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沈阳市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的政策与现状,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四链融合”研究情况,重点构建了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围绕布局产业链的“四链融合”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究资源一体化平台建设框架,提出了政府相关政策促进“四链融合”的建议,为推进沈阳市科技创新、产学研协同作用的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关键词:产业链 创新链 人才链 资金链 资源一体化平台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行业中的佼佼者牵头形成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汇聚创新人才,并与科研单位联合布局创新链,突破重要产业的瓶颈,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的起始。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结合讨论,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对“四链融合”进行探索。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探究沈阳市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形成“四链融合”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1 沈阳市“四链融合”的政策与现状
2021年上半年,沈阳市沈阳装备制造业与汽车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链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建立“链长制”与“链主制”的工作格局。其中“链长制”由政府牵头研究和调度产业链的发展与规划,落实产业链中资金引进、项目推进、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核心问题,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出现的各项问题,持续推进产业链的稳步发展;“链主制”即为由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全局发展,以求将资源加以整合,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这需要政府针对企業的现实问题加以解决,激发企业积极性,同时企业协助政府展开产业链融资招商活动,“政府-企业”联动推动产业链发展。沈阳市工信局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盟长制、校长制、行长制”。“行业协会-科研单位-银行”与“政府-企业”联合,形成“链长牵总、盟长搭台、校长支撑、行长帮扶”的“四长联动”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四链”有机融合。
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4个方面讨论,目前沈阳市“四链”建设较理想状态比较总体还有很大差距。从产业链与创新链建设方面分析,沈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大多是传统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与科技成果转化程度较低,与新兴产业关联度较低,同时高端工业、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不足,优势产业还处在单线发展的状态,并未形成联动态势,距形成完整产业链还尚有距离。从人才聚集方面分析,沈阳市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的装备制造业创新型人才缺口明显。一方面高校的重点人才培养体系还未成熟,高校对于装备制造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沈阳市乃至东北地区近些年高端人才大量流失,高精尖人才及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前往超一线、一线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沈阳需要长期的产业惯性和人才培养渠道形成人才聚集地,人才链的建设任重道远。从资金链建设方面看,沈阳市已经逐步进行产业、技术和资金的有效对接。在2019年,辽宁省“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对接会在沈阳举行,目标即为企业科技创新搭桥助力。在会议中,搭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对接平台,有5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和投融资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还有5家正在洽谈对接中,通过这种形式,有效地对有需求的企业进行资金对接,助力企业长久发展。
2 国内外“四链融合”研究情况
袁继新等[1]定义产业链是在特定区域内由龙头企业牵头进行上下游产业资源整合形成的产业链条,创新链是在产业环节中某一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形成的创新链条,资金链是在整个产业环节过程中获取不同的资金支持方式的链条,高鸿等[2]定义人才链是指在产业链的建设中,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吴晓霞[3]认为所谓的“链融合”就是在产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各链条优势,打通各链条间的联接壁垒,实现信息互换,蕞终实现产业效率的提高。
有些学者认为“链融合”应当是多链条间的互相作用。蒋庆来等[4]提出产业联盟的说法,由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机构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战略联盟,进行优势互补,以求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战略引导,配置蕞优资金链,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及资金链“三链”融合。Zhu[5]认为技术创新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可以帮助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升级。许木兰[6]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与科技创新能力脱节的问题,围绕产业链有效部署创新链,进一步完善资金链,“三链”融合从而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链融合”应当有主次之分,次要链条服务于主要链条。胡乐明[7]认为产业链与创新链是其他链条的主体,其他链条是服务于这两条“链”的,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搭建人才链、金融链、生态链等结构体系,多链条、各环节联动,提升产业链价值。Ye[8]认为要根据地区产业链发展要素、模式等,布局人才链,布局专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许朝山[9]认为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失会制约产业升级,应当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构建人才链助推产业链提高。
3 沈阳市“四链融合”发展设想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重新厘清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定义。产业链是指自原材料到终端产品问世生产的链条,产业链上游为基础产业环节,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为市场销售环节;创新链是指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产业环节中,是科技成果的现实转化与增值的链型结构;人才链是指自学校培养、企业培训、社会吸纳人才的链式过程;资金链是从资金投入、运营、增值的过程。如图1所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运行机制,是指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完备的科技创新条件,突破产业升级瓶颈;在技术创新的关键节点,具备优秀的资金环境,持续支撑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并实现良好的资金循环;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供给产业所需。比如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占比较低,大部分的企业仍然是传统工业企业,需要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入探索,突破薄弱项,持续投入人才与资金支持,形成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围绕产业链的运行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3.2 “四链融合”资源一体化平台建设
建设“四链融合”资源一体化平台,将政府、企业、高校、银行等多方优质资源进行共享,实现资源互补,优势聚集是实现“四链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高校人才、科研工作者、政府扶持資源、银行资金投入在向企业流动时呈现分散化状态。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和设备,联合科研机构对接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运用企业技术积累,建设人才培养、团队合作于一体,资源共享、产出高效的技术创新平台。沈阳市以民营企业为主,但民营企业R&D经费投入较少,究其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外源融资渠道不畅,因此需要政府牵头将资源与资金向资源一体化平台倾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与高端产业发展,服务沈阳区域经济发展和重要支柱行业转型升级。
一是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针对沈阳市重要产业的薄弱环节,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引导科研单位、高效高校、企业科研团队研究重点的转变。
二是注重沈阳市重要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加大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配置及人才留存力度,建立高端人才交流渠道和提高相应配置。沈阳市装备制造人才培养本来就十分困难,高端人才的流失更是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是规范资金流向及应用审核,正确引导银行及相关企业对于资金审批流程和运用的把控,防止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资金挪用等违规行为,定期检查实施效果,建立有秩序的研发资金运用规则。
建立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围绕产业链的“四链融合”运行机制,建设资源一体化平台,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汇聚高端技术人才,完善资金运用机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是引领沈阳市产业振兴,形成产业聚集的有效路径。在“四链融合”的发展过程中,还需注意相关的政策扶持,保证“四链融合”的有效进行。
[1] 袁继新,王小勇,林志坚,等.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智慧健康产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4):31-36,44.
[2] 高鸿,赵昕.基于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4):33-38.
[3] 吴晓霞.基于“五链”融合的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路径——以高职财会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3):51-58.
[4] 蒋庆来,潘达,陈享姿.产业联盟促进“三链融合”发展作用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1):82-85.
[6] 许木兰. 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助推企业发展[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18.
[7] 胡乐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J].人民论坛,2020(31):72-75.
[9] 许朝山.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
FDI的异质性与工资水平的空间溢出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6期)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的产业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科学与财富(2021年35期)
我国都市工业园的家具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26期)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1《现代经济信息》2022年30期
5《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年10期
8《中国当代医药》2022年29期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