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供应链:坚持自主可控确保安全稳定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其中包括“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我国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要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可见,如何扎实有效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当前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应从多个方面抓紧研究和探索。
全球产业链呈现分散化多中心化新趋势
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对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难度和收益、国际经济增长的效率、各国的产业安全等都有重要影响。从经济发展史看,全球产业链布局大致有集中化和分散化两种。
过去的全球产业链是往高度集中的方向发展的,背后主要是基于效率优先的逻辑。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益于不断减少的贸易成本、不断加快的运输效率和总体安全的国际秩序,许多产品的生产不再像以前那样主要在一国或一个经济区内部完成,而是将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全球进行布局。这种高度分工、全球密切联系的模式推动了全球经济增长,我国也受益于这种分工逻辑,依靠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较低的综合成本等优势,迅速成为制造业的重要中心。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比如一旦某一国的生产中断,可能会造成全球工业停摆。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不少国家都经历了生产中断、供应链停摆的问题,开始警惕“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供应链风险,对产业链配置正从以前主要考虑生产效率转向兼顾效率和产业安全的逻辑上来。对多数商品供给来源进行“备份”,以有效降低断供风险,将是不少国家的优先选择,全球产业链布局呈现分散化多中心化的新趋势。
我国产业链既有良好基础也有安全隐忧
总的来看,我国很多产业具有基础较好、配套程度较高等优势。2020年,在其他很多国家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临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我国能够很快恢复生产能力,并为很多国家提供防疫用品和日常用品,为稳定全球经济作出了贡献。
我国生产快速恢复的背后,是国内产业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产业都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节点,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基地和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制造中心。
但也要看到,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我国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的隐忧也显现出来。
全球产业链分散化多中心化的趋势加大了我国产业链“不稳”的挑战。这一趋势有可能会提升其他国家的生产能力,减少我国的出口需求,并显著加大我国产业对外转移的压力。
同时,面对个别发达国家的打压,我国产业链“不强”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稳定提高,说明我国产品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强。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源自于规模经济和效率优势,而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其他国家不能生产的产品却相对较少,也尚缺乏特别具有品牌优势的产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国亟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而且,近年来产业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重点领域,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不安全”的新问题。随着我国产业开始向中高端升级,一些发达国家认为我国产业与他们的产业关系正从“互补型”向“竞争型”转变,开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围追堵截,采取了包括限制供应、技术脱钩等一系列手段,使我国不少产业的供应链安全面临新挑战。
重点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解决不稳、不强、不安全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任务,需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其中,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无疑是“十四五”时期较为紧迫的任务。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指的是,在面临外部(主要是国外)产品、零部件、技术等供应受限时(疫情、地震或贸易摩擦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出现这种情况),还能够依靠国内稳定运行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从而能够满足国民经济运转的基本需要。而若重要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不能自主可控,一旦被发达国家“卡脖子”,就有可能会产生国民经济的“窒息”,那么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处于不安全的境地。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重点关注对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产业。国民经济产业门类众多,对国民经济安全性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各产业链供应链受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也不一样。我们蕞应关注的是一旦受限就会影响国民经济安全运行的核心和关键产业,不需要也不能够将产业范围泛化。另外,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重在强调“能力”,重在外部供应受限时还能依靠国内的力量保障经济的基本运行,因此自主可控并不等于全部国产化。以集成电路为例,如果实现技术突破达到自主可控以后,很大的可能是我国还会进口一部分,也出口一部分,也就是说,自主可控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不矛盾。
依托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自主可控能力
我国在绝大多数产业的中低端环节都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目前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高端环节上。产业链高端产品的发展规律与中低端产品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中低端产品技术成熟,主要竞争点在成本和价格上,而高端产品往往对价格不敏感,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上。因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特别是发展高端产品,必须探索新路子。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恰恰有与之相契合之处,应紧紧依托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可以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供重要的市场需求空间。许多高端技术和产品,在刚研发出来的时候都需要有实际应用的机会,才能不断迭代提升。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意味着关键需求要能够以国内供应来满足,无疑可以为高端技术和关键产品提供市场需求空间。产业链中的大企业也应增强备份意识,释放一部分需求,采购使用国内生产的零部件、原材料,给国内产品应用和提升的机会。
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样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关键产品、高端技术往往市场空间有限,虽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也不可能实现全部产品都自主生产。这既不必要,也不经济。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引导关键产品的国际供应进一步分散化,多来源化,同样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还要看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要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否则,一旦遇上重大突发事件导致国内产业链中断,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际大循环都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只有切实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确保安全稳定,才能更好构建新发展格局。(许召元)
展品背后的故事⑥:驰骋棉田的“大家伙”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孟祥飞代表:靠核心科技向“领跑”挺进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机房里,一排排黑色机柜上闪烁的指示灯,默默诉说着“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研发团队“超算报国”的硬核实力。
2022-10-17 09:25
黑稻、多年生稻、巨型稻……奇妙水稻知多少?
