年中国扇贝进口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进口量的波动一方面是受到国内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到2020年中国扇贝进口量为5.88万吨,同比下...

全球产业链重塑将给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风险和壁垒

全球产业链重塑将给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风险和壁垒

  我们正身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后疫情时代,多重复杂因素耦合,预示着全球化重塑正在加快,很大程度上将改变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产业链重塑对于一个经济贸易大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全面、科学的认知研究,很可能会坐失良机,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国际格局的演变加快,全球产业链重塑受到了新的地缘政治潜在风险的影响,发达国家在加快推进产业链重构层面提出了中长期战略规划,将促使后发国家在...

人工智能架构图和产业链构成

人工智能架构图和产业链构成

  :通过海量数据输入,在算法平台(软件框架)上进行模型训练,形成AI技术工具,处理现实应用问题。   AI产业链构成:人工智能是典型的分层结构:一般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   ─ 基础层:主要提供数据输入和计算能力,包括AI芯片、AI基础设施、数据及服务等;   ─ 技术层:在基础层上开发算法模型,通过软件框架进行训练和学习,...

光伏产业链构成

光伏产业链构成

  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为硅料的采集,硅片、硅棒、硅锭的生产;中游为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的制作;下游光伏电站系统的集成与运营。   光伏硅片分为两种,一种是薄膜,一种是晶硅,然而晶硅又分为单晶和多晶。   单晶硅的晶体品质、电学性能、机械性能等方面优良,且光电转换效率更佳,但在行业发展初期生产成本偏高,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多晶产品在这一阶段依靠价格优势,在...

2022年中国数字时尚行业洞察报告

2022年中国数字时尚行业洞察报告

  数字时尚是时尚与数字技术的交叉融合,主要围绕数字世界中服装审美、穿着和收集的相关文化,借助技术手段突破真实世界色彩、材质、工艺等限制,完成虚拟时尚产品的设计、展出与售卖等过程,通过具有强烈真实感的照片、视频和动画等方式让消费者获得数字服装欣赏、穿着的新奇体验。数字时尚不仅能够助力节能减排,更为未来数字世界的时尚行业演进打下基础,为时尚行业注入新活力。   政策环境...

干货分享碳核算产业链由哪些构成?

干货分享碳核算产业链由哪些构成?

  碳市场建设过程中,精准可靠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碳交易的基础。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气候行动目标,将驱动我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国家出台各种举措来推进碳减排和碳中和,其中开展碳交易就是重要措施之一。而与之相应的,则是要解决碳排放量的碳核算问题,以何种准则、何种方法进行碳排放核算,碳核算的数据又从何而来的问题。由于控排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是核准企业排放...

氢能企业数量连续12年增长合合信息启信宝重磅解析

氢能企业数量连续12年增长合合信息启信宝重磅解析

  近期,国内知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企业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发布了《氢能产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对我国氢能源产业区域分布、产业链构成和企业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度解析,引发了行业的热议。   中国氢能企业数量连续12年稳步增长   报告显示,自2011年起,我国氢能产业企业数量已连续12年稳步增长,总数量已超过1600家,其中超过75%的氢能企业注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