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地产资讯 > 正文内容

花生现货基础知识(三)

admin5个月前 (09-21)产业地产资讯13

  我国花生的贸易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花生经纪人、贸易商向农户采购;二是“公司+农户”种植收购一体化;三是加工企业直接向种植户、合作社采购。

  花生经纪人及贸易商收购花生,以质论价。贸易商收购花生,对花生初步整理后,按照下游需求过筛销售。该类收购方式灵活、便捷,符合农户销售习惯,是目前我国花生贸易的主流模式,预计占花生贸易量的80%以上。

  “公司+农户”种植收购一体化,是指部分大型花生加工企业,在产区建立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给农户提供种子、化肥等农资,统一收获、定价,以保障花生品质,稳定采购来源。鲁花、中粮等油脂加工企业均有种植基地。

  企业的直接采购,包括在种植期就与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采购协议,并支付定金,收获后支付余款的方式收购花生。在花生收获季节,花生加工企业还会直接在产地安排收购点,直接从农户、经纪人、贸易商处收购花生。

  由于我国花生产区及加工区域较为集中,花生产业呈现“东北及鲁豫生产、山东及河南加工”的特征。山东为我国花生主要加工集散中心,河南次之。故除吉林、辽宁花生流入山东外,河南也有部分花生流入山东进行加工。

  我国是传统的花生生产大国,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进出口数量较少。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之前,我国花生进口量一直维持在1万吨以下。2015年我国花生进口量达到蕞高值25万吨,但之后几年进口有所下滑。我国进口花生绝大部分来自非洲,以2019年为例,非洲花生已占进口花生总量的94.9%。

  从花生进口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花生进口产品不同来源国也有差异。就未去壳花生而言,我国进口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去壳花生的进口则主要来自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花生罐头主要来自泰国和美国。烘焙花生进口的来源国较多,包括美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但来自各国的进口数量都不大。

  我国花生质量较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在世界花生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生出口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快速增长时期(1978—2002年),1978年至2002年我国花生出口量持续增加,并于2002年达到创纪录的109.2万吨;二是逐步回落时期(2003—2018年),2003年以来,巴西、美国花生出口能力显著增强,挤占了中国的出口份额,使得我国花生出口量逐渐下滑。

  从花生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我国花生出口主要以烘焙花生和去壳花生为主,分别占我国2018年花生出口总量的51.93%和27.93%。花生酱及花生罐头等制成品出口量较小。

  从出口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花生及其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欧洲和亚洲。近年来,我国花生出口欧洲市场的份额逐年递减,但欧洲仍是中国花生出口的主要地区,出口亚洲市场的份额有所扩大。在亚洲,中国花生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日本和东盟等。

  花生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上游种植、中游贸易及加工、下游销售及终端消费。总体来看,花生压榨水平及工艺较高,食品加工水平有待提升。此外,从产业链来看,花生产业链较长,其中以花生粕蕞为典型,还涉及饲料加工、销售以及下游的养殖行业。

  花生产业链上游主体,由各地花生种植户、农业合作社等构成,主要从事花生种植、收获、晾晒工作。花生产业链上游决定了花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我国花生种植经营较为分散,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很多先进技术难以推广,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花生质量差异较大。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由于花生市场体系及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健全,农户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此外,因为花生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户在市场定价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经常出现“种花生的不如贩花生的赚钱”等现象。

  近年来,在国内花生主产区出现许多新型花生种植经营模式,使得花生规模化种植面积和花生单产与质量不断提高。这些新型花生种植经营模式一般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方式,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花生种植合作社、生产基地、订单农业、花生生产者协会等多种形式,加强花生产前、产中和产后结合,努力提高花生单产和质量。以优质原料生产高品质产品,通过高品质产品生产和销售带动农民增收;以专业化的发展形成规模经营,促进优质专用花生的规模化种植。

  花生产业链的中游贸易主体主要包括各地众多的花生贸易商、花生加工企业、花生出口企业等。由于花生分选及贸易进入门槛不高,主要以中小型贸易商为主,贸易商将花生分选后再销售给大中型花生加工企业或出口企业。