在云南省新平县一片抽穗的稻田里,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正对多年生稻进行生长观察。
2022-10-17 09:23
胡伟武代表:使命光荣 为中国造“芯”
20年前,中国头部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一号”,就是在胡伟武的带领下成功研发的。
2022-10-17 09:21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从我国东北到西南,从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收获一派繁忙景象。
2022-10-17 09:17
雅万高铁全线箱梁架设任务完成 铺轨通道全面打通
16日,随着蕞后一榀重达900吨的简支梁稳稳落在雅万高铁24号桥8号至9号桥墩上,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全线箱梁架设任务顺利完成,铺轨通道全面打通,为2023年6月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10-17 09:17
筑牢“钢铁长城” 守护公共安全
桥梁隧道与地下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近日从海南医学院药学院获悉,由该院教授曾念开带领的菌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组在我国发现了白盖鸡油菌、维蕃鸡油菌、松林鸡油菌、灰黄鸡油菌4个新物种。
2022-10-14 05:50
创新智慧与胆识成就“世界头部拱桥”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主持设计建造的广西平南三桥获第15届“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实现全国桥梁类项目此项大奖零的突破。
2022-10-14 05:50
江苏连云港首次大批量运输超长风电叶片
超长风电叶片在港东方公司码头准备装船。
2022-10-14 06:10
【科技改变生活】“动态绿波”促一路畅通
所谓动态绿波,就是根据路面车流量实时调整绿灯时长,以提升驾驶车辆时遇到绿灯的次数。
2022-10-14 05:50
非凡十年|数说创新驱动发展十年“成绩单”
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2022-10-13 10:11
我科学家“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对光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光生电荷转移进行了全时空探测,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
2022-10-13 09:28
科普:点击化学,如乐高玩具般结合分子构建模块
用人工方法合成天然分子是药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复杂分子的构建往往需要经过多个步骤,不仅生成不必要的副产物,还增加提纯难度,使得药物分子的生产过程既耗时又昂贵。
2022-10-13 03:55
前三季度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创新高
1至9月,全国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累计达42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史纪录。
2022-10-13 03:5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揭示了复杂的多重电荷转移机制,“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影像。
2022-10-13 03:55
2022-10-13 04:05
湖北发现多个鱼类新物种和新纪录种
湖北神农架、巴东、宜昌和丹江口等地,发现多个鱼类新物种和新纪录种。过去近一年时间内,调查团队对湖北境内的神农架林区、巴东县、丹江口市、点军区、石首市、蔡甸区和黄梅县7个试点调查区域,进行了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取得阶段性研究结果。
2022-10-12 09:39
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续,今年“冷冬”还是“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拉尼娜事件对中国华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全国共有679个国家级气象站日蕞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安徽青阳、湖北阳新等321站达到或突破当季历史极值。
2022-10-12 09:39
2022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日在线上启动。本次活动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妇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共同主办。
2022-10-12 05:10
湖南工商大学:交叉融合培养数智型管理人才
必须掌握新一轮技术变革对数字化人才需求的大趋势,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按照交叉融合的思路,抢占数字化人才高地。
2022-10-12 04:55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