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
狠抓高科技、大体量、强核心竞争力项目招引,走出去招商59次,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5个;
狠抓专业园区建设,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高标准打造11个专业园区;
狠抓企业上市,新增本土上市过会企业4家,总量达17家、居全市前列;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96.5%,投资完成率94%,纳统率112.9%。
今年前三季度,城阳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各项“稳经济”措施,全区经济社会整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城阳区正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聚焦“六个城市”建设,紧盯“三条工作主线”,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努力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城阳贡献、展现城阳担当。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知行合一,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落实省、市部署要求结合起来,围绕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谋深谋细谋实‘四区一园’,用具体项目、扎实举措,展现城阳担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城阳区委书记吕鹏说。
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始!”印尼当地时间11月16日,随着中国、印尼两国元首下达指令,一列崭新亮丽的综合检测车缓缓驶出德卡鲁尔车站并逐渐加速前行。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项目。让人自豪的是,执行试验任务的检测车是咱“青岛造”——由位于城阳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制造!当日检测获取的各项指标参数表现良好,标志着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取得圆满成功。“整个项目从工程到车辆信号,全部用的是中国标准。”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工作人员、雅万高铁承包商联合体动车组前方负责人唐威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轨道交通装备是《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之一,同时还肩负着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任。
一直以来,城阳区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而轨道交通装备是城阳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就是在这里下线。目前,城阳区生产的高铁动车和城轨地铁分别占全国50%和22%的市场份额,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获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城市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产业竞争。如何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城阳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10条重点产业链,凝心聚力打造一批专业园区,全力争创全省专业园区建设标杆,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青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聚沙成塔,以招商引资点燃产业引擎。今年以来,城阳区认真落实市委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主线任务,瞄准“高科技、大体量、强核心竞争力”项目精准发力,走出去招商59次,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一期总投资130亿元的物元半导体试验线亿元的均和北方智造总部基地实现贸易额71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和而泰项目,2条生产线已投产。这些国内顶尖企业投资的“大块头”,正在成为撑起城阳产业发展的“顶梁柱”。
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提质增量,城阳区将狠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按照“五个一”机制,瞄准10条重点产业链方向,高水平规划建设11个专业园区,招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支撑性、引领性的高科技、大规模、强核心竞争力项目,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当前,城阳区正围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创意引领区。坚持以创新思路谋划先行示范,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创新金融三类要素快速集聚。
记者走进青特集团的制造车间,自动化铸造线、全自动机器人焊接线、桥壳自动化加工线、自动化装配线等映入眼帘,在这里,智能设备已经“挑起大梁”,各工序在控制系统的“布置”下正有条不紊地生产。
蕞近,青特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QT440汽车驱动桥顺利下线,即将发往德国。这款历时3年研发的产品,主要用于大马力高效牵引车上,通过集成化、轻量化设计,综合传动效率达到98%以上,重量降低100公斤以上,较同类产品每百公里节油2升以上,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我国蕞大的社会化车桥生产制造商和重要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青特能够在国际市场占得一席之地,赢得像戴姆勒奔驰这样国际级客户的认可,靠的是持续坚持自主创新所创造的核心竞争力。青特集团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多年来,青特持续与国内外主机客户、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协同研发机构,创造了具有全面竞争力的研发生态。”青特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杨朝会介绍。
这只是城阳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通过一组数据,便可窥见一座城市厚积薄发的强大潜能——日前,青岛市2022年第八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公示,城阳区入库企业数量达到242家,占全市总数比例23%,位列全市头部。至此,城阳区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1886家,占全市总数的26.6%,列各区市首位。目前拥有高企1248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1845家、实施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380余个,17项产品入选2022年市首批创新产品目录,数量均列全市首位。
创新的“惊险一跃”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城阳区十分注重增强资本推动力,不断加大高科技高增长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今年以来,获得利息补助的科技型企业达120家,利息补助金额超1000万元,拉动企业融资12.2亿元。同时,还率先在全市启动“补贷保”联动试点,通过“政策增信+信用贷款+保险支持+地方配套”的协同联动,支持龙头企业及其关键配套企业获得更多优惠资金。
未来五年,城阳将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高企、“专精特新”和上市公司数量力争实现“三个翻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阳区是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主战场、主阵地,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共130.8平方公里,占全市56.9%;城中村改造19个、占全市23.5%。对于这片寸土寸金的宝贵空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打造公园城市样板,点到了城阳城市建设的“穴位”。
其中,重点低效片区的开发建设,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导入支撑,才能可持续高效发展。以均和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项目为例,这里聚焦打造区域低效能土地高效能利用示范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青岛市又一处高端研发智造产业园区。
15栋主体建筑拔地而起,200余名建筑工人穿梭其中,正在主体结构、砌砖、外墙抹灰等施工,现场塔吊、砂浆搅拌机、叉车等机械不停运转……记者在位于城阳区流亭街道白沙湾路以西、惠安路以南的均和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这里一派火热施工场景。
“项目一期建设面积近6万平方米,11月底,15栋建筑全部实现主体封顶。”在项目建设现场,土建经理闪伟力介绍。均和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项目着力打造科技产业平台,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亿元,由上海均和集团、青岛城阳市政投资集团共同投资,分三期进行多层、分层生产厂房建设。主要引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及研发设计等生产服务相关企业,导入一批高精轻等成长型企业,并通过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及创新联盟等赋能渠道,助力入园企业快速成长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甚至独角兽企业。
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借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东风,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城阳生态宜居的名片更加靓丽,加快建设人文生态幸福家园。
城阳区优质教育资源加快集聚,拥有北师大附属学校、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青岛学校等12所优质名校。高端医疗资源也随之相继落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日门诊量已经达到3000人次,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青岛市中医院城阳院区、树兰医院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4处山头公园、7条林荫廊道、10处口袋公园、11处立体绿化相继开工,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城市框架加快构建。
城阳区还将围绕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持续塑强对日韩开放优势,特别是邀请日韩头部企业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原汁原味”打造韩国K茂和日本樱海科创园项目,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持续扩大内需,加快建设胶东经济圈消费中心区。继续放大区位和人口优势,加快建设一批集吃住行游购娱教于一体的高端消费综合体,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店、网红打卡地、网红打卡事件,唱响“潮生活·夜城阳”城市消费品牌。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