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用数据精准“驱动”寿光农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多依靠农户自身积累的经验。如今在寿光,这种情况正在逐渐被改写。近年来,寿光坚持以智慧化思维、科技化手段对农业产业链全方位重塑,量身定制“蔬菜产业互联网平台”,让农作物从种植到采摘的全过程,时时都有数据可参照,精准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穿行在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的玻璃温室内,一个个模样、功能不一的机器人正在有序作业,而发布各种“指令”的设备就是园区内的中心机器人“小金”,也称“农圣大脑”,可以控制园区内的多数农事操作。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智能装备部部长林森介绍,“ 我们把人的经验,通过人工智能现代技术,进行融合,来做一套整体的管理系统,它是一套数据分析系统,也是一个设备的管理系统,就是对所有的智能化设备的一个管控。”
“农圣大脑”的后台系统已将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制定的《番茄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相关标准数据全部录入其中,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数据化,通过构建蔬菜生长、病虫害、产量预估、土壤墒情等模型,为园区提供精准的生产管理依据、预测产量、农事计划等,实现绿色生产、智能种植。
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技术总监刘立功告诉记者,“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用图形、表格看到温度、湿度 、二氧化碳以及太阳辐射等等一系列的参数,这些参数我们既可以直观的看到,同时云端程序可以自己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然后在决策温室里面的天窗、风机、侧窗、二氧化碳供应要不要进行、进行多长时间、多大幅度、什么时候停止等等,也就是说这个温室可以完全自动化的运行。”
而这些数据的采集正是依靠分布在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内的2000多个监测探头,它们将温室内各类数据信息收集上来,并在数据处理后生成指令反馈给分布在园区内的20多台多功能机器人,让他们在水肥控制、授粉、采摘、分拣、巡检等工作中各司其职,实现了“无人操作、智慧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装备部部长林森对记者说,“整体从育苗到生产, 一直到包装、出货, 整个过程可以实现无人化,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整体无人化的温室。”
作为全国的“菜篮子”,寿光积极推动农业由“设施化”向“数字化”转变,撬动蔬菜产业升级。近年来,寿光与中国农大等40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全部覆盖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越来越多的菜农也拿起了新农具——手机,实现远程操控。
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菜农崔新建告诉记者,“以前都是经验种植,现在都是数字化、智能化种植,像放风机,达到30度就打开,低于15度就自动关闭,阴天、下雨都可以自动关闭。”
目前,寿光已建成投用了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18个、占地2.3万亩的智能化园区,实现各类新技的全覆盖,同时,有5万个大棚应用了物联网装备,其中1.6万个大棚应用了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林林介绍,“这些园区根据发展实际,先后引进、应用国内外蕞先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设施,土地利用率提高1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赵红伟 付德华 任杰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