  花生中游的加工主体由各类加工企业构成,从事花生的粗加工和深加工,主要包括食品加工企业和榨油企业。目前,国内花生食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非常分散,大型花生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相对较少,而花生压榨行业产业集中度较高,如鲁花、益海嘉里及中粮等大型企业压榨产能几乎占据市场份额的一半。

  由于花生产业尚未形成权威统一的价格体系、价格信号缺失,导致中游的贸易和加工企业经常面临巨大的原料供给不稳定性、质量不一致性以及价格波动的风险。此外,由于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开拓力度不足、产品销售网络不健全、质量标准参差不齐,花生贸易和加工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产品销售风险。

  花生下游销售主体主要由经销商、商超、电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终端消费者等构成,负责花生产品的营销。目前,国内花生加工企业除了自营销售产品外,一般都通过经销商进入商超、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销售。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ews.021cf.cn/index.php/post/16143.html

标签: 产业链构成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军用飞机产业链全景梳理

军用飞机产业链全景梳理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根据《北航学报》,航空制造业价值链上的企业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上游的航材供应商(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发动机制造商以及其他航材供应商),中游的航空制造企业和航空维修企业,以及位于下游的飞机制造企业和航空公司。   与军用飞机...

芯片产业链的组成及利润分布一览

芯片产业链的组成及利润分布一览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芯片产业链的组成及利润分布一览   芯片产业链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是整个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桥头堡。   由于芯片的种类众多,受功能、制造工艺以及流程的不同,不同类别的芯片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照芯片的生产制造流...

产业链龙头企业与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动力还是阻力

产业链龙头企业与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动力还是阻力

  发表于《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07期   随着产业链现代化的紧迫性日益凸显,通过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优势来释放产业链红利,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以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和投入产出关系界定产业链龙头企业,并探讨其对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能够显著促进本地企业成长,该结...

产业链布局不断向纵深发展广联航空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长209%

产业链布局不断向纵深发展广联航空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长209%

  8月24日晚间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2.54亿元,同比增长126.99%;归属于上市公司4395万元,同比增加8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258万元,同比增长209.29%;归属于基本每股收益0.21元,同比增加90.91%。   是少数具备从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设计、工装设计、零部件生产到整机部段交付全产业链技术能力和...

重磅:《纽约时报》视中国对全球光伏产业链构成重大威胁堪比华为5G

重磅:《纽约时报》视中国对全球光伏产业链构成重大威胁堪比华为5G

  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与大脑。目前,中国是全球出货量头部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中国的光伏产业很强,但“强到什么程度”,少有人知。   定量看,国际能源署(IEA)此前发布的《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投资超过500亿美元来扩张光伏设备产能,规模是欧洲的10倍,在价值链上创造了超过30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中国光伏制造业在太阳能电池板的...

依托锰电池材料产业链业绩快速增长

依托锰电池材料产业链业绩快速增长

  依托锰电池材料产业链,业绩快速增长   2022-08-31 09:01:56华鑫证券黄寅斌   EMD供给端刚性,公司行业领先地位稳固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建电解二氧化锰产能属于限制类,电解二氧化锰(EMD)供给端刚性。公司拥有湖南湘潭和广西靖西两大生产基地,电解二氧化锰年产能12.2万吨,是电解   E...

京东云知识图谱平台聚焦新能源车企产业链升级

京东云知识图谱平台聚焦新能源车企产业链升级

  据艾瑞统计测算,2021年中国工业与电力知识图谱核心市场规模为6亿元,2026年相应规模可达17亿元,2021-2026年CAGR为25.4%,市场整体处于开拓阶段,增长速度很快。   其中,汽车制造这类离散工业需要组装来自多方供应商的元件、部件,供货受到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供应商内部生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分散物资供应链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对供应链知识图谱有较强的需...

氢能企业数量连续12年增长合合信息启信宝重磅解析

氢能企业数量连续12年增长合合信息启信宝重磅解析

  近期,国内知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企业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发布了《氢能产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对我国氢能源产业区域分布、产业链构成和企业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度解析,引发了行业的热议。   中国氢能企业数量连续12年稳步增长   报告显示,自2011年起,我国氢能产业企业数量已连续12年稳步增长,总数量已超过1600家,其中超过75%的氢能企业注